"春水月峡来":早春三月,江水汹涌,经过三峡中的月峡,滚滚而来,
# 月峡:即四川巴县的明月峡。峡上石壁有孔,形如满月,故称。
"浮舟望安极":我在荆州的江面上放舟游荡,极目远望。
# 望安极:怎么能望到尽头呢?即一望无际的意思。
"正是桃花流":江面上桃花漂浮,
# 桃花流:即桃花汛,指桃花盛开时候上涨的江水。
"依然锦江色":就像故乡锦江一样,春意盎然。
# 锦江:岷江流经成都的一段河流,也称“府内河”。
"江色绿且明":江水明亮碧绿,
"茫茫与天平":浩浩荡荡,沸沸洋洋,与天平齐。
"逶迤巴山尽":两岸的巴山逶迤护水而来,在荆州地界已经与地平齐,
# 巴山:即大巴山,绵延于川、甘、陕、鄂四省边境。摇曳,缓慢地飘荡。,逶迤:曲折连绵的样子。
"摇曳楚云行":倒是楚地的水汽蒸腾,结出巍峨摇曳的云山。
# 楚云:荆门古时属楚国,故称荆门一带的云为楚云。,摇曳:缓慢地飘荡。
"雪照聚沙雁":沙滩上正在用沙沐浴的大雁只只雪白,
# 雪照:白沙如雪,映照着集聚的雁群;杨花飘舞,出谷之莺自在地飞翔。
"花飞出谷莺":出山谷觅食的黄莺漂亮得像花儿一样飞舞。
"芳洲却已转":翠绿的沙洲仿佛围绕游船转动,
# 却已转:指小船继续前进,芳洲已退向另一方面。却,退。
"碧树森森迎":洲上的绿树热情地向我张开了臂膀。
# 迎:迎面来到。,森森:树木繁盛的样子。,碧树:绿树。
"流目浦烟夕":放眼望去,江浦上水汽氤氲云集,
# 烟夕:云烟弥漫的傍晚。,浦:水滨。,流目:游目,放眼四面眺望。
"扬帆海月生":海上的明月与白帆一起冉冉上升。
# 海月:这里指江月。
"江陵识遥火":看到江陵城墙上的灯火,
# 遥火:远处的灯火。
"应到渚宫城":就知道快到渚宫城了。
# 渚宫:春秋时楚成王所建别宫,故址在今湖北江陵县。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山水诗。《荆门浮舟望蜀江》描绘了蜀江春水的秀丽景色,通过乘舟游览的视角展现了桃花流水、绿波连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遇赦后的轻松愉悦之情。诗歌借景抒情,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巧妙融合,营造出开阔而宁静的意境,体现了李白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其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
2. 写作手法
比喻:诗人通过将江水的颜色和天空的广阔进行对比,“江色绿且明,茫茫与天平”形象地描绘出江水清澈明亮且宽广无垠的景象。动静结合:诗中既有静态的山水描写,“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又有动态的动物活动,“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两者相互映衬,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和层次感。借景抒情:李白通过描绘沿途自然美景,传达出自己遇赦后的愉悦心情,“芳洲却已转,碧树森森迎”以景物的变化迎接新生活的开始,表达了内心的轻松和期待。
3. 分段赏析
《荆门浮舟望蜀江》诗的前六句构成第一部分,着重描绘长江景色。首两句点明诗人乘舟远望的主题,“春水月峡来,浮舟望安极?”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无尽赞叹之情;三四句“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通过将眼前的长江与故乡成都的锦江相比,既体现了长江水质清澈,又隐含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五六句进一步以浓丽色彩和生动动态描写江水,“江色绿且明,茫茫与天平”,不仅从视觉上赋予读者强烈的画面感,同时也表现了长江一泻千里、烟波浩淼的壮观景象。中间六句为第二部分,随着行舟的前进,诗人纵目四观,展现了沿途不断变换的美丽景致。这里既有连绵巴山逐渐消失在视野中的静态美,也有万里晴空下白云舒卷变化的动态美;既有日照白沙如雪般明亮的静谧画面,也有群雁聚息、黄莺穿飞于花丛间的活泼场景;更有江中沙洲上芳草萋萋、繁花似锦的生机盎然之象。这部分通过一系列细腻入微的描写,不仅勾勒出一幅绚丽明媚的画卷,更传达出诗人遇赦后内心的欢快喜悦之情。最后四句作为第三部分,则描绘了一幅日暮月升的宁静夜景图。诗人舟行一日后,夜晚降临,远望江边暮霭沉沉,而东方江面上月亮冉冉升起,遥望江陵灯火闪烁不定,渚宫城隐约其中。这一结尾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时间跨度,也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余音袅袅的艺术魅力。全诗通过对不同时间段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实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4. 作品点评
《荆门浮舟望蜀江》作为李白的经典之作,不仅以其雄伟峻峭、明丽清新的画面展现了祖国壮丽河山的自然美,更通过诗人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传达出一种遇赦后的轻松与喜悦之情。此诗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唐代山水诗的杰出代表,也是李白个人创作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南宋大诗人陆放翁曾赞誉其“夺化工之巧”,称其为“真善状物”的妙笔,尤其是“春水碧于天”一句,生动描绘了长江两岸春水初生时的美丽景象。
# 与儿辈登堤岸、观蜀江,乃知李太白《荆门望蜀江》诗“江色绿且明”,真善状物也。
宋陆游《入蜀记》
上一篇:唐·贺知章《唐禅社首乐章·顺和》
下一篇:唐·杨炯《梅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