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西
gǎn
liù
shǒu

朝代:清作者:钱谦益浏览量:3
bǎn
dàng
liáng
rěn
zài
wén
yān
luán
zhě
shuǐ
fén
bái
shā
xià
táng
shí
cǎo
è
guó
fén
biān
sòng
dài
yún
shù
shàng
huáng
jīn
zuò
yǒu
zhī
tóu
wéi
jūn
kūn
míng
jié
hòu
zhōng
shēng
zài
liàn
shān
bào
xūn
èr
liàn
yàn
西
shuǐ
fāng
gēn
yuè
jiǎo
liǎng
máng
máng
shān
huā
xuě
lǐng
juān
yuè
shuāng
yóu
qīng
chē
lái
běi
yuán
xiǎo
zòu
西
xiāng
ér
jīn
zòng
huì
kōng
wáng
zhī
shì
qián
chén
duàn
cháng
sān
fāng
páo
xiāo
jiǎo
jīn
piān
cái
shàng
hóng
lóu
yòu
huà
chuán
xiū
zhú
biàn
便
juān
tiáo
chūn
fēng
yùn
jiè
yǎng
huā
tiān
dié
guò
liǔ
yuàn
yíng
dān
fěn
yīng
zuò
táo
hòu
guǎn
xián
shì
chéng
píng
hǎo
shí
jié
shān
róng
zhuó
shén
xiān
lěng
quán
jìng
lián
shēng
xuè
fēng
máo
zuò
duì
xíng
luó
chà
jiāng
biān
rén
ér
shān
xià
guǐ
yīng。
lòu
chuān
穿
yān
fēng
yǐng
piāo
piē
chén
zhōng
jiǎo
shēng
cán
zhōu
è
mèng
xīn
jīng
jiàn
háng
qiū
liù
cháo
nán
jìn
fēng
liú
bái
gōng
ān
shí
xiǎo
yīng
bìng
chóu
róng
nán
lái
jiē
guó
jiāng
shān
běi
wàng
zǒng
shén
zhōu
xíng
gōng
què
huāng
yān
shǔ
cóng
cán
shí
tóu
liù
dōng
qīng
shù
lǎo
liù
líng
qiū
tòng
mín
zǒng
bái
tóu
nán
guān
fēi
guó
西
yān
shuǐ
shì
qīng
liú
zǎo
shí
shuò
líng
tán
yuàn
yōng
huàn
xiū
hèn
chūn
tiě
sǒu
jǐn
dōu
shī
bào
bǎi
nián
chóu

译文

其一乱世悲声岂忍再听?山峦赤红如血,湖水似火焚燃。白堤下唐草枯荣,岳坟边宋云缥缈。树梢的黄鹂如今与我为友,枝头的杜鹃昔日曾是君王。昆明池浩劫过后,钟声依然回荡,眷恋着湖光山色,向落日余晖倾诉衷肠。其二潋滟的西湖水荡漾一方,吴越之地尽显苍茫。孤山仙鹤归去,花像雪一样,葛岭杜鹃啼叫,月亮像霜一样。油壁车轻入北里,梨园戏班犹奏响《西厢》悠扬。而今纵然悟透佛法真谛,明知前尘皆幻,仍痛断肝肠。其三僧袍洒脱斜系隐士巾,才离开红楼又上了画船。修竹幽径调鹤处,春风和煦时养花。蝴蝶飞过柳苑迎接丹砂般的色彩,黄莺停驻桃堤静候管弦之音。若非太平盛世,湖山岂容神仙栖居。其四冷泉寺惨淡凄凉,血雨腥风中鬼影幢幢。罗刹江畔百姓沦为虎口食,女儿山下冤魂化作啼莺鸣。夕照塔影被烽烟刺穿漏隙,晨钟声里飘荡着战鼓号角。夜雨淅沥敲打残破的舟篷,未入噩梦已心惊。其五南京和杭州,皆是古来帝王建都的灵丘,六朝南渡的繁华,在此演绎尽风流。我白居易的歌妓,风姿可媲美谢安的侍宴红袖,西湖苏小小,应与莫愁湖的佳人并秀。清兵铁骑踏遍的南国,处处是故国残丘,北望破碎江山,终究是我华夏神州。临安行都的宫阙湮没于荒烟蔓草,残破的庄稼丛中,恍如南京石头城的寒秋。其六冬青树枯老,六陵秋意萧瑟,遗民恸哭,满头白发。南渡的衣冠士族再无故国可守,西湖烟水却成了清廷的“清流”。早年在北方荒漠,箭镞翎毛含怨,他日居庸关前,杜宇泣血声休。可恨铁崖叟嬉春作乐,用红兜帽入诗,写尽百年亡国愁。

逐句剖析

"其一":其一

"板荡凄凉忍再闻":乱世悲声岂忍再听?

# 板荡:指称政局动荡。

"烟峦如赭水如焚":山峦赤红如血,湖水似火焚燃。

# 赭:赤色,这里作动词用。

"白沙堤下唐时草":白堤下唐草枯荣,

# 白沙堤:西湖白堤的原称。

"鄂国坟边宋代云":岳坟边宋云缥缈。

# 鄂国坟:岳飞墓。岳飞被害后,宁宗时追封鄂王。墓在杭州西湖栖霞岭下。

"树上黄鹂今作友":树梢的黄鹂如今与我为友,

"枝头杜宇昔为君":枝头的杜鹃昔日曾是君王。

# 杜宇:杜鹃,相传为古蜀帝所化。

"昆明劫后钟声在":昆明池浩劫过后,钟声依然回荡,

# 昆明劫:劫难。为国家遭难的代称。诗中指明朝覆亡。

"依恋湖山报夕曛":眷恋着湖光山色,向落日余晖倾诉衷肠。

# 夕曛:落日的余光。

"其二":其二

"潋艳西湖水一方":潋滟的西湖水荡漾一方,

# 潋艳:水光闪动貌。

"吴根越角两茫茫":吴越之地尽显苍茫。

# 两茫茫:谓二者都已成为历史的陈迹。茫茫:渺茫貌。

"孤山鹤云花如雪":孤山仙鹤归去,花像雪一样,

# 孤山:在杭州西湖中。

"葛岭鹃啼月似霜":葛岭杜鹃啼叫,月亮像霜一样。

# 葛岭:在杭州宝石山西,南临西湖,据传为东晋时葛孝先偕葛洪在此结庐炼丹而得名。

"油壁轻车来北里":油壁车轻入北里,

# 北里:唐代长安平康里,因在城北,也称北里。为当时妓女聚居之处。后因以泛称妓院所在地。,油壁轻车:古代妇女所乘的车,因车壁以油涂饰而名。

"梨园小部奏西厢":梨园戏班犹奏响《西厢》悠扬。

# 西厢:指明代昆曲《南西厢》。,梨园:戏班的代称。

"而今纵会空王法":而今纵然悟透佛法真谛,

# 空王:佛家语,佛的尊称。,纵会:即使悟得。会:领悟。

"知是前尘也断肠":明知前尘皆幻,仍痛断肝肠。

# 断肠:状悲痛之甚。,前尘:佛家语。后凡尘往事也泛称前尘。

"其三":其三

"方袍潇洒角巾偏":僧袍洒脱斜系隐士巾,

# 角巾:古代隐士常戴的有棱角的头巾。这里泛指各色各样的游人。,潇洒:清高脱俗貌。,方袍:明代书生服装。

"才上红楼又画船":才离开红楼又上了画船。

# 画船:装饰华丽的游船。,红楼:华丽的楼房,多指富贵家女子的居处,诗中泛指游乐之处。

"修竹便娟调鹤地":修竹幽径调鹤处,

# 调鹤地:指清静幽谧的地方。调:调弄。,便娟:轻盈美丽貌。,修竹:长竹。

"春风蕴籍养花天":春风和煦时养花。

# 蕴籍:含蓄。

"蝶过柳苑迎丹粉":蝴蝶飞过柳苑迎接丹砂般的色彩,

# 丹粉:红粉,借指女子。

"莺坐桃堤侯管弦":黄莺停驻桃堤静候管弦之音。

"不是承平好时节":若非太平盛世,

# 承平:太平盛世。

"湖山容易著神仙":湖山岂容神仙栖居。

# 神仙:这里指醉生梦死的人。,著:依附。

"其四":其四

"冷泉净寺可怜生":冷泉寺惨淡凄凉,

# 可怜生:可惜。生:词尾,无义。,净寺:净慈寺简称。在杭州西湖南南屏山慧日峰下。,冷泉:在杭州西湖西北灵隐山下,灵隐寺即临此泉而筑。

"雨血风毛作队行":血雨腥风中鬼影幢幢。

# 雨血风毛:形容清兵占领杭州以后一片恐怖的景象。雨、风:用作动词。

"罗刹江边人饲虎":罗刹江畔百姓沦为虎口食,

# 虎:比喻清兵。,罗刹江:即钱塘江,因风涛险恶,故称。罗刹:佛教中恶鬼的通称。

"女儿山下鬼啼莺":女儿山下冤魂化作啼莺鸣。

# 女儿山:在杭州灵隐山南,有石形如人,两髻分明。

"漏穿夕塔烟烽影":夕照塔影被烽烟刺穿漏隙,

# 烟烽:战火。,夕塔:指雷峰塔,故址在杭州西湖南岸夕阳山的雷峰上。

"飘撇晨钟鼓角声":晨钟声里飘荡着战鼓号角。

# 晨钟:指佛寺清晨的钟声。,飘撇:很快飘失。

"夜雨滴残舟淅沥":夜雨淅沥敲打残破的舟篷,

# 淅沥:形容雨声。

"不须噩梦也心惊":未入噩梦已心惊。

# 噩梦:恶梦。

"其五":其五

"建业余杭古帝丘":南京和杭州,皆是古来帝王建都的灵丘,

# 帝丘:借指帝都。,余杭:杭州的古称。,建业:南京。

"六朝南渡尽风流":六朝南渡的繁华,在此演绎尽风流。

# 风流:旧称举止潇洒、品格清雅的人物。,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白公妓可如安石":我白居易的歌妓,风姿可媲美谢安的侍宴红袖,

# 安石:谢安,字安石。,白公:指白居易。

"苏小湖应并莫愁":西湖苏小小,应与莫愁湖的佳人并秀。

# 莫愁:古乐府中所传歌女。,并:并称,齐名。,苏小湖:即指西湖。

"戎马南来皆故国":清兵铁骑踏遍的南国,处处是故国残丘,

# 戎马:军马,亦指战争。

"江山北望总神州":北望破碎江山,终究是我华夏神州。

# 神州:中国。

"行都宫阙荒烟里":临安行都的宫阙湮没于荒烟蔓草,

# 行都:在首都以外另设的都城,以备必要时暂驻。

"禾黍从残似石头":残破的庄稼丛中,恍如南京石头城的寒秋。

"其六":其六

"冬青树老六陵秋":冬青树枯老,六陵秋意萧瑟,

# 六陵:南宋六代皇帝的陵墓,故址在今绍兴市东三十六里攒宫山下。

"恸哭遗民总白头":遗民恸哭,满头白发。

"南渡衣冠非故国":南渡的衣冠士族再无故国可守,

# 衣冠:指宋南渡时来到江南避难的豪家世族。,南渡:指北宋建炎元年(1127),徽、钦二帝为金所俘,宋高宗南渡,于金陵即帝位,后又南奔临安(今杭州)。

"西湖烟水是清流":西湖烟水却成了清廷的“清流”。

# 清流:形容湖水清澈。隐喻不屈节于清统治者的遗民。

"早时朔漠翎弹怨":早年在北方荒漠,箭镞翎毛含怨,

"他日居庸宇唤休":他日居庸关前,杜宇泣血声休。

"苦恨嬉春铁崖叟":可恨铁崖叟嬉春作乐,

# 铁崖:元末诗人杨维祯的号。,嬉春:杨维祯所作诗题名。

"锦兜诗报百年愁":用红兜帽入诗,写尽百年亡国愁。

# 锦兜诗:铁崖嬉春诗用锦兜押韵。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西湖杂感六首》是清代钱谦益创作的一组七言诗。钱谦益在历经故国倾覆、中原板荡与身世浮沉后,于顺治七年(1650)秘密参与反清活动期间途经杭州,目睹清军铁蹄下西湖的破败景象,将故国沦丧之痛与遗民血泪凝结为二十首《西湖杂感》。诗中借西湖古迹的沧桑变迁,既抒发对清廷暴政的愤懑,又暗藏对南明覆灭的哀恸。所选六首尤具代表性。第一首写劫后湖山虽在,如赭如焚,而诗人怀恋故国故君之心不变。第二首由当前的荒寒,回忆明亡前西湖盛景。第三首追慕明代全盛时期的“修竹调鹤”“春风养花”,却以“不是承平好时节”的冷笔点破南明弘光政权耽于享乐的致命伤。第四首正面描写清兵蹂躏湖上时的阴黑惨淡、豺虎食人的惊心动魄景象。第五首以六朝南宋建都建业临安为比,相互钩连,临安为主而建业为宾,乃题为《西湖杂感》之故。第六首诅咒满清早日覆灭,表现遗民们坚贞的民族气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末清初诗人、学者,“江左三大家”之一

钱谦益(1582~1664),明末清初诗人、学者。字受之,一字牧斋,学者称虞山先生,苏州常熟(今属江苏)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崇祯时为礼部右侍郎。钱谦益为明清之际文坛领袖,其论文既重学养,亦主性情,力斥前后七子的模拟剽窃和竟陵派的僻仄冷涩。其诗名尤盛,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著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等。编有《列朝诗集》。今人钱仲联有校点本《钱牧斋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崇祯十一年初冬(1638年),钱谦益因贿赂上司遭弹劾去职,南归途中泊舟杭州。后与柳如是同游西湖时,钱谦益诗兴大发,遂创作《西湖杂感》六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其一​​,​​“板荡凄凉忍再闻?烟峦如赭水如焚。”​​开篇以“板荡”(乱世)直击时代剧痛,“烟峦如赭”(山峦赤红)与“水如焚”(湖水似沸)的浓烈色彩,暗喻清军铁蹄下的西湖已成焦土。此句以视觉冲击力浓缩战火荼毒,呼应陈寅恪所言“劫灰沉沉,不堪回首”。“白沙堤下唐时草,鄂国坟边宋代云。”​​白沙堤(白堤)与鄂国坟(岳飞墓)并置,唐宋遗迹与南宋忠魂形成时空叠映。“草”“云”看似轻盈,实则暗藏历史荒芜——唐草枯荣见证朝代更迭,宋云缥缈隐喻忠魂不灭。用典​​:白居易修堤、岳飞抗金,借古讽今,痛陈中原沦丧。“树上黄鹂今作友,枝头杜宇昔为君。”​​黄鹂(今为友)与杜宇(昔为君)的今昔身份置换,暗喻士人从明朝遗民到清朝顺民的被迫转变。杜鹃啼血(杜宇)本为亡国之痛,今却成“旧主”,反讽遗民身份的错位。“昆明劫后钟声在,依恋湖山报夕曛。”​​昆明湖劫难(暗指西湖劫难)后,钟声依旧,却徒增悲怆。“夕曛”(落日余晖)以景结情,将历史沧桑凝于暮色,呼应“国破山河在”的沉痛。佛寺钟声(昆明寺)与劫后余灰的对比,揭示信仰在乱世中的无力。​​其二​​,​​“潋艳西湖水一方,吴根越角两茫茫。”​​以苏轼“潋滟西湖”起笔,却以“茫茫”颠覆其明媚,奠定全诗哀基调。“吴根越角”(江南边陲)的地理模糊化,暗示中原沦丧后江南亦非净土。水天相接的广阔反衬遗民漂泊无依。“孤山鹤去花如雪,葛岭鹃啼月似霜。”​​孤山鹤(林和靖典)去、葛岭鹃啼(望帝化鹃)双重意象,构建“花雪”“月霜”的冷寂世界。“雪”“霜”既写实景,亦喻气节冰清与亡国之寒。鹃啼(听觉)与花雪(视觉)交织,强化凄怆氛围。“油壁轻车来北里,梨园小部奏西厢。”​​油壁车(歌妓车)与梨园戏(西厢乐)追忆西湖昔日的风月繁华,与当下“空王法”(佛法)形成强烈反差,揭露“商女不知亡国恨”的荒诞。北里(妓院)象征颓靡,西厢(爱情)暗指家国破碎。“而今纵会空王法,知是前尘也断肠。”​​佛法空观(空王)难消前尘旧梦,以“纵会…也”的递进句式,凸显信仰与现实的撕裂。钱谦益晚年事佛却难逃愧悔,此句为其精神写照。​​其三​​,“方袍潇洒角巾偏,才上红楼又画船。”​​方袍(僧衣)、角巾(隐士巾)与红楼(富贵)、画船(享乐)的并置,讽刺南明弘光政权耽于声色,终致覆灭。“才…又…”的急促节奏,暗批统治者醉生梦死。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映射士人集体堕落。​“修竹便娟调鹤地,春风蕴籍养花天。”​​修竹(气节)、调鹤(隐逸)与春风(生机)、养花(闲适)的雅致场景,复现晚明士大夫的理想生活,与当下“雨血风毛”(清军暴行)形成生死对照。竹鹤象征高洁,风雨象征乱世。“不是承平好时节,湖山容易著神仙。”​​反语点破“承平”幻象——西湖的仙境之美,实为乱世中士人逃避现实的乌托邦。钱谦益借“神仙”讽喻遗民不切实际的复国幻想。​​其四​​,“冷泉净寺可怜生,雨血风毛作队行。”​​冷泉寺(佛门清净地)与“雨血风毛”(血腥屠杀)的并置,揭露宗教场所沦为修罗场的残酷现实。“可怜生”三字,饱含对佛门无力护生的悲悯。​​“罗刹江边人饲虎,女儿山下鬼啼莺。”​​罗刹江(钱塘江别称)人饲虎(清军暴行)、女儿山(西湖地名)鬼啼莺(冤魂哀鸣),以蒙太奇手法再现清军屠戮场景。“饲虎”化用《庄子》典故,暗讽百姓为虎作伥的生存困境。“夜雨滴残舟淅沥,不须噩梦也心惊。”​​夜雨(自然)与噩梦(心理)的双重惊悚,将现实苦难内化为精神创伤。钱谦益以“不须”否定传统哀愁,凸显战乱对人性底线的践踏。​​其五​​,​​“建业余杭古帝丘,六朝南渡尽风流。”​​建康(南京)、杭州并置,勾连东晋、南宋两次南渡,以“风流”反讽南明弘光政权的短暂与荒诞。钱谦益将地理空间升华为历史轮回的见证。用典​​:六朝(东晋、宋齐梁陈)喻指南明政权。“白公妓可如安石,苏小湖应并莫愁。”​​白居易(妓乐)、谢安(政治家)与苏小小(歌妓)、莫愁(传说)的对比,既赞杭州风物,更暗刺南明君臣耽于享乐。钱谦益以“可如”“应并”的诘问,揭示士大夫精神堕落。“行都宫阙荒烟里,禾黍丛残似石头。”​​行都(南宋临安)宫阙荒芜与石头城(南京)“禾黍”丛生的并置,化用《诗经·黍离》之典,将个人哀痛升华为华夏文明断裂的集体悲恸。​​其六​​,​​“冬青树老六陵秋,恸哭遗民总白头。”​​冬青树(南宋六陵守墓树)与“六陵秋”(肃杀之景)的意象,直指南宋遗民的集体悲怆。“白头”既是实写衰老,亦隐喻气节不屈。“南渡衣冠非故国,西湖烟水是清流。”​​“南渡衣冠”(遗民)与“西湖烟水”(自然)的割裂,揭示文化认同的崩塌。钱谦益以“清流”反讽清廷统治,暗藏“留发不留头”的剃发之痛。“早时朔漠翎弹怨,他日居庸宇唤休。”​​朔漠(北方草原)与居庸关(长城要塞)的地理跨度,浓缩元清两代异族入侵史。“翎弹怨”(箭矢之痛)与“宇唤休”(家园破碎)的呼告,强化民族仇恨的时空纵深。“苦恨嬉春铁崖叟,锦兜诗报百年愁。”​​铁崖叟(元末杨维桢)以嬉春诗闻名,钱谦益反用其典,痛陈“百年愁”非风月可解。末句以“锦兜”(华丽诗囊)与“苦恨”对撞,揭示文人诗酒风流的虚伪性。

2. 作品点评

这六首诗作,情感哀怨而绵邈,悲愤之情隐含于含蓄的语脉之中,既得李商隐“深情绵邈”之婉曲,又兼元好问“沉郁顿挫”之厚重,可谓二人诗风的交融互渗。观谦益七律创作,此六首堪称其中的扛鼎之作,足见其艺术造诣之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二首(其二)》

下一篇:清·钱谦益《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