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礼高秋夜":秋高气爽的夜晚,在建礼宫值勤,
# 高秋:此指深秋。,建礼:汉宫门名。
"承明候晓过":承明寝路静静地等候皇帝清晨经过。
# 承明:汉未央宫内殿名,殿旁有承明庐。
"九门寒漏彻":禁城的寒漏已经快要滴尽,
# 寒漏:寒天漏壶的滴水声。,九门:禁城中的九种门。古宫室制度,天子设九门。
"万井曙钟多":万户人家的晨钟已经繁杂地响起。
# 曙钟:拂晓的钟声,或击钟报更点,或击钟敬神佛。,井:井田。
"月迥藏珠斗":月色渐渐淡去,月亮藏在如珠的北斗之后,
# 珠斗:北斗星,因斗星相贯如珠,古人称为珠斗。
"云消出绛河":云彩散开,银河展现出来。
# 绛河:银河。天河在北极之南,南方属火,尚赤,因借南方之色(绛红)称之。,消:一作开。
"更惭衰朽质":我对自己衰弱老朽的体质感到非常惭愧,
"南陌共鸣珂":伴随着玉珂的叮咚声,我与同伴一起走在南陌回家的路上。
# 鸣珂:玉石装饰品发出声响。珂:马勒头上的玉质装饰物。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宫廷诗。描绘了王维与同僚崔员外在建礼宫值夜的情景,通过宫廷秋夜寒漏声、千家万户晨钟声以及拂晓夜空景象,展现从深夜到清晨的时间流转,既体现宫廷的繁华与寒寂,又延伸了空间感,表达出与崔员外和谐的同僚关系以及自身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九门寒漏彻”描绘出宫廷秋夜的寂静,细微的漏壶滴水声都清晰可闻,尽显夜晚的静谧;而“万井曙钟多”则呈现出清晨千家万户钟声齐鸣的喧闹动态,一静一动,相互映衬,鲜明地展现出从深夜到清晨的时间变化。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九门寒漏彻,万井曙钟多。”描绘宫廷的繁华,“九门”体现出宫廷的宏大壮观,然而在这繁华背后,值夜者感受到的却是秋夜的寒冷清寂,通过繁华的宫廷景象来反衬出值夜人内心的清冷孤寂。比拟:拟人。“月迥藏珠斗,云消出绛河”中,“藏”和“出”本是人的动作,这里赋予了月亮、云层以及星斗天河。仿佛月亮有意识地将珠斗隐藏起来,云层消散后主动让绛河显现,把无生命的天体景象描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生动地展现出拂晓时夜空动态变化的奇妙景象。
3. 分段赏析
《同崔员外秋宵寓直》首联“建礼高秋夜,承明候晓过”点明深秋在建礼宫值夜的背景,彼时秋夜高远清冷,他与崔员外静待破晓,寥寥数语,奠定了全诗清冷的基调。颔联中,“九门寒漏彻”,宫廷巍峨,寒夜漏声清晰,“寒”字既写秋凉,更衬内心孤寂,凸显宫廷繁华下的寂寥;而“万井曙钟多”笔锋一转,破晓后民间晨钟齐鸣,从宫廷到民间,时空维度瞬间拓宽,尽显昼夜交替的宏大。颈联“月迥藏珠斗,云消出绛河”,王维捕捉到拂晓时月亮渐远,星斗隐没,云层消散后银河显现的微妙变化,“藏”与“出”赋予夜空灵动之美,展现出天空的深邃神秘,足见其观察入微。尾联“更惭衰朽质,南陌共鸣珂”,王维自谦年老平庸,与崔员外南陌同行,马饰碰撞声里,流露出二人和谐的同僚关系,从景入情,将值夜感慨延伸至人情,为诗作添了温情与深度。
4. 作品点评
《同崔员外秋宵寓直》是王维创作的律诗,首联总起,颔联从宫廷秋夜写到晨钟,颈联绘夜空之景,尾联体现同僚关系,结构严谨。中间两联尤为出彩,三、四句“九门寒漏彻,万井曙钟多”雄丽卓绝,以细微声响凸显宫廷清寂与空间的雄阔;五、六句“月迥藏珠斗,云归出绛河”彩丽隽秀,动词运用巧妙。全诗格调苍浑而不失秀逸之韵,言辞雄丽且兼隽秀之美,毫无士宦之气。
# 顾云:“藏”、“出”字有趣。
宋刘辰翁《王孟诗评》
# 了无深意,而气体自然高洁。“藏”字、“出”字炼得自然,不似晚唐、宋人之尖巧。末二句入崔员外却突兀。
元方回《瀛奎律髓》
# 周敬曰:三联句琢,“藏”“出”二字眼有趣。杨慎曰:大概宏敞,“九门”二句雄丽卓绝。吴山民曰:三、四整而暇,五、六语丽。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
# 尾联见意格。一“更”字便唤醒前面,寓直之景皆与崔所同也。味结语便知崔在壮年,壮年之人立朝可以有为,今己方衰朽,展效无力,犹然窃位苟禄,对之能不怀惭,无限语意只以“惭”字见出,盛唐人笔力不可及者以此。右丞诗分艳、淡二种,艳在初年,淡归晚岁,所谓“绚烂之极,乃造平淡”者也。
明末清初黄生《唐诗矩》
# “建礼”、“秋夜”承以“漏彻”、“曙钟”,似不写夜景矣,直到五、六方转笔写夜景,此倒叙法,唐人多有。“更惭”接上,简妙,言同直己惭矣。“更”字、“共”字相呼应。
清屈复《唐诗成法》
# 自然好(“万井”句下)。清华秀丽,十字画出禁中秋宵(“月迥”二句下)。
清李因培《唐诗观澜集》
# 陈德公曰:三、四迥亮,殆是名句。五、六彩丽,仍饶隽姿。王得四句眼字力,“藏”字更出意,“珠”、“绛”是作意色泽字,经隽笔俱增生致,故当不俗,鲍觉庭曰:结缴“同崔员外”,意无漏绪。
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 右丞多解语,襄阳多苦词,固是性情,亦由境遇不同也。右丞五律诗苍浑秀逸,气体甚大。襄阳清秀足相尚,而微偏峻厉,似当逊一筹。丽而逸,无士宦气。
清张文荪《唐贤清雅集》
上一篇:唐·杜审言《秋夜宴临津郑明府宅》
下一篇:唐·郑损《艺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