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烧烛、":还记得,当初你我那一次夜宿、
"雁门高处":在雁门关中。
"积雪封城":大雪飞舞,厚厚的积雪将全城都给封住,
"冻云迷路":天上是厚厚的阴云,让人辨不清方面,使人迷路。
"添尽香煤":在火炉中添上满满的煤炭,
# 香煤:指烤火用的煤炭。
"紫貂相拥、":你我穿着貂皮大衣互相拥抱、
"夜深语":围着火炉在深夜里谈话。
"苦寒如许":环境已经如此艰苦,
"难和尔、":实在是让我难以相和、
"凄凉句":你又作了那样凄凉哀伤的诗句。
# 凄凉句:指李因笃写的诗词。
"一片望乡愁":远望故乡,满怀愁绪,
"饮不醉":想要以醉解忧,却又偏偏久喝不醉,
"垆头驼乳":苦闷地饮着驼奶酒。
# 驼乳:驼奶酒。,垆:置酒的土台、土墩子。
"无处":已经无处可寻,
"问长城旧主":长城故主,
"但见武灵遗墓":所见的只有击破戎狄的赵武灵王的坟墓。
# 武灵遗墓:战国时赵国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使赵国迅速强大,邻国不敢入侵。后因诸子内乱被困饿而死,墓在沙丘(今河北省平乡县东北)。
"沙飞似箭":沙石飞走,如同箭一样,
"乱穿向、":胡乱射向、
"草中狐兔":草丛中的狐狸和野兔。
"那能使、":如何能让、
"口北关南、":这口北关南之地、
# 口北关南:指张家口以北、雁门关以南的地区。
"更重作、":重新成为、
"并州门户":故土边防的门户。
# 并州:古九州之一。大约包括现在的山西大部和内蒙古、河北等省部分地区。
"且莫吊沙场":暂且不要空自哀吊沙场,
"收拾秦弓归去":拿起秦弓再次出征,将故土收复。
# 秦弓:秦地南山产檀(tán)柘(zhè),是弓干的上等材料,故秦以出产良弓著名。
明末清初遗民诗人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遗民诗人。初名绍龙,字翁山,又字骚余、介子,号泠君、华夫等。番禺(今属广州)人。南明时补生员,曾积极参与抗清活动,失败后削发为僧,后又还俗。屈大均被称为“岭南文宗”,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其诗以屈骚为宗,兼尚李杜,诗风雄肆仙超,多写家国兴亡之事;其词风格雄豪劲健;其文浩瀚磅礴,能自行其气,长于叙事,善于说理,抒情文字情深意厚。代表作品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边塞怀古词。这首词通过描绘雁门关风雪、围炉夜话、赵武灵王墓等意象,既表达了词人与友人李天生冬夜羁旅的深厚情谊,又借边塞苦寒之景暗喻故国沦丧的悲怆,更以历史兴亡之叹寄托抗清复国的壮志。
2. 分段赏析
上片写眼前事。“记燃烛、雁门峰顶”,开篇“记”字点明追忆之旨,“燃烛”呼应题中“夜宿”,“峰顶”凸显塞外苦寒。以“燃”“峰”二字营造苍劲气象,为后文铺陈风雪严寒蓄势。“积雪覆城,寒云蔽路”勾勒冰封雪裹的边塞图景,冷寂氛围扑面而来。“尽添兽炭,貂裘共话深宵”刻画二人围炉夜话的场景,兽炭暗喻忧思之炽,貂裘反衬寒夜之凛,惺惺相契的情怀隐现其中。“苦寒至此”既是对环境的感叹,亦暗含故国之思的苦涩,“凄凉句”三字将诗情与寒意交融。“乡愁如海”直抒胸臆,驼乳难醉的细节更显愁肠百结。下片写心中事。“凭吊古迹,慨叹今昔”,长城故主杳然,唯余武灵王墓冢,胡服骑射的英姿与剃发易服的屈辱形成刺眼对照。“朔风卷沙”以箭喻沙,既写边地苦况,复喻抗清志士的零落。“何能复筑”暗藏重整山河的执念,口北关南的地理意象承载着故土情结。结句“莫悲沙场”陡转,以收拾秦弓的壮语作结,将悲怆化为剑气,表达了词人矢志爱国之情。
3. 作品点评
这首词以友人围炉夜话起兴,将历史兴衰的咏叹与人生聚散的感怀交织成篇,看似散漫实则紧密。情感从故园之思的自然流淌,渐次激荡为对山河破碎的深沉痛切,感情的脉络清晰可辨。这首词字句间沉郁顿挫,既抒发了苍茫悲意,又写出来英魂不屈的筋骨。总之,该词以苍凉沉郁为基调,笔力雄健而气魄宏大,抒发了词人深沉的家国忧思,极具浪漫主义精神。
# 纵横排荡,稼轩神髓。
近代近代文人叶恭绰《广箧中词》
上一篇: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