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ò
rén
zhuāng

朝代:唐作者:孟浩然浏览量:15
rén
shǔ
yāo
zhì
tián
jiā
绿
shù
cūn
biān
qīng
shān
guō
wài
xié
kāi
xuān
miàn
cháng
jiǔ
huà
sāng
dài
dào
chóng
yáng
huán
lái
jiù
huā

译文

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去他乡村田家玩。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逐句剖析

"故人具鸡黍":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

# 鸡黍:指丰盛的酒菜(字面指鸡和黄米饭)。,具:准备,置办。

"邀我至田家":邀请我去他乡村田家玩。

# 至:到。,邀:邀请。

"绿树村边合":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

# 合:环绕。

"青山郭外斜":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 斜:倾斜。,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这里指村庄的外墙。

"开轩面场圃":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

# 场圃:指谷场、菜园等种菜和收打作物的地方。,面:面对。,轩:窗户。,开:打开,开启。

"把酒话桑麻":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 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把:拿起。端起。

"待到重阳日":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

# 重阳日:指农历的九月初九。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还来就菊花":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 就菊花:就是来赏菊的意思。,还:返,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这首田园诗作以平易近人的叙述方式,通过日常对话般的场景记录,呈现了从做客到告别的完整过程。诗中描绘自然风光的宁静宜人,展现友人之间淳朴深厚的交情,勾勒农耕生活的质朴温馨。作者借助对乡村生活图景的细腻刻画,流露出对这种返璞归真状态的深切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是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期间,受邀赴农家宴饮时所作。诗中流露置身田园、心旷神怡之趣,更将宾主相得、天人合一的隐逸之乐凝练成章。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优质作品。

2. 写作手法

对比:​​“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开轩”是动态动作(推开窗户),“面场圃”是静态场景(面对谷场菜园);“把酒”的举杯动作与“话桑麻”的闲谈内容形成动静交织的画面,既体现主客的悠然自得,又暗含对田园劳作的赞美。情景交融:“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鸡黍”作为农家待客的简朴食物,既是眼前之景,又暗含诗人对友人真挚情谊的感动。景物(鸡黍)与情感(友情)交融,形成“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意境。

3. 分段赏析

首联“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中,“具”字点明主人早有备办,殷勤待客;“邀”字更显故友主动相迎的热忱。寥寥数字,主客间真挚情谊已跃然纸上。开篇摒弃传统田园诗的铺陈渲染,以近乎口语的笔调记录一次临时造访。友人备粗茶淡饭的随意,与诗人“即刻赴约”的洒脱,共同构成去繁就简的交往模式。这种不事雕琢的叙事节奏,恰似生活片段的自然截取,既暗示主客关系的超脱功利,也为后文闲话桑麻的轻松氛围埋下伏笔。颔联“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写初入村落的观感:上句由近及远,绿树环绕村落,自成一方天地;下句视线延展,城外青山连绵起伏,与村舍相映成趣。一收一放间,画面层次分明,尽显田园开阔气象。诗人以访客视角展开空间叙事:从庭院绿树成荫的闭合感(“合”),到城郭外青山绵延的开放感(“斜”),形成由内向外的视觉流动。这种空间布局不仅勾勒出村落与自然的共生关系,更暗含心理层面的舒展——封闭的屋舍因青山远景而获得精神纵深。颈联“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转入室内场景:轩窗轻启,窗外场圃风光自然映入,看似随意的“开轩”之举,暗含主人从容自在的生活意趣。主客对坐饮酒,闲谈农事,平淡中透出田园生活的淳朴安然。推窗动作(“开轩”)打破室内外界限,将谷场菜圃的劳作场景引入室内对话。农具与庄稼的实体存在(“场圃”)与抽象的农事话题(“桑麻”)形成互文,使田园生活兼具具象质感与诗意抽象,消解了陶渊明式“心远地自偏”的刻意,呈现更鲜活的生存实感。尾联“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以简笔收束全诗:诗人直言秋日再来赏菊饮酒,不事矫饰的约定中,既见农庄生活的吸引力,更显主客相待的坦率热忱。全诗以日常对话般的笔墨,将田园风光、友情真挚与生活意趣娓娓道来,平淡中见深挚,正是“清水芙蓉”般的诗家境界。表面看是客套的预约,实则是精神自由的隐喻。诗人以“再约”解构世俗应酬的虚伪程式——无需繁文缛节,仅凭对菊花意象的默契,便完成对隐逸生活的确认。这种举重若轻的承诺,恰与首联“鸡黍相邀”形成闭环,印证田园交往的本质是心灵契约。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没有渲染雕琢的痕迹,以自然风物与寻常农舍为材,将淳朴友情融于田家生活图景,恰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审美意趣。全诗语言质实无华,却于平淡中见深致:屋舍、场圃、桑麻等意象皆取自日常,却因诗人凝练笔触与真挚情思,成就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这种冲淡自然的风格,正与诗中描绘的农家田园浑然一体,既无矫揉造作之态,亦无浅白寡味之弊,可谓“似浅实深,似淡实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全首俱以信口道出,笔尖几不着点墨。浅之至而深,淡之至而浓,老之至而媚。火候至此,并烹炼之迹俱化矣。结句系孟对故人语,觉一片真率款曲之溢于言外。

清黄生《唐诗摘钞》卷一

# 通体清妙。末句“就”字作意,而归于自然。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九

# 此诗句句自然,无刻划之迹。

元方回《瀛奎律髓》

# 孟集有“到得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刻本脱一“就”宇,有拟补者,或作“醉”,或作“赏”,或作“泛”,或作“对”,皆不同,后得善本是“就”字,乃知其妙。

明杨慎《升庵诗话》卷六

# 全首俱以信口道出,笔尖几不着点墨。浅之至而深,淡之至而浓,老之至而媚。火候至此,并烹炼之迹俱化矣。王、孟并称,意尝不满于孟。若此作,吾何间然?结句系孟对故人语,觉一片真率款曲之意溢于言外。

清黄生《唐诗摘钞》

# “就”字百思不到,若用“看”字,便无味矣。

清黄生《增订唐诗摘钞》

# 以古为律,得闲适之意,使靖节为近体,想亦不过如此而已。

清屈复《唐诗成法》

# 野景幽情(“把酒”句下)。

清钱良择《网师园唐诗笺》

# 一意淡,结作小致。虽古今不同,居然元亮品格。第五欲作异使,对句亦逸,“就”字新。

清卢麰、王溥合编《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 通体朴实,而语意清妙。

清胡本渊​​《唐诗近体》

# 每以自在相凌厉者,极是。

宋末元初刘辰翁《王孟诗评》引刘云

# 字字珠玉,“就”字真好。

宋末元初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引冯舒

# 王、孟诗大段相近,而体格又自微别。王清而远,孟清而切。学王不成,流为空腔;学孟不成,流为浅语。如此诗之自然冲淡,初学遽躐等而效之,不为滑调不止也。

宋末元初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相思》

下一篇:唐·王维《鸟鸣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