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生南国":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
# 南国:古代指江汉一带的诸侯国,后来也用来泛指中国南方。,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春来发几枝":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
# 春来发几枝:一作“秋来发故枝”。
"愿君多采撷":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
# 愿君多采撷:一作“劝君休采撷”。采撷:采摘。
"此物最相思":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 相思:想念。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相思》是唐代王维创作的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借咏物寄相思题材的诗。诗中描绘红豆,首句点明红豆产地,次句以朴实又形象的“发几枝”设问暗寓情怀,第三句劝友人“多采撷”,末句用“最”字将相思情感推至极致,体现了深深的相思之情。此诗借红豆这一意象,营造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的氛围,表达出语浅情深的相思之意。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借“红豆”这一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事物,来抒发内心深处的相思之情。在传统文化里,红豆象征着相思,王维巧妙地借助这一象征意义,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无形的相思变得可触可感,让读者能更直观地体会到诗中蕴含的深情。托物言志:全诗围绕红豆展开,不仅仅是在描写红豆这一植物,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红豆的吟咏,寄托了诗人深深的相思之志。诗人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寄托于红豆之上,借红豆来传达对友人或恋人的思念,使诗歌具有更深层次的寓意。以小见大:诗人选取红豆这一小巧的事物作为情感的载体,通过对红豆的描述和情感赋予,展现出人类共有的相思这一宏大主题。以细微之物见深沉之情,使诗歌在简洁的篇幅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内涵,体现了诗歌以小见大的独特艺术魅力。起兴:诗的开篇“红豆生南国”运用了起兴手法。起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诗人先说红豆生长在南方,借红豆这一与相思紧密相关的事物,引出下文对相思之情的表达。“南国”既是红豆的产地,又暗示友人所在之地,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自然地引发读者对后续情感抒发的期待。双关:“此物最相思”使用了双关。这里的“相思”,既紧扣“相思子”(红豆的别称)之名,从字面意义说红豆是最能代表相思的东西;又关联着诗人内心对友人深深的相思之情,一语双关,含蓄而巧妙地点明主题,将诗歌的情感表达推向极致,增强了诗歌的韵味和表现力。
3. 分段赏析
《相思》首句“红豆生南国”先介绍红豆产地,“南国”既是红豆生长之处,又暗示朋友所在之地,由此引出后文的相思之情,使情感抒发自然流畅。借红豆这一具有相思象征意义的事物,为全诗奠定抒情基调,虽未直接言相思,却已为后文情感表达埋下伏笔。此句语言单纯简洁,却形象地描绘出红豆的生长地域,为下文情感展开做铺垫,让读者对红豆及与之相关的情感产生期待。次句“春来发几枝”采用设问手法,轻声一问,自然承接上句,以亲切的设问口吻,引发读者思考的同时,更显情味深长。选择红豆这一富有情味的事物,借询问其春天生长情况,寄托内心深处的情思,使情感表达委婉含蓄。此问看似平常,实则巧妙,通过对红豆生长的关注,委婉传达出对友人的牵挂,“语近情遥,令人神远”,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含蓄而深沉的情感。第三句“愿君多采撷”表面是希望对方多采摘红豆,实则言在此而意在彼,借采撷红豆这一行为,寄托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对友谊的珍视,是古典诗歌常用的以采撷植物寄托怀思情绪的手法。诗人只用相思嘱人,自身相思见于言外,这种间接抒情方式,使情感表达婉曲动人,语意高妙,既传达出对友人的深情,又不失含蓄之美。此句仿佛在轻声叮嘱友人,看见红豆便想起自己,暗示友人珍重彼此友谊,语言恳挚,情感真挚,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末句“此物最相思”“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一语双关,巧妙点明主题,将全诗相思之情推向高潮。“最”字作为高级副词,起到强调作用,突出红豆在表达相思情感方面的独特地位,意味深长,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强化了诗歌的情感力量。此句补充解释“愿君多采撷”的理由,表明红豆是最能表达相思之物,让友人看到红豆就能想起自己,诗人借此传达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言简意赅却情真意切,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4. 作品点评
《相思》一诗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与魅力。诗人王维巧妙借红豆这一意象,通篇未直接倾诉情思,却句句围绕红豆,将相思之情含蓄且深刻地展现,以素朴典型的语言,抒发深厚真挚的情感,洋溢着少年热情与青春气息,体现出语浅情深的高超表达技巧。其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以简洁明快又委婉含蓄的风格,成为表达相思主题诗作的典范。诗中的“此物最相思”堪称名句,精准点明主旨,强化了红豆与相思的紧密联系,使全诗情感达到高潮。
# 王维“红豆生南国”、王之涣“杨柳东门树”、李白“天下伤心处”,皆直举胸臆,不假雕锼,袓帐离筵,听之惘惘,二十字移情固至此哉!
清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 睹物思人,恒情所有,况红豆本名相思,“愿君多采撷”者,即谆嘱无忘故人之意。
近代王文濡《唐诗评注读本》
# 红豆号相思子,故愿君采撷,以增其别后感情,犹郭元振诗,以同心花见殷勤之意。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 此以珍惜相思之情,托之名相思子之红豆也。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上一篇:唐·贾岛《寻隐者不遇》
下一篇:唐·孟浩然《过故人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