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shí
zhī
jiāng
nán

朝代:唐作者:孟浩然浏览量:2
jīng
xiāng
jiē
shuǐ
wéi
xiāng
jūn
chūn
jiāng
zhèng
miǎo
máng
zhēng
fān
chù
tiān
wàng
duàn
rén
cháng

译文

荆州吴郡紧相连都是水乡,送您时恰值春江浩淼茫茫。黄昏后孤舟将在何处停靠,向天边一望令人痛断愁肠。

逐句剖析

"荆吴相接水为乡":荆州吴郡紧相连都是水乡,

# 为:一作“连”。,荆吴:荆是古代楚国的别名,在今湖北、湖南一带。吴也是古代国名,在今江苏、安徽、浙江一带。荆吴在这里泛指江南。

"君去春江正淼茫":送您时恰值春江浩淼茫茫。

# 淼茫:即渺茫。淼:一作“渺”。,春江:一作“江村”。

"日暮征帆何处泊":黄昏后孤舟将在何处停靠,

# 何处泊:一作“泊何处”。,征帆:指远行的船。帆:帆船。

"天涯一望断人肠":向天边一望令人痛断愁肠。

# 天涯: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杜十四之江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以荆州春江水涨为背景,通过描绘浩渺江景与孤舟远影的对比,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离情。首联点明两地水网相连却相隔千里,颔联既写春江行舟之景,又暗含别易会难之叹。颈联以设问形式凸显对友人漂泊的牵挂,尾联以直抒胸臆的方式将离愁推向高潮,余韵悠长。全诗以散行句式铺陈,语言自然流畅,既展现盛唐诗歌的开阔气象,又通过景情交融的笔法,含蓄深长地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真挚情谊。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送杜十四之江南》是孟浩然为送别友人杜晃而作。杜晃排行十四,此去东吴时正值落魄,因唐代“进士”实为举子(举进士),得第者方称“前进士”,可见其科举未第、仕途未顺。诗题亦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点明二人同为荆地水乡之交,而杜晃将远赴东吴,故孟浩然借春江淼茫之景,抒写对友人漂泊的深切挂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送别诗。诗歌以荆州春江水涨为背景,通过“淼茫春江”与“孤舟一叶”的强烈对照,借“日暮征帆何处泊”的深情设问,直抒对友人漂泊的牵挂与不舍。末句“天涯一望断人肠”以直抒胸臆的方式将离愁推向高潮,以散行句式铺陈,语言自然流畅,既展现盛唐诗歌的开阔气象,又通过景情交融的笔法,含蓄深长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杜晃落魄远行的深切关怀与真挚情谊。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全诗通过“春江正淼茫”“日暮征帆何处泊”等意象,将离愁别绪融入春江浩渺、暮色苍茫的实景之中。如“春江淼茫”既写江水浩荡的客观景象,又暗含诗人对友人前路迷茫的隐忧,使景物成为情感的载体。直抒胸臆​​:末句“天涯一望断人肠”摒弃含蓄,以“断人肠”的强烈情感喷涌收束全诗。前三句通过“水为乡”“淼茫”“何处泊”层层蓄势,最终在“断人肠”中实现情感的彻底释放。对比:“君去春江正淼茫”中的春江渺茫和“日暮征帆何处泊”中的征帆一片形成,强烈对比,写出友人的孤单寂寞。

3. 分段赏析

“荆吴相接水为乡”一句以地理相邻暗含送别主题,未直述离情而宽慰之意自现。诗人以“水为乡”替代“水乡”,既点明荆吴两地水网密布的地域特征,又暗示漂泊生活本为常态,消解了友人远行的悲戚感。此句通过淡化空间阻隔(“相接”)与强化生活共性(“水为乡”),将千里之遥转化为心理亲近,既是对落魄友人的精神抚慰,又以“不著一字”的含蓄手法暗藏对漂泊的深切体认。“君去春江正淼茫”承接首句,以眼前实景承接抽象宽慰。春江“淼茫”既是眼前烟波浩渺的客观描写,又暗含双重情感:既为友人顺流东去提供航程便利的祝福,又以浩渺江水的不可控暗示前路迷茫的隐忧。诗人将主观怅惘(“淼茫”)与客观景物(春江)融为一体,通过“正”字强化时空同步性,使景语皆成情语,形成“素处以默,妙机其微”的审美境界。“日暮征帆何处泊”陡转抒情,以设问打破前两句的平静。日暮时分的苍茫暮色与孤帆远影形成视觉反差,“何处泊”的追问将空间延展推向极致:春江的广袤愈显孤舟渺小,永恒的江流反衬行旅的短暂。此句通过时空错位(日暮与启程)、大小对比(江与帆),将抽象离愁具象化为对友人漂泊无依的具身关怀,情感张力在疑问句式中陡然增强。“天涯一望断人肠”以极致空间意象收束全篇。诗人极目天涯的凝望姿态(“一望”)与江流无尽的物理空间形成心理呼应,“断人肠”的强烈情感喷涌建立在前文层层蓄势之上:从地理相邻的宽解,到春江淼茫的怅惘,再至暮色征帆的牵挂,最终在“天涯”的终极凝视中完成情感决堤。此句以“水库开闸”般的爆发力,将含蓄蕴藉的离愁转化为直击人心的悲剧力量,实现“卒章显志”的审美升华。

4. 作品点评

《送杜十四之江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七言绝句。全诗以散行句式铺陈,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近歌行体而富有神韵。全诗四句皆从写景入笔,寓主观情思于客观景象,使烟波浩淼的春江、暮色苍茫的孤帆等意象染上浓重的离愁别绪。前三句以送者口吻展开,语言平淡如话却意味深长,展现诗人风神散朗的自我形象;末句“天涯一望”四字勾画出伫立凝望的送者情态,生动再现“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的深情凝睇,使读者感受到超越文字本身的诗人形象。正如闻一多所言,此诗“与其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其自然质朴的语言风格与情景交融的笔法,既体现盛唐诗歌的开阔气象,又通过“断人肠”的极致抒情,在蓄势与迸发间完成情感张力的完整构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近歌行体,无一点尘秽。

明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

# 明净无一点尘氛,不胜歧路之泣。

明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

# 辞意俱显。

明李攀龙、袁宏道《唐诗训解》

# 一气呵成,有情有色。

清吴煊、黄培芳《唐贤三昧集笺注》

# 真挚中却极悱侧。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 似浅近而有余味者,以运气浑洽,写景清切故也。此辨甚微。

清王士祯《批唐贤三昧集》

# 渺然思远、不牲临歧之感。

清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韦应物《西楼》

下一篇:唐·柳中庸《征人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