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虏横戈倒载斜":杂乱的敌寇横持着戈戟,歪歪斜斜地倒着,
"依然南斗是中华":依然是南方星宿照耀着中华大地。
# 南斗:星窟幺,廿指粗南音。
"金陵旧识秦淮气":金陵旧地依然有着秦淮河畔的那种气象,
"云汉新通博望槎":银河新近通向了张骞的木筏。
"黑水游魂啼草地":黑水一带的敌寇游魂在草地上哀啼,
"白山战鬼哭胡笳":长白山一带的战鬼在胡笳声中哭泣。
# 战:一作新。
"十年老眼重磨洗":十年来昏花的老眼重新变得清晰,
"坐看江豚蹴浪花":坐着看江豚踢踏着浪花。
明末清初诗人、学者,“江左三大家”之一
钱谦益(1582~1664),明末清初诗人、学者。字受之,一字牧斋,学者称虞山先生,苏州常熟(今属江苏)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崇祯时为礼部右侍郎。钱谦益为明清之际文坛领袖,其论文既重学养,亦主性情,力斥前后七子的模拟剽窃和竟陵派的僻仄冷涩。其诗名尤盛,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著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等。编有《列朝诗集》。今人钱仲联有校点本《钱牧斋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爱国诗。整首诗凭借虚实相生的意象,全面而又细致地展现出在动荡不安的时局之下,诗人内心复杂矛盾的心态,既有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感慨,又怀揣着复明的坚定信念与期望。
2. 写作手法
化用:颈联“黑水游魂啼草地,白山战鬼哭胡笳”此句化用了杜甫《兵车行》中“新鬼烦冤旧鬼哭”的意境,通过描写“黑水”边游荡的鬼魂在草地上悲啼,“白山”中战死的鬼魂在胡地的天空哀号,极言清军惨败后战亡人数之多。“黑水”“白山”作为清朝先祖的发祥之地,本应是神圣庄严,如今却充斥着鬼魂的哭啼,更添悲剧色彩。同时,“游魂”一词化用陶潜《拟古九首》其四“颓基无遗主,游魂在何方?”,赋予诗句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强化了凄惨、悲凉的氛围。深刻地展现出战争的残酷与惨烈。
3. 分段赏析
首联“杂虏横戈倒载斜,依然南斗是中华”,勾勒出清军南下后战场上武器杂乱横陈的景象,暗示其战事推进并非一帆风顺。“杂虏”一词,点明清军中除满洲八旗外,还包含蒙古等其他民族。而“南斗”,本是星名,在北斗以南,形似斗,古人常借其指代南方。此句表明,尽管清军来势汹汹,但南中国依旧坚守,中华正统之位无可撼动。颔联“金陵旧识秦淮气,云汉新通博望槎”,巧妙运用典故,意蕴深远。“金陵”之地,自古便流传地下有金银财宝,故而有金银气显现之说,如《史记》《艺文类聚》等典籍皆有相关记载,此句赞誉金陵为钟灵毓秀的宝地。同时,诗人借用晋代有人乘槎抵达天河的传说,以“博望槎”指代抗清的张煌言,期望他能如张骞封博望侯那般,在抗清事业中攻城略地,取得辉煌战果,这一联用典巧妙,寄托了诗人对反清力量的殷切期望。颈联“黑水游魂啼草地,白山战鬼哭胡笳”,诗人笔锋一转,设想清军遭受惨败的凄惨场景。“黑水”指黑龙江,“白山”指长白山,这两处皆是清朝先祖的发祥之地。“游魂”“战鬼”的描写,让人联想到战场上众多清军士兵战死,魂魄游荡,哭声伴着胡笳声回荡在黑水白山之间,恰似杜甫《兵车行》中“新鬼烦冤旧鬼哭”所描绘的那般惨烈,此联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清军的愤恨以及对反清斗争胜利的强烈渴望。尾联“十年老眼重磨洗,坐看江豚蹴浪花”,诗人将视角拉回自身,发出岁月的深沉感慨。“十年老眼”,诗人自道,回顾从顺治三年(丙戌)起的反清历程,其间波折不断。当时,江阴黄毓祺自舟山起兵,钱谦益派柳如是至海上犒师,郑成功也在厦门鼓浪屿起兵抗清。然而,顺治四年(丁亥),黄毓祺海上遇风,师船漂没,其本人为清巡抚所俘,钱谦益也因此被捕入狱。至己亥年,诗人已七十八岁,“十年”虽为约数,但足见岁月变迁。末句化用许浑《金陵怀古》中“江豚吹浪夜还风”之意,以江豚蹴浪的景象,隐含着对未来局势的期待。
上一篇:清·钱谦益《西湖杂感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