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lǎn
zèng
shì
cáng
yòng
shǒu
·
·
bìng
·
·
zōu
yǎn

朝代:唐作者:陈子昂浏览量:5
yùn
lún
sān
dài
tiān
rén
hǎn
yǒu
kuī
zōu
liáo
kuò
màn
shuō
jiǔ
yíng
chuí
xīng
wáng
qiān
zǎi
jīn
tuī

译文

天道沦没在夏商周以后,天与人的奥秘很少有人能窥探到。邹衍的学说多么广阔宏大,随意谈论着九州之外的大海。朝代的兴亡已经过去了一千年,如今已无法再探究其中的道理。

逐句剖析

"大运沦三代":天道沦没在夏商周以后,

# 三代:指夏、商、周。

"天人罕有窥":天与人的奥秘很少有人能窥探到。

"邹子何寥廓":邹衍的学说多么广阔宏大,

# 邹子:即邹衍,战国时齐人。

"漫说九瀛垂":随意谈论着九州之外的大海。

# 垂:远。,瀛:海。

"兴亡已千载":朝代的兴亡已经过去了一千年,

"今也则无推":如今已无法再探究其中的道理。

# 推:推求。一作“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之六・邹衍》是唐代诗人陈子昂所作的一首五言咏史怀古诗,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组诗之一,诗歌围绕缅怀邹衍展开,借“大运沦三代,天人罕有窥”叹时代变迁、天道难察;“邹子何寥廓,漫说九瀛垂”赞颂邹衍九州理论与探索精神;“兴亡已千载,今也则无推”抚今追昔,感兴亡迭代、贤才难再遇,抒发对古贤的追慕与自身生不逢时的慨叹。全诗以邹衍等古贤事迹,将历史人物与个人情志交融,层层递进,共同构建追慕群贤、悲叹失时的深沉意境,情感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杰出诗人,“诗骨”

陈子昂(659后~702),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文明元年进士,因上书论政被武则天赞赏,授麟台正字,转右拾遗,故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先驱,主张恢复建安文学传统。所作《感遇》等诗,指斥时弊,抒写情怀,风格高昂清峻。其文力求内容充实,说理精辟;形式上破骈为散,疏朴近古,为唐代古文运动发展起了先导作用。代表作品有《感遇》《登幽州台歌》。著有《陈伯玉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大运沦三代,天人罕有窥”,以极简笔触勾勒时代背景。“大运沦”言三代(夏、商、周)兴衰迭代,“天人罕有窥”叹天道人事难测。看似客观叙事,实则暗含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索:盛世不再,贤才难遇明主,为全诗“怀古寄情”定调,借古贤邹衍境遇,映射自身生不逢时的悲慨。“邹子何寥廓,漫说九瀛垂”,聚焦邹衍。“寥廓”状其胸襟与思想的宏大,“九瀛垂”指他提出的九州理论:以小九州推想大九州,探索天地规律。诗人以直赞之笔,肯定邹衍对自然、社会规律的探索精神,将其塑造为“生逢其时、功成名就”的古贤典型,与自身际遇形成对照,强化诗人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兴亡已千载,今也则无推”,从怀古回归现实。“兴亡千载”叹历史流转,“今也无推”悲当下难寻邹衍般贤才,更难遇赏识贤才的明主。以古今对比,将古贤“逢时显达”与自身“生不逢时”交织,抒发对武周王朝埋没人才的愤慨,收束于“孤独失志”的深沉慨叹,让怀古之思与个人悲怀相融,尽显陈子昂“兴寄”诗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陈子昂《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乐生》

下一篇:唐·王適《江上有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