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落暮天迥":草木摇落暮色中天空显得高远,
# 迥:高远的样子。,摇落:指草木凋落。
"青枫霜叶稀":青枫树上经霜的叶子零落疏稀。
# 霜叶:指经霜变红的枫叶。,青枫:苍翠的枫树。一作“丹枫”。
"孤城向水闭":孤城面对着河水城门已经关闭,
# 向水:临水。
"独鸟背人飞":单单一只鸟儿背向人向远方飞。
# 背人飞:离人而去(飞)。
"渡口月初上":水边的渡口一轮新月刚刚升起,
"邻家渔未归":邻家的渔夫外出打鱼还未回归。
# 渔:渔船。
"乡心正欲绝":思乡的心情已经令人肝肠寸断,
# 绝:愁绝,极度忧愁。
"何处捣寒衣":什么地方砧声错落正在捣寒衣。
# 捣寒衣:指旧时缝制寒衣,用捶棒捣平皱折时传出的砧声。
中唐诗人
刘长卿(726?~789?),唐代诗人。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一作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进士。曾任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起为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复被诬贬睦州司马。官至随州刺史。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他与钱起、郎士元、李嘉祐并称“钱郎刘李”。诗风简淡,多写仕途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代表作品有《新息道中》。著有《刘随州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行旅诗。描绘了诗人寄寓余干旅舍时所见的凄凉萧瑟景色,营造出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浓浓的乡情旅思。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首联“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借暮色中摇落的草木、稀落的青枫霜叶之景,烘托诗人内心的凄清孤寂,透露出离情乡思。以动衬静:颈联“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以渡口新月上升、邻家渔船未归之动态,衬托出夜晚渡口的寂静,也借此抒发诗人漂泊在外的离思。
3. 分段赏析
《余干旅舍》首联“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诗人以“摇落”一词开篇,生动描绘出一幅西风劲吹、草木凋零的秋景图,尽显秋意萧索。“暮天迥”勾勒出暮色笼罩下天地间旷远的画面,“青枫霜叶稀”细致刻画青枫经霜后叶片稀疏的状态,此联通过对秋景的描写,既点明时节,又借景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凄凉,为全诗奠定了感伤基调,在写作手法上巧用环境描写为后文抒情蓄势。颔联“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孤城”展现出城的孤立无援,“向水闭”更添几分冷清与寂寥,一个“闭”字,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外界环境的隔绝之感尽显。“独鸟背人飞”中,“独”字突出鸟的孤单,“背人飞”赋予鸟一种疏离的动态,以鸟的孤独与离去,暗喻诗人自身的孤独与不被理解,借景含蓄地表达出宦途不顺的感慨,从语言上看,“孤”“独”二字精准凝练,生动地展现出诗人的凄凉境遇。颈联“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随着时间推进,夜幕降临,“渡口月初上”描绘出静谧的夜景,一弯新月在渡口缓缓升起,画面宁静却又透着几分清冷。“邻家渔未归”则从细微处着眼,诗人由渡口的新月联想到邻家渔船未归,进而触动自身漂泊在外的思乡之情,通过这一细节描写,细腻地展现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在表达技巧上以小见大,借寻常生活场景抒发深沉情感。尾联“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诗人直抒胸臆,点明自己的思乡之情已达到极致,“正欲绝”三字将这种浓烈的情感毫无保留地宣泄出来。而此时传来的捣寒衣声,犹如雪上加霜,在寂静的夜空中,那捣衣声格外清晰,声声刺痛诗人的心,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从修辞角度看,这是典型的情景交融,通过外在的捣衣声,烘托出诗人内心难以排解的乡思,使全诗情感达到高潮,且余味无穷,令人深切感受到诗人羁旅漂泊中的无尽哀愁.
4. 作品点评
《余干旅舍》是刘长卿诗作中的作品。其写作特色鲜明,善于借景抒情,将羁旅思乡之情融入暮天、青枫、孤城、独鸟、渡口、捣衣声等诸多景象之中,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诗中语言质朴却极具表现力,如“摇落”“稀”“闭”“背”等字词,精准地描绘出环境氛围,烘托出诗人心境。在情感表达上,层层递进,从暮色中的孤寂,到独鸟离去的落寞,再到对邻家渔夫未归的联想,直至被捣衣声勾起的“乡心欲绝”,真挚深沉,感染力强。从文学价值来看,它生动展现了古代文人漂泊在外的情感世界,为研究唐代行旅诗提供了典型范例,以细腻的情感与精巧的构思,在唐代众多诗作中占据独特地位,让人深切感受到诗人羁旅生涯中的愁苦与对家乡的眷恋。
# 刘长卿《余干旅舍》······张籍《宿江上馆》······二诗皆奇,而偶似次韵,尤可喜也。
明都穆《南濠诗话》
# 咏客邸秋夜萧索、孤寂情景,极凄极韵。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清忧中神骨苍苍。
清邢昉《唐风定》
# 寂而不苦,未伤风骨。
清王夫之《唐诗评选》
# 句句自然。
清范大士《历代诗发》
# “摇落”之景,写状凄凉。“独鸟”句,有比意。“渡口”、“邻家”,只以兴起“乡心”。“捣寒衣”,又添一层愁思矣。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 刘长卿五律胜于钱起,《穆陵关》、《吴公台》、《漂母墓》皆言外有远神。《余干旅舍》前六句叙尽寂寥之景,结以情收之,亦“吹笛关山”之体。
清吴乔《围炉诗话》
上一篇:唐·王昌龄《巴陵送李十二》
下一篇:唐·李白《邯郸南亭观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