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其一
"板荡凄凉忍再闻":乱世悲声岂忍再听?
# 板荡:指称政局动荡。
"烟峦如赭水如焚":山峦赤红如血,湖水似火焚燃。
# 赭:赤色,这里作动词用。
"白沙堤下唐时草":白堤下唐草枯荣,
# 白沙堤:西湖白堤的原称。
"鄂国坟边宋代云":岳坟边宋云缥缈。
# 鄂国坟:岳飞墓。岳飞被害后,宁宗时追封鄂王。墓在杭州西湖栖霞岭下。
"树上黄鹂今作友":树梢的黄鹂如今与我为友,
"枝头杜宇昔为君":枝头的杜鹃昔日曾是君王。
# 杜宇:杜鹃,相传为古蜀帝所化。
"昆明劫后钟声在":昆明池浩劫过后,钟声依然回荡,
# 昆明劫:劫难。为国家遭难的代称。诗中指明朝覆亡。
"依恋湖山报夕曛":眷恋着湖光山色,向落日余晖倾诉衷肠。
# 夕曛:落日的余光。
"其二":其二
"潋艳西湖水一方":潋滟的西湖水荡漾一方,
# 潋艳:水光闪动貌。
"吴根越角两茫茫":吴越之地尽显苍茫。
# 两茫茫:谓二者都已成为历史的陈迹。茫茫:渺茫貌。
"孤山鹤云花如雪":孤山仙鹤归去,花像雪一样,
# 孤山:在杭州西湖中。
"葛岭鹃啼月似霜":葛岭杜鹃啼叫,月亮像霜一样。
# 葛岭:在杭州宝石山西,南临西湖,据传为东晋时葛孝先偕葛洪在此结庐炼丹而得名。
"油壁轻车来北里":油壁车轻入北里,
# 北里:唐代长安平康里,因在城北,也称北里。为当时妓女聚居之处。后因以泛称妓院所在地。,油壁轻车:古代妇女所乘的车,因车壁以油涂饰而名。
"梨园小部奏西厢":梨园戏班犹奏响《西厢》悠扬。
# 西厢:指明代昆曲《南西厢》。,梨园:戏班的代称。
"而今纵会空王法":而今纵然悟透佛法真谛,
# 空王:佛家语,佛的尊称。,纵会:即使悟得。会:领悟。
"知是前尘也断肠":明知前尘皆幻,仍痛断肝肠。
# 断肠:状悲痛之甚。,前尘:佛家语。后凡尘往事也泛称前尘。
"其三":其三
"方袍潇洒角巾偏":僧袍洒脱斜系隐士巾,
# 角巾:古代隐士常戴的有棱角的头巾。这里泛指各色各样的游人。,潇洒:清高脱俗貌。,方袍:明代书生服装。
"才上红楼又画船":才离开红楼又上了画船。
# 画船:装饰华丽的游船。,红楼:华丽的楼房,多指富贵家女子的居处,诗中泛指游乐之处。
"修竹便娟调鹤地":修竹幽径调鹤处,
# 调鹤地:指清静幽谧的地方。调:调弄。,便娟:轻盈美丽貌。,修竹:长竹。
"春风蕴籍养花天":春风和煦时养花。
# 蕴籍:含蓄。
"蝶过柳苑迎丹粉":蝴蝶飞过柳苑迎接丹砂般的色彩,
# 丹粉:红粉,借指女子。
"莺坐桃堤侯管弦":黄莺停驻桃堤静候管弦之音。
"不是承平好时节":若非太平盛世,
# 承平:太平盛世。
"湖山容易著神仙":湖山岂容神仙栖居。
# 神仙:这里指醉生梦死的人。,著:依附。
"其四":其四
"冷泉净寺可怜生":冷泉寺惨淡凄凉,
# 可怜生:可惜。生:词尾,无义。,净寺:净慈寺简称。在杭州西湖南南屏山慧日峰下。,冷泉:在杭州西湖西北灵隐山下,灵隐寺即临此泉而筑。
"雨血风毛作队行":血雨腥风中鬼影幢幢。
# 雨血风毛:形容清兵占领杭州以后一片恐怖的景象。雨、风:用作动词。
"罗刹江边人饲虎":罗刹江畔百姓沦为虎口食,
# 虎:比喻清兵。,罗刹江:即钱塘江,因风涛险恶,故称。罗刹:佛教中恶鬼的通称。
"女儿山下鬼啼莺":女儿山下冤魂化作啼莺鸣。
# 女儿山:在杭州灵隐山南,有石形如人,两髻分明。
"漏穿夕塔烟烽影":夕照塔影被烽烟刺穿漏隙,
# 烟烽:战火。,夕塔:指雷峰塔,故址在杭州西湖南岸夕阳山的雷峰上。
"飘撇晨钟鼓角声":晨钟声里飘荡着战鼓号角。
# 晨钟:指佛寺清晨的钟声。,飘撇:很快飘失。
"夜雨滴残舟淅沥":夜雨淅沥敲打残破的舟篷,
# 淅沥:形容雨声。
"不须噩梦也心惊":未入噩梦已心惊。
# 噩梦:恶梦。
"其五":其五
"建业余杭古帝丘":南京和杭州,皆是古来帝王建都的灵丘,
# 帝丘:借指帝都。,余杭:杭州的古称。,建业:南京。
"六朝南渡尽风流":六朝南渡的繁华,在此演绎尽风流。
# 风流:旧称举止潇洒、品格清雅的人物。,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白公妓可如安石":我白居易的歌妓,风姿可媲美谢安的侍宴红袖,
# 安石:谢安,字安石。,白公:指白居易。
"苏小湖应并莫愁":西湖苏小小,应与莫愁湖的佳人并秀。
# 莫愁:古乐府中所传歌女。,并:并称,齐名。,苏小湖:即指西湖。
"戎马南来皆故国":清兵铁骑踏遍的南国,处处是故国残丘,
# 戎马:军马,亦指战争。
"江山北望总神州":北望破碎江山,终究是我华夏神州。
# 神州:中国。
"行都宫阙荒烟里":临安行都的宫阙湮没于荒烟蔓草,
# 行都:在首都以外另设的都城,以备必要时暂驻。
"禾黍从残似石头":残破的庄稼丛中,恍如南京石头城的寒秋。
"其六":其六
"冬青树老六陵秋":冬青树枯老,六陵秋意萧瑟,
# 六陵:南宋六代皇帝的陵墓,故址在今绍兴市东三十六里攒宫山下。
"恸哭遗民总白头":遗民恸哭,满头白发。
"南渡衣冠非故国":南渡的衣冠士族再无故国可守,
# 衣冠:指宋南渡时来到江南避难的豪家世族。,南渡:指北宋建炎元年(1127),徽、钦二帝为金所俘,宋高宗南渡,于金陵即帝位,后又南奔临安(今杭州)。
"西湖烟水是清流":西湖烟水却成了清廷的“清流”。
# 清流:形容湖水清澈。隐喻不屈节于清统治者的遗民。
"早时朔漠翎弹怨":早年在北方荒漠,箭镞翎毛含怨,
"他日居庸宇唤休":他日居庸关前,杜宇泣血声休。
"苦恨嬉春铁崖叟":可恨铁崖叟嬉春作乐,
# 铁崖:元末诗人杨维祯的号。,嬉春:杨维祯所作诗题名。
"锦兜诗报百年愁":用红兜帽入诗,写尽百年亡国愁。
# 锦兜诗:铁崖嬉春诗用锦兜押韵。
明末清初诗人、学者,“江左三大家”之一
钱谦益(1582~1664),明末清初诗人、学者。字受之,一字牧斋,学者称虞山先生,苏州常熟(今属江苏)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崇祯时为礼部右侍郎。钱谦益为明清之际文坛领袖,其论文既重学养,亦主性情,力斥前后七子的模拟剽窃和竟陵派的僻仄冷涩。其诗名尤盛,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著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等。编有《列朝诗集》。今人钱仲联有校点本《钱牧斋全集》。
1. 分段赏析
其一,“板荡凄凉忍再闻?烟峦如赭水如焚。”开篇以“板荡”(乱世)直击时代剧痛,“烟峦如赭”(山峦赤红)与“水如焚”(湖水似沸)的浓烈色彩,暗喻清军铁蹄下的西湖已成焦土。此句以视觉冲击力浓缩战火荼毒,呼应陈寅恪所言“劫灰沉沉,不堪回首”。“白沙堤下唐时草,鄂国坟边宋代云。”白沙堤(白堤)与鄂国坟(岳飞墓)并置,唐宋遗迹与南宋忠魂形成时空叠映。“草”“云”看似轻盈,实则暗藏历史荒芜——唐草枯荣见证朝代更迭,宋云缥缈隐喻忠魂不灭。用典:白居易修堤、岳飞抗金,借古讽今,痛陈中原沦丧。“树上黄鹂今作友,枝头杜宇昔为君。”黄鹂(今为友)与杜宇(昔为君)的今昔身份置换,暗喻士人从明朝遗民到清朝顺民的被迫转变。杜鹃啼血(杜宇)本为亡国之痛,今却成“旧主”,反讽遗民身份的错位。“昆明劫后钟声在,依恋湖山报夕曛。”昆明湖劫难(暗指西湖劫难)后,钟声依旧,却徒增悲怆。“夕曛”(落日余晖)以景结情,将历史沧桑凝于暮色,呼应“国破山河在”的沉痛。佛寺钟声(昆明寺)与劫后余灰的对比,揭示信仰在乱世中的无力。其二,“潋艳西湖水一方,吴根越角两茫茫。”以苏轼“潋滟西湖”起笔,却以“茫茫”颠覆其明媚,奠定全诗哀基调。“吴根越角”(江南边陲)的地理模糊化,暗示中原沦丧后江南亦非净土。水天相接的广阔反衬遗民漂泊无依。“孤山鹤去花如雪,葛岭鹃啼月似霜。”孤山鹤(林和靖典)去、葛岭鹃啼(望帝化鹃)双重意象,构建“花雪”“月霜”的冷寂世界。“雪”“霜”既写实景,亦喻气节冰清与亡国之寒。鹃啼(听觉)与花雪(视觉)交织,强化凄怆氛围。“油壁轻车来北里,梨园小部奏西厢。”油壁车(歌妓车)与梨园戏(西厢乐)追忆西湖昔日的风月繁华,与当下“空王法”(佛法)形成强烈反差,揭露“商女不知亡国恨”的荒诞。北里(妓院)象征颓靡,西厢(爱情)暗指家国破碎。“而今纵会空王法,知是前尘也断肠。”佛法空观(空王)难消前尘旧梦,以“纵会…也”的递进句式,凸显信仰与现实的撕裂。钱谦益晚年事佛却难逃愧悔,此句为其精神写照。其三,“方袍潇洒角巾偏,才上红楼又画船。”方袍(僧衣)、角巾(隐士巾)与红楼(富贵)、画船(享乐)的并置,讽刺南明弘光政权耽于声色,终致覆灭。“才…又…”的急促节奏,暗批统治者醉生梦死。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映射士人集体堕落。“修竹便娟调鹤地,春风蕴籍养花天。”修竹(气节)、调鹤(隐逸)与春风(生机)、养花(闲适)的雅致场景,复现晚明士大夫的理想生活,与当下“雨血风毛”(清军暴行)形成生死对照。竹鹤象征高洁,风雨象征乱世。“不是承平好时节,湖山容易著神仙。”反语点破“承平”幻象——西湖的仙境之美,实为乱世中士人逃避现实的乌托邦。钱谦益借“神仙”讽喻遗民不切实际的复国幻想。其四,“冷泉净寺可怜生,雨血风毛作队行。”冷泉寺(佛门清净地)与“雨血风毛”(血腥屠杀)的并置,揭露宗教场所沦为修罗场的残酷现实。“可怜生”三字,饱含对佛门无力护生的悲悯。“罗刹江边人饲虎,女儿山下鬼啼莺。”罗刹江(钱塘江别称)人饲虎(清军暴行)、女儿山(西湖地名)鬼啼莺(冤魂哀鸣),以蒙太奇手法再现清军屠戮场景。“饲虎”化用《庄子》典故,暗讽百姓为虎作伥的生存困境。“夜雨滴残舟淅沥,不须噩梦也心惊。”夜雨(自然)与噩梦(心理)的双重惊悚,将现实苦难内化为精神创伤。钱谦益以“不须”否定传统哀愁,凸显战乱对人性底线的践踏。其五,“建业余杭古帝丘,六朝南渡尽风流。”建康(南京)、杭州并置,勾连东晋、南宋两次南渡,以“风流”反讽南明弘光政权的短暂与荒诞。钱谦益将地理空间升华为历史轮回的见证。用典:六朝(东晋、宋齐梁陈)喻指南明政权。“白公妓可如安石,苏小湖应并莫愁。”白居易(妓乐)、谢安(政治家)与苏小小(歌妓)、莫愁(传说)的对比,既赞杭州风物,更暗刺南明君臣耽于享乐。钱谦益以“可如”“应并”的诘问,揭示士大夫精神堕落。“行都宫阙荒烟里,禾黍丛残似石头。”行都(南宋临安)宫阙荒芜与石头城(南京)“禾黍”丛生的并置,化用《诗经·黍离》之典,将个人哀痛升华为华夏文明断裂的集体悲恸。其六,“冬青树老六陵秋,恸哭遗民总白头。”冬青树(南宋六陵守墓树)与“六陵秋”(肃杀之景)的意象,直指南宋遗民的集体悲怆。“白头”既是实写衰老,亦隐喻气节不屈。“南渡衣冠非故国,西湖烟水是清流。”“南渡衣冠”(遗民)与“西湖烟水”(自然)的割裂,揭示文化认同的崩塌。钱谦益以“清流”反讽清廷统治,暗藏“留发不留头”的剃发之痛。“早时朔漠翎弹怨,他日居庸宇唤休。”朔漠(北方草原)与居庸关(长城要塞)的地理跨度,浓缩元清两代异族入侵史。“翎弹怨”(箭矢之痛)与“宇唤休”(家园破碎)的呼告,强化民族仇恨的时空纵深。“苦恨嬉春铁崖叟,锦兜诗报百年愁。”铁崖叟(元末杨维桢)以嬉春诗闻名,钱谦益反用其典,痛陈“百年愁”非风月可解。末句以“锦兜”(华丽诗囊)与“苦恨”对撞,揭示文人诗酒风流的虚伪性。
2. 作品点评
这六首诗作,情感哀怨而绵邈,悲愤之情隐含于含蓄的语脉之中,既得李商隐“深情绵邈”之婉曲,又兼元好问“沉郁顿挫”之厚重,可谓二人诗风的交融互渗。观谦益七律创作,此六首堪称其中的扛鼎之作,足见其艺术造诣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