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ēng
rén
yuàn

朝代:唐作者:柳中庸浏览量:2
suì
suì
jīn
guān
zhāo
zhāo
dāo
huán
sān
chūn
bái
xuě
guī
qīng
zhǒng
wàn
huáng
rào
hēi
shān

译文

年复一年戍守金河保卫玉关,日日夜夜挥舞马鞭手握刀环。时届暮春白雪飘飞归来塞外,万里奔波渡过黄河绕过黑山。

逐句剖析

"岁岁金河复玉关":年复一年戍守金河保卫玉关,

# 玉关:即甘肃玉门关。,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岁岁:年复一年,年年月月。

"朝朝马策与刀环":日日夜夜挥舞马鞭手握刀环。

# 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马策:马鞭。,朝朝:每天,日日夜夜。

"三春白雪归青冢":时届暮春白雪飘飞归来塞外,

# 青冢: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此处指暮春。

"万里黄河绕黑山":万里奔波渡过黄河绕过黑山。

# 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征人怨》是唐代诗人柳中庸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征人长期戍守边塞的生活,深刻展现了他们内心的痛苦与不堪。面对边塞的荒凉之景,征人的怨苦愈发浓烈,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统治者穷兵黩武行径的谴责。这首诗的妙处在于,虽通篇未着一“怨”字,却通过呈现征人岁岁年年的征战生活,以及细致描绘边地的苦寒荒凉,将征人那深沉的怨情巧妙融入其中。此诗对仗极为工整,不仅前两句与后两句两两相对,就连上下句之间也皆成对仗。既选用醒目的字词增强表现,又注重音调的和谐铿锵,读来朗朗上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边塞诗人

柳中庸(?~775),唐代诗人。名淡,以字行,蒲州虞乡(今山西永济)人。天宝中,师萧颖士,颖士爱其才,以女妻之,安史之乱后至江南。大历年间中进士,曾授洪府户曹,未就任。柳中庸工诗,与卢纶、李端、张芬为诗友。其诗以写边塞征怨为主,其中《征人怨》是流传最广的一首。柳中庸的诗意气消沉,缺乏盛唐气象。代表作品有《听筝》。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征怨》是柳中庸于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年)所作。彼时唐朝西北边境屡遭吐蕃、回鹘侵扰,战事频发,守边将士长期戍守苦寒之地,归家无望。诗中提及的“金河”“青冢”“黑山”均位于今内蒙古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辖地,由此可推断此诗旨在刻画该都护府征卒的悲怨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边塞诗。描绘了征人戍边生活的单调困苦与边塞环境的荒凉肃杀,含蓄表达了征人对无休止战争的怨愤,暗含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批判。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青冢”是昭君长眠之地,象征远离故土的永恒孤寂;“黑山”则代表边塞的险峻荒蛮。二者组合,暗示征人如昭君般埋骨异乡的悲剧。

3. 分段赏析

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一幅征人奔波征战的画面:年复一年,征人在东西方向上来回穿梭,往来于各个边城;日复一日,他们跃马横刀,深陷无休止的征战之中。金河地处东边,玉门关远在西边,二者相距遥远,却都是边疆的前线。马策与刀环虽只是军中细小之物,但对于展现军中生活而言,能轻易引发人们对征戍生活的诸多联想。“岁岁”与“朝朝”相对,“金河”与“玉关”、“马策”与“刀环”并列呈现,再加上“复”字与“与”字的连接,营造出一种单调困苦、无尽无休的感觉,征人的怨情便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从“岁岁”延展到“朝朝”,看似已将征人的艰辛说尽。然而,对于满心怨愤的征人而言,这仅仅道出了其中一个方面。他们不仅从这无休无止的时间流逝中,深切感受到怨苦时刻相随,还能从眼前所见之景,察觉到怨苦无处不在,于是便有了后两句。后两句中提到的“青冢”,是王昭君的坟墓,位于今呼和浩特市境内,在当时被视作远离中原的极偏远荒凉之地。传说塞外荒草皆白,唯有昭君墓上草色依旧青葱,故而得名青冢。时已暮春,在这苦寒的塞外,征人却连一丝春色都未曾领略,入眼的唯有白雪纷纷飘落于青冢之上。这般萧索的景象,实在令人心生凄绝之感。诗的末句描绘了边塞的山川风貌:滔滔黄河,蜿蜒绕过沉沉黑山,继续奔腾向前。这里的黄河与黑山相隔甚远,不能从字面去刻板理解。上句提及青冢,自然便联想到青冢附近的黑山,诗人巧用一个“绕”字将二者相连,其中寄寓着绵绵不绝的怨情。这两句看似只是单纯写景,与诗题“征人怨”似乎并无直接关联,实则这些都是征人日常常见之景、常经之地。从白雪覆盖的青冢与黄河环绕黑山这两幅画面中,读者不仅能看到征戍之地的苦寒与荒凉,更能体会到征人辗转征战、长途跋涉的千般辛苦。整首诗虽未直接倾诉怨语,但字里行间蕴蓄的怨恨之情,却足以让人为之回肠荡气。

4. 作品点评

在语言运用上,这首诗的严谨工整常被提及。全诗不仅每句内部有自对(像首句里“金河”与“玉关”相对),两联之间也各有对仗。后一联的对仗尤其细致:数字“三”与“万”形成对照,颜色“白”“青”“黄”“黑”同时出现;四种颜色相互映衬,让诗中画面更有色彩层次;动词“归”和“绕”相互对应,带点拟人的意味,显得更有韵味。这样精巧的绝句,确实不常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工对不板。洗发“怨”字偏壮丽。

清乔亿《大历诗略》

# 直写得出,气格亦好。

清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 四句皆作对语,格调雄厚。前二句言情;后二句写景,嵌“白”“青”“黄”“黑”四字,句法浑成。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下一篇:唐·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