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ān
jué

朝代:清作者:曹雪芹浏览量:3
yǎn
kōng
lèi
lèi
kōng
chuí
àn
xián
pāo
què
wèi
shuí
chǐ
jiāo
xiāo
láo
jiě
zèng
jiào
rén
yān
shāng
bēi
pāo
zhū
gǔn
zhǐ
tōu
shān
zhèn
xīn
zhèn
xián
zhěn
shàng
xiù
biān
nán
shì
rèn
diǎn
diǎn
bān
bān
cǎi
xiàn
线
nán
shōu
miàn
shàng
zhū
xiāng
jiāng
jiù
chuāng
qián
yǒu
qiān
gān
竿
zhú
shí
xiāng
hén

译文

多少个日日夜夜两眼白白地蓄满泪水,泪水暗暗地洒无由地抛都是为了谁。感谢你今天给我送来这样美好的礼物,为了你的遭遇我怎能不感慨伤悲!抛珠滚玉的泪水只能偷偷地流,整天心绪茫然整天闲愁。枕上袖边的泪痕难以揩拭,任凭它们斑斑点点留在上头。彩线难以穿收起我脸上的泪珠,古典湘妃泪染斑竹的旧事已经模糊。如今我的窗前也有千竿翠竹,不知它们是否已经染上了我的泪珠?

逐句剖析

"眼空蓄泪泪空垂":多少个日日夜夜两眼白白地蓄满泪水,

"暗洒闲抛却为谁":泪水暗暗地洒无由地抛都是为了谁。

"尺幅鲛绡劳解赠":感谢你今天给我送来这样美好的礼物,

# 鲛绡:传说海中有鲛鱼(美人鱼),在海底织绡(丝绢),她流出的眼泪会变成珠子(见《述异记》)。诗词中常以鲛绡来指揩眼泪的手帕。

"叫人焉得不伤悲":为了你的遭遇我怎能不感慨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潸":抛珠滚玉的泪水只能偷偷地流,

# 潸: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流泪的意思。,抛珠滚玉:泪水像珍珠、玉石一样流下。珠、玉,形容泪珠。

"镇日无心镇日闲":整天心绪茫然整天闲愁。

"枕上袖边难拂拭":枕上袖边的泪痕难以揩拭,

"任他点点与斑斑":任凭它们斑斑点点留在上头。

"彩线难收面上珠":彩线难以穿收起我脸上的泪珠,

# 彩线难收:难用彩线串起来的意思。

"湘江旧迹已模糊":古典湘妃泪染斑竹的旧事已经模糊。

# 湘江旧迹:旧传娥皇、女英哭舜的泪迹。《述异记》:“舜南巡,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都嫁给舜为妃)追之不及,相与恸哭,泪下沾竹,竹上文为之斑斑然。”亦见于晋人张华《博物志》。湖南湘江一带特产一种斑竹,上有天然的紫褐色斑点如血泪痕,相传是二妃泪水染成,又称湘妃竹。后两句即用其意。

"窗前亦有千竿竹":如今我的窗前也有千竿翠竹,

"不识香痕渍也无":不知它们是否已经染上了我的泪珠?

# 渍也无:沾上了没有。,香痕:指泪痕。,不识:未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帕三绝句》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创作的组诗作品,见于《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共三首。第一首写林黛玉回顾与贾宝玉两情未通前的痛苦及两情相通后的喜悦;第二首进一步抒发黛玉对宝玉挨打的深切同情与悲哀,表现她对宝玉之爱的赤诚;第三首借湘妃故事以古喻今,抒写黛玉对宝玉情义的深笃,也预示他们爱情的悲剧结局。这三首诗是黛玉对宝玉爱情的心血凝聚,通篇闪烁着泪珠,黛玉的形象跃然纸上。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小说家,《红楼梦》的作者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满洲正白旗包衣,生于江苏南京。自曾祖起三代任江宁织造,雍正初年家道中落,晚年居北京西郊贫病而卒。曹雪芹为人性情放达,嗜酒健谈。工诗善画,尤长于小说。其曾以十年时间创作的《石头记》(即《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写实主义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后,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有一段情节:贾宝玉遭贾政毒打后,于昏迷中隐隐约约听见有人悲泣。睁眼瞧见林黛玉,见她双眼红肿如桃,便谎称自己的疼痛是佯装,好言安慰一番。待黛玉离去,宝玉心中牵挂,找借口支开袭人,特意让晴雯送去两条旧手帕。面对这赠帕的情意,林黛玉细细思索许久,才彻底领悟过来。在宝黛的爱情故事里,这般契合的心意相通并不多见,也正因为如此,林黛玉内心瞬间如沸汤翻涌,情思绵绵不绝,遂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了这三首绝句。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绝句,也是一组抒情诗。组诗围绕宝黛二人的情感纠葛展开,第一首忆两情未通之痛与相通之喜,第二首抒对宝玉挨打的深切同情,第三首借湘妃典故喻情谊深笃及爱情悲剧结局,字里行间满是黛玉的泪珠,其形象鲜明可感。

2. 分段赏析

“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两句直写赠帕引发的情感波澜。前句点明宝玉所赠之物是“尺幅鲛绡”(手帕),“劳解赠”三字既含对宝玉心意的珍视,也隐含对其遭难的心疼;后句以反问收束,直抒胸臆——如此饱含深情的赠礼,怎能不让人伤悲?表面是伤悲,实则是感动与心酸交织,将二人心灵相通的默契与现实压抑的痛苦融于短短两句,情感浓烈而深沉。“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两句刻画黛玉的举止与状态。首句以“抛珠滚玉”喻泪水如珠玉滚落,“偷潸”凸显其隐忍不发的哭泣,尽显深情中的苦涩;次句“镇日无心”“镇日闲”重复强调整日神思恍惚、百无聊赖,因宝玉被打而忧心忡忡,无心外事。两旬通过动作与状态的描写,将黛玉的牵挂之深与痛苦之隐细腻呈现,画面感与情感张力兼具。“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两句以细节强化悲伤的持续性。前句写泪水浸透枕袖,难以擦拭,暗示悲伤如影随形,挥之不去;后句“任他”二字,既含放任泪水留存的无奈,也有对情感宣泄的默然接受,点点斑斑的泪痕,既是现实场景的白描,也是内心伤痛的外化。两旬借物写情,将无形的悲愁化作可触的痕迹,哀婉动人。“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两句融比喻与典故于一体。首句以“彩线难收”喻泪水汹涌难止,突出伤悲的强烈;次句化用“湘妃竹”典故(传说舜妃泪洒竹子成斑痕),称“旧迹模糊”,暗指自己因流泪过多,连典故中的泪痕都仿佛淡去,既呼应前文“泪多”的描写,又以历史意象深化情感的厚重感,将个人悲伤与文化意象交织,倍增苍凉。“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两句借景抒怀,以问句收束全篇。前句写眼前千竿竹,自然联想到“湘妃竹”的典故,营造出清幽而凄美的意境;后句“不识香痕渍也无”以疑问作结,表面问竹子是否会留下自己的泪痕,实则暗含对自身情感归宿的忧虑——自己的深情是否能被感知,能否如湘妃之泪般在“竹”(象征宝玉或情感)上留下痕迹?含蓄蕴藉,将深情与迷茫融入景物之问,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三首诗,是黛玉对宝玉的爱情的心血之流注,标志着宝黛之爱的上升。封建家长的压迫,激起他们新的抗争的勇气和力量,使他们坚强、成熟起来。

现代宁波大学研究员季学原《红楼梦诗歌精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王士祯《秋柳四首(其一)》

下一篇:清·纳兰性德《临江仙·六曲阑干三夜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