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ài
shī

朝代:清作者:龚自珍浏览量:3
zhù
shū
guān
xīn
xián
nài
zhī
yán
yǒng
quán
bǎi
juàn
shū
chéng
nán
suì
xiān
shēng
zài
biān
nián

译文

著书写文,哪比静观内心为好,无奈那琐碎之言如夜泉喷涌,彻夜难以停歇。南归之年,百卷诗书已然成稿,如今先生(我)仍续写文集编年整理。

逐句剖析

"著书何似观心贤":著书写文,哪比静观内心为好,

# 著书何似观心贤,:“著书两句”著书立说,虽说比不上沉默“观心”,但可以明哲保身,无奈此心总是不能平静,各种思想有如暗泉夜涌,无法制止。这是作者开宗明义,表示辞官以后自己的政治态度。观心:佛教天台宗提倡的修炼方法之一,指通过自心修炼而达到对宇宙人生的悟解。贤:强,好。

"不奈卮言夜涌泉":无奈那琐碎之言如夜泉喷涌,彻夜难以停歇。

# 卮言:语出《庄子·寓言》“卮言日出”,意为支离琐屑之言,或为无心之言。

"百卷书成南渡岁":南归之年,百卷诗书已然成稿,

# 岁:一作“后”。,百卷书:一作“全集写”。

"先生续集再编年":如今先生(我)仍续写文集编年整理。

# 先生:作者自称。一作“定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己亥杂诗(其一)》是清代龚自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作为组诗的第一首,它实际上是组诗的序诗。作者开宗明义,以诗言志抒怀,巧妙运用矛盾对比,如“著书”与“观心”、“卮言”与“编年”,展现出思想禁锢下的内心挣扎,既揭露现实又寄托理想,形成含蓄深沉的精神力量。全诗语言质朴凝练,仅以白描的手法折射出清代文人面对政治高压时,隐忍与抗争并存的精神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璱人,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曾官内阁中书、礼部主事。龚自珍与魏源并称为“龚魏”。其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腐朽,洋溢爱国热情。龚自珍的诗歌具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形式多样,风格多样,语言清奇多采,不拘一格。代表作品有《尊隐》《明良论》《病梅馆记》及《己亥杂诗》等。著有《定盦文集》,今辑为《龚自珍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己亥杂诗》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所创作的一组诗集,共计315首,发表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己亥,是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法来标记的年月,在诗中它其实就是一八三九年。这年正值鸦片战争前夕,这时整个清朝风雨飘摇。闭关锁国、固步自封都导致清朝国力、经济的衰退,加上西方殖民者为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而向中国输入鸦片,使得清朝经济处于濒临崩溃的边缘,整个社会动荡不安。而在这些矛盾的酝酿时期,龚自珍站在思想家的角度,深刻地认识到清朝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意识到清王朝制度的不合理,并有力地指出清王朝所面临的处境,大胆地提出一些变革主张。诗人在早年曾经写下《西域置行省议》一文犀利地指出了清朝的腐败及社会的危险情势。文中还提出一系列建设西北的政策,陈述利弊,建议朝廷开发西北。也曾写出《东南罢番舶议》,提出抵抗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的主张,但均被清朝统治者搁置。诗人无奈辞官愤然离京,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心中无限愤懑无处抒发,只能寄情于诗,用诗歌来抨击社会,提出倡议,于是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己亥杂诗》因此诞生。本诗是《己亥杂诗》中的第一首,诗人以此诗开宗明义,以“著书何似观心贤,不奈卮言夜涌泉。百卷书成南渡岁,先生续集再编年。”四句宣告自己虽已经辞官,但还会继续拿起笔杆写下去的决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怀诗,诗人借诗抒发了自己虽已辞官归乡,却难以压抑内心的不甘与愤懑,展现了诗人不吐不快的创作心境。

2. 分段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作家龚自珍所作《己亥杂诗》中的第一篇,诗人以此开宗明义,通过“著书”、“观心”、“卮言”、“南渡”等词语描绘出清代知识分子的生存环境。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句“著书何似观心贤”。这里“著书”指的是写文章、著书,是公开的文字创作;而“观心”是向内的,指的是修养自己的内心。这句话是作者在说,比起冒着风险去写文章,其实修养内心可能更为明智。这听起来有点消极,但实际上,它暗含了对当时现实的尖锐批判。因为在清朝,文字狱是非常严酷的,文人只要稍有不慎,就可能因为自己写的文章而获罪。就像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时,大量“违碍书籍”被销毁,这就是思想高压的一个缩影。所以,“观心”在这里,不仅是道家的修身养性理念,更是知识分子在高压下的一种自我保护。他们觉得,既然公开发表见解可能招来灾祸,那不如把真正的想法藏在心里,转而用隐晦的文字来记录生活。接下来看第二句“不奈卮言夜涌泉”。这里的“卮言”,出自《庄子·寓言》:“卮言日出。”成玄英疏云:“卮(盛酒之器)满则倾,卮空则仰,空满任物,倾仰随人,无心之言,即卮言也。”意思是酒杯装满就会倾斜,空的时候则会直立。无论是装满还是倒空都顺其自然,倾斜或直立都随着人的动作而变化。这种没有主观成见、自然流露的无心言论,就是所谓的“卮言”。又解:“卮,支也,支离其言,言无的当,故谓之卮言耳。”这里卮言又作一解,是说言语支离破碎,言论没有确切的用处。《经典释文》引司马云:“谓支离无首尾言也。”与第二解同。所以作者这里引用“卮言。”用的是第二解,表言语琐碎、无用的意思。用“卮言”巧妙地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作者明知自己的观点无法公开发表,只能以零散琐碎的形式记录下来;二是对现实的一种讽刺。统治者要求文人“文以载道”,但真正有价值的思考,反而被迫以“无用之言”来表达。这里咱们可以思考一下,《庄子》用“日出”,表示天天溢出,从不间断。而作者为什么要把“日出”改为“夜涌”呢?其实这样表达包含另外一层深意,我们可以想象下,深夜本是安静、不见天日的时候,而作者的思绪又如同泉水般汹涌澎湃,无法遏制。这些文字,只能在夜间悄悄地流淌,难以在光天化日之下显露真容。这样描写恰恰暗示了文人在当时思想禁锢的高压政策下,发言不能不有所顾忌。“不奈”二字更是对现实不得已的妥协。整句诗仅用“不奈”、“卮言”、“夜涌”几个词,就让我们看到了清代文人在夹缝中求生存、在困境中寻出路的坚韧与智慧。同时,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不易与辛酸。“百卷书成南渡岁”。这里的“百卷书”指的是作者耗费数十年心血完成的文集;而“南渡岁”,字面意思是渡江南归,但实际上它包含了政治失意的隐喻。在清代,“南渡”常与朝代更迭相关。龚自珍在这里虽然没有明说具体事件,但他因为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归乡的经历,正对应了“南渡”一词的前因后果。因为政治环境的压迫,他只能试图从仕途实现抱负,转向以著述来保存文化命脉。这句诗看似只是平铺直叙地记录了成书的时间,但实际上它展现了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的交织。文集的完成不仅是个人成就,更是对逐渐僵化的文化传统的无声抵抗。最后末句“先生续集再编年”。这句话表明创作并没有因为现实挫折而终止,“续集”就是继续写的意思;“再编年”,是强调以时间为轴来系统整理旧作。在高压环境下,这是一种沉默的抗争。当直接表达受阻时,知识分子只能通过考据、编纂等“安全”的方式来延续文化血脉。作者以“先生”自称,既显得谦逊,又暗含了对自身文化使命的自觉。他觉得,即使无法改变现实,也至少能用文字为后世留存真相。这种“编年”的坚持与“卮言”的无用形成了对照:前者是有意识的传承,后者是无目的地宣泄。这两者共同展现了知识分子在思想禁锢中的内心世界。总体来说,四句诗用近乎白描的笔法将制度压迫、个体挣扎与文化传承的主题融入到日常书写场景中。这种“以小事见大局”的写法让全诗在平淡中透露出触动人心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龚自珍《己亥杂诗》作品高度凝炼、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了清王朝没落衰朽的现实,发展七绝议论时事、干预现实的功能,是在绝句艺术上的开拓与创造。

现代陈锦荣《论龚自珍〈己亥杂诗〉对七绝的发展》

# 此三百十五篇,五花八门,可作年谱、行状读。

清王文濡《龚自珍全集》

# 天下震矜定庵之诗,徒以其行间璀璨,吐属瑰丽。夫人读万卷书供驱使,璀璨瑰丽何待言!要之有形者也。若其声情陈烈,悱恻遒上,如万玉哀鸣,世鲜知之。抑人抱不世之奇材与不世之奇情,及其为诗,情赴乎词,而声自异,要亦可言者也。至于变化从心,倏忽万匠,光景在目,欲捉已逝,无所不有,所过如扫,物之至也无方。此其妙明在心,世乌从知之?凤知之而卒不能言之。尝闻神全者,哀不能感,乐不能眩,风雨不能蚀,晦朔不能移,乃至火不能烧,水不能溺。此道家言,似道家言,似不足以测学佛者之涘。抑古今语言所可到之境止于此。定公其殆全于神者哉!全于神者哉!

清程金凤《己亥杂诗》末尾的跋尾

# 绝世一空,前世难得。

清王昙

# 千年暗室任喧哗,汪魏龚王始是才。

清谭嗣同

# 在《己亥杂诗》中,实展开自珍一生之全景,其中除写景纪游之外,有感事讽政之作,有谈禅说偈之作,有论经史考证之作,有思古人咏前世之作,有叙交游品人物之作,有话家常描琐事之作,亦有伤身世道情爱之作。自有七绝诗体以来,以一人之手,而应用如此之广者,盖无其偶。而自珍复能参错谣谚、谶繇、佛偈、词曲之音调语法以入此体,用能变化无端,得大解放,而为七绝诗创一新风格。

近现代历史学家张荫麟《龚自珍诞生百四十年纪念》

# 三百年来第一流,飞仙剑客古无俦。只愁孤负灵箫意,北驾南般到白头。

清原中央文史馆副馆长柳亚子《论诗三截句》

# 其诗笔乃横扫一世之彗星,光芒辐射,拔奇于古人之外,境界独辟。其瑰玮之形象,如天马蹑云,不同凡骥,如天魔献舞,花雨弥空。

近现代苏州大学终身教授钱仲联

# 龚自珍诗歌语言瑰丽,意境新鲜,诗味浓烈,奇思妙构常如异军突起,奇光闪耀,使人震动。

现代原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刘逸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曹雪芹《晚韶华》

下一篇:清·乾隆《祖逊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