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ài
shī
shí

朝代:清作者:龚自珍浏览量:3
tóu
xián
jiù
jiǒng
guāng
cáo
shì
wéi
láng
jūn
ēn
gòu
xiàng
qiáo
shuō
zhuàn
bǎi
cháng

译文

祖父和父亲的官爵头衔,依旧闪耀着旧日的光辉,我也在祠曹部门尝试担任郎官之职。君主给予的恩遇,足够我向渔夫樵夫这些普通百姓去讲述,去世后刻在墓碑上的文字,何须用长达百字去彰显功绩。

逐句剖析

"祖父头衔旧颎光":祖父和父亲的官爵头衔,依旧闪耀着旧日的光辉,

"祠曹我亦试为郎":我也在祠曹部门尝试担任郎官之职。

"君恩够向渔樵说":君主给予的恩遇,足够我向渔夫樵夫这些普通百姓去讲述,

"篆墓何须百字长":去世后刻在墓碑上的文字,何须用长达百字去彰显功绩。

# 百字长:唐碑额有近百字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己亥杂诗(其十一)》是《己亥杂诗》中的第十一首自叙诗,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忆及祖父昔日荣耀头衔,流露出对家族过往辉煌的缅怀;次句叙述自己在祠曹任职,展现个人仕途经历。后两句感慨君恩深厚,值得向普通人诉说,同时表达对身后声名的豁达态度。全诗以质朴笔触,融合家族、仕途与个人感悟,情感真挚,于平实中见思想深度,体现诗人对家族、君恩的珍视及超脱的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璱人,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曾官内阁中书、礼部主事。龚自珍与魏源并称为“龚魏”。其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腐朽,洋溢爱国热情。龚自珍的诗歌具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形式多样,风格多样,语言清奇多采,不拘一格。代表作品有《尊隐》《明良论》《病梅馆记》及《己亥杂诗》等。著有《定盦文集》,今辑为《龚自珍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先生(即龚自珍)官京师,冷署闲曹,俸入本薄。性既豪迈,嗜奇好客,境遂大困,又才高动触时忌。至是以闇斋先生(龚自珍之父龚丽正)年逾七旬,从父文恭公适任礼部堂上官,例当引避,乃乞养而归。”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这一年龚自珍48岁,四月廿三日,辞官南归,离开北京,七月九日抵达杭州家中。后往苏州府昆山县,料理羽埁山馆,以安顿家小。九月十五日,北上迎接已离京的妻小,至河北省固安县迎候。十一月二十二日,携妻何吉云,子橙(昌匏)、陶(念匏),女阿辛等南返,十二月二十六日(1840年1月30日),到达羽球山馆,后一直定居于此。在南来北往的大半年时间里,龚自珍写下三百一十五首绝句,取名《己亥杂诗》。他在《与吴虹生书(十二)》论及这组诗的写作过程和内容,说:“弟去年出都日,忽破诗戒,每作诗一首,以逆旅鸡毛笔书于帐簿纸,投一破簏中,往返九千里,至腊月二十六日抵海西别墅(即羽埁山馆),发簏数之,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中有留别京国之诗,有关津乞食之诗,有忆虹生之诗,有过袁浦纪奇遇之诗。刻无抄胥,然必欲抄一全分寄君读之,则别来十阅月之心迹,乃至一坐卧、一饮食,历历如绘。”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怀感抒怀诗。诗人介绍了自己的家世背景及自身仕宦经历,体现了诗人对家族荣耀的怀缅、自身仕途境遇的复杂感慨,营造出一种对功名利禄超脱淡然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家族、仕途及功名利禄的多重思考。

2. 分段赏析

“祖父头衔旧颎光,祠曹我亦试为郎”两句,叙述了家族仕宦背景及自身经历。“祖父头衔”点明诗人祖父和父亲曾在礼部任职,有着旧日的荣耀,“旧颎光”形象地描绘出这份荣耀虽已过去,但余韵犹存。而诗人自己“亦试为郎”于祠曹,“亦”字表明自己延续家族仕宦之路,“试”字微妙地传达出对自身仕途的不确定与复杂心境。这两句看似平实的叙述,实则饱含着诗人对家族荣光的缅怀,以及对自己仕途开端的感慨,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做了铺垫。“君恩够向渔樵说,篆墓何须百字长”两句,抒发了诗人对君恩与功名利禄的态度。“君恩够向渔樵说”,直白地表明君主给予的恩遇,已足够自己向普通百姓讲述,体现出诗人对君恩的珍视与感恩。“篆墓何须百字长”则进一步深化情感,在古代,碑额文字多寡常与功绩地位相关,诗人认为无需用长长的文字镌刻在墓碑上彰显功绩,“何须”二字鲜明地表现出诗人超脱于世俗对功名利禄追逐的豁达态度,展现出其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从对君恩的感恩上升到对身后声名的淡然。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蒋士铨《岁暮到家》

下一篇:清·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之二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