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ái
chéng
huái
怀

朝代:唐作者:陈子昂浏览量:1
luò
cāng
jiāng
wǎn
tíng
ráo
wèn
fēng
chéng
lín
guó
tái
hàn
wáng
gōng
huāng
réng
zhōu
diàn
shēn
shān
shàng
gōng
yán
xuán
qīng
duàn
xiǎn
liú
tōng
shēng
yún
fān
chū
zhōng
chuān
xiàn
zuò
qióng

译文

夕阳隐没苍茫的江水,天色已晚,停船探问当地乡俗土风。城楼面临着古代的子爵巴国,高台乃是那湮没的蜀汉王宫。这荒远地区仍属周朝的领域,深山里至今推崇大禹的丰功。山岩陡峭好像青青墙壁中断,地势险峻下临清碧江水流通。高大的古树挺立在白云边上,归来的船帆出现在浓浓雾中。水行的旅途一去便无限遥远,旅客的愁思因此更无尽无穷。

逐句剖析

"日落沧江晚":夕阳隐没苍茫的江水,天色已晚,

# 沧江:泛指江水。

"停桡问土风":停船探问当地乡俗土风。

# 土风:乡土歌谣或乐曲。

"城临巴子国":城楼面临着古代的子爵巴国,

# 巴子国:古国名。

"台没汉王宫":高台乃是那湮没的蜀汉王宫。

# 汉王宫:指永安宫,蜀汉先主(昭烈帝)刘备殂于此。

"荒服仍周甸":这荒远地区仍属周朝的领域,

# 周甸:周朝甸服之国,意指周朝的领域。

"深山尚禹功":深山里至今推崇大禹的丰功。

# 禹功:指夏禹治水的功绩。

"岩悬青壁断":山岩陡峭好像青青墙壁中断,

# 青壁:青色的山壁。

"地险碧流通":地势险峻下临清碧江水流通。

"古木生云际":高大的古树挺立在白云边上,

# 云际:云中。言其高远。,古木:一作“古树”。

"孤帆出雾中":归来的船帆出现在浓浓雾中。

"川途去无限":水行的旅途一去便无限遥远,

"客思坐何穷":旅客的愁思因此更无尽无穷。

# 坐:因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白帝城怀古》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此诗描写了这位年轻的西部人第一次进入中国中心区域(虽然仅在南方边缘)的旅程:诗人初次出蜀入京,第一次见到白帝城周围的景色,为这些地区的历史和古迹所倾倒。他在白帝城怀古,所缅怀的既不是历史事件,也不是盛衰过程,而是集中于与中国文化的中心区域相联系的古迹本身,抚今追昔,从而在诗歌中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以及旅途感慨,被元代方回在《瀛奎律髓》卷三中称赞为“唐代律诗之祖”。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杰出诗人,“诗骨”

陈子昂(659后~702),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文明元年进士,因上书论政被武则天赞赏,授麟台正字,转右拾遗,故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先驱,主张恢复建安文学传统。所作《感遇》等诗,指斥时弊,抒写情怀,风格高昂清峻。其文力求内容充实,说理精辟;形式上破骈为散,疏朴近古,为唐代古文运动发展起了先导作用。代表作品有《感遇》《登幽州台歌》。著有《陈伯玉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高宗调露元年(公元679年),正值陈子昂首次离蜀、沿长江乘船而下的旅途期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怀古诗。诗人通过描写在白帝城停桡问俗,回顾“巴子国”“汉王宫”等古迹,以及“荒服”“禹功”等古事,展现对与中国文化中心区域相关古迹的倾慕。同时,借眼前“岩悬青壁断”等自然之景,抒发了羁旅途中的孤独思乡情绪。

2. 分段赏析

《白帝城怀古》开篇“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描绘了日落时分停船询问当地风俗的场景,奠定了怀古的基调。随后诗人回顾此地历史,“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从远古巴国到蜀汉行宫,再到周的荒服之地、大禹治水功绩,将怀古思绪引入深远历史,层层递进,借对古迹的追思,表达对历史文化的倾慕,体现出历史的厚重感,含蓄深沉,风格遒劲俊朗。“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这四句由怀古转为写景。诗人描绘了悬崖峭壁、险地碧流、古木高耸入云、归帆出没于雾中的景象,对仗工整,音韵和谐。通过对眼前自然景观的刻画,营造出险峻、清幽的氛围,为后文抒情做铺垫,同时也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此段由景生情,诗人面对前路渺茫的川途,引发羁旅愁思。“无限”的川途与“何穷”的客思相互映衬,直白地抒发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思乡情绪,使情感达到高潮,余韵悠长。全诗由打听夔州土风而至“怀古”,而怀古则逐步引向深远,转而写景,又由眼前之险峻深邃清幽之景引发联想,以抒写羁旅愁情,一波三折,情景交融,音调铿锵,气韵畅达,劲健爽朗,言情顿挫,有金石之声,情感起伏腾踔,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陈子昂《感遇》古诗三十八首,极为朱文公所称。天下皆知其能为古诗,一扫南北绮靡,殊不知律诗极精。此一篇置之老杜集中,亦恐难别,乃唐人律诗之袓。

《瀛奎律髓》

# “停桡”五字,包一篇主意。稳妥好诗,然再狼狈不得。

《唐诗直解》

# 子昂“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即玄晖“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也。子美“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即仲言“内云岩际出,清月波中上”也。四语并极精工,卒难优劣。然何、谢占体,入此渐启唐风;陈、杜近体,出此乃更古意,不可不知。

明胡应麟《诗薮》

# “古木生云际,孤帆出雾中”,景色写入霏微。

明陆时雍《唐诗镜》

# 吴国伦曰:通篇语意温厚沉着。周珽曰:模写的是实境,虽画亦不能尽其妙。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古木”二句,写景雅健。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陈德公曰:力振靡习,中四韵全见浑拔,而七、八、九、十尤警。评:第四“没”字法老。九、十着“云际”、“雾中”,遂觉“古木”、“孤帆”迷离杳霭,成为极隽之联。结即承此。“坐何穷”,盖言坐是故耳。

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 纪昀:“问土风”三字,领下四句。与下《岘山》一首俱以气格压-切。无名氏:气格浑融,而才锋溢出,真奇作也。

元方回《瀛奎律髓汇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暇《相和歌辞·碧玉歌》

下一篇:唐·韩愈《游城南十六首·出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