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复含宿雨":红色的桃花还含着隔夜的新雨,
# 宿雨:昨夜下的雨。
"柳绿更带朝烟":碧绿的柳丝更带着淡淡的春烟。
# 朝烟:指清晨的雾气。一作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花瓣凋落家中的小童没有打扫,
# 家童:童仆。
"莺啼山客犹眠":黄莺啼叫闲逸的山客犹自酣眠。
# 犹眠:还在睡眠。,山客:隐居山庄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莺:一作鸟。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六言绝句,也是一首田园诗。描绘了雨后清晨田园中桃红柳绿,带着宿雨与朝烟,落花满地家童未扫,山客在莺啼声中仍沉睡未醒的场景,营造出闲适、宁静、自然的田园氛围,体现了诗人对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享受,借田园春日景象写出了诗人远离尘世喧嚣,沉醉于田园宁静的心境。
2. 写作手法
白描:诗人以简洁质朴的语言,勾勒出“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的画面,不加过多修饰地呈现田园雨后清晨的自然景象,如实地描绘桃花、柳丝、落花、家童、莺啼、山客等元素,展现田园质朴纯真之美。动静结合:诗中“花落”“莺啼”为动态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家童未扫”“山客犹眠”则为静态刻画,一动一静相互映衬。动态的花落与莺啼,更衬出静态场景下田园的清幽宁静,突出山客闲适的生活状态。
3. 分段赏析
《田园乐七首(其六)》前两句“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从色彩与氛围入手,描绘出雨后清晨,娇艳的桃花饱含隔夜的雨滴,翠绿的柳丝萦绕着清晨的烟雾。“桃红”与“柳绿”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勾勒出一幅明艳动人的田园春景图,“宿雨”和“朝烟”又为画面增添了朦胧的美感,展现出田园景色的清新与活力,表达出诗人对田园春景的赞美与喜爱。后两句“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画面一转,着重刻画动态与静态的场景。花瓣飘落,家童却未打扫,黄莺啼叫,而山客依旧酣睡。“花落”“莺啼”的动态,衬托出“家童未扫”“山客犹眠”的静态,以动衬静,营造出一种闲适、悠然的氛围,凸显田园生活的宁静与惬意,体现诗人对这种悠然自得生活状态的享受与沉醉。整首诗通过前后画面的组合,展现出田园生活的美好与诗意。
4. 作品点评
《田园乐七首(其六)》是王维田园诗的经典之作,具有独特文学价值。从写作特色看,语言清新自然,巧用白描勾勒出如诗如画的田园景致,似一幅淡墨的山水画卷,让田园之美跃然纸上。同时,动静结合与衬托手法的运用炉火纯青,以动衬静,凸显田园的宁静闲适,将读者带入悠然的氛围之中。虽无单独传颂的名句,但其整体意境浑然天成。在文学史上,此诗充分体现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以简洁的六言绝句,展现田园生活的美好与诗意,为后人描绘出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对后世田园诗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堪称田园诗中的瑰宝。
# 每哦此句,令人坐想辋川春日之胜,此老傲睨闲适于其间也。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
# 上联景媚句亦媚,下联居逸趣亦逸。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六言绝句,如王摩诘“桃红复含宿雨”及王荆公“杨柳鸣蜩绿暗”二诗,最为警绝,后难继者。
宋黄昇《玉林诗话》
# 或问六言诗法,予曰:王右丞“花落家僮未扫,鸟啼山客犹眠”,康伯可“啼鸟一声春晚,落花满地人归”,此六言之式也。必如此自在谐协方妙。若稍有安排,只是减字七言绝耳,不如无作也。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 “桃红复含宿雨,云云”。每哦此句,令人坐想辋川春日之胜,此老傲睨闲适于其间也。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 写出田园闲适之乐。
清李锳《诗法易简录》
上一篇:唐·王翰《凉州词二首》
下一篇:唐·李商隐《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