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红树万山云":眺望远处重重叠叠的高山上红叶一片白云悠然,
"把酒相看日又曛":持酒对饮坐看日已黄昏。
# 曛:暮,昏暗。
"一曲骊歌两行泪":唱一首离歌,不禁泪流满面,
# 骊歌:一作骊歌。离别之歌。
"更知何处再逢君":此刻一别,真不知何时何地才能与你相见。
# 处:一作地。
晚唐诗人
方干(809~886?),唐代诗人。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举进士不第,隐居于会稽镜湖。咸通至中和间,以诗著名江南,交游颇广。其诗多酬和之作,亦常抒写羁旅之思及闲适出世之想,还主张苦吟,自言“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诗风近贾岛、姚合,气格清迥,意度闲远。在晚唐纤靡俚俗之中独能自振,工于律绝,清润小巧,且多警句。代表作品有《感怀》《鉴戒录》。有《玄英先生诗集》10卷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离别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江畔凄恻动人的离别图景,抒发了诗人深挚的离愁别绪与对重逢无期的怅惘。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一曲离歌两行泪,不知何地再逢君。”直陈离别时的悲伤与不舍,深觉重逢无期。
3. 分段赏析
“千山红树万山云”以铺陈笔法勾勒宏阔秋景,“千山”“万山”的叠用强化空间纵深感,火红的树叶与缥缈的云气交织,明丽色彩中暗含离别时的苍凉,为离愁铺设了深沉的底色,以红树与云山交织的宏大秋景破题,绚烂色彩中暗藏离别的怅惘。“把酒相看日又曛”聚焦离别瞬间,黄昏暮色里执酒相对,“相看”二字静默含情,将不舍之意诉诸眼神,“日又曛”的时间流逝感更添离别的紧迫与无奈,聚焦黄昏时分举杯对饮的离别场景,静默相对间离愁已然漫溢。“一曲离歌两行泪”以听觉(离歌)与视觉(泪水)的双重冲击直抵人心,“一”与“两”的数字对照,既写别离的凄婉与泪水的悲伤,亦暗含人生的聚散。“不知何地再逢君”以问句收束,抛却含蓄转而直抒胸臆,“不知何地”的迷茫与“再逢君”的期许形成对照,将别后的怅惘与对重逢的渴盼凝结成问题,内心怅惘。
# 何新之为平淡体。谢枋得曰:眼前说话,形容惜别,未有如此紧切。周珽曰:端己《江上》二诗,别情婉至,黯然魂消。又俱一气清空,全不着力,妙。敖英曰:唐人别诗,多用“泪”字,恳切有情。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下一篇:唐·郑谷《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