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阳春兮生碧草之油油":感怀阳春时节,碧草萋萋生机盎然,
"怀宇宙以伤远":心怀天地却为离别神伤,
# 伤远:一作“汤汤”。浩瀚无际的样子。
"登高台而写忧":登上高台书写心中忧思。
"迟美人兮不见":迟迟不见美人倩影,
# 美人:指贤士。,迟:思。
"恐青岁之遂遒":唯恐青春匆匆流逝难追。
# 遂:一作还。,青岁:青春。
"从毕公以酣饮":追随毕公畅饮尽欢,
"寄林塘而一留":将身心寄托于林塘美景稍作停留。
# 林塘:树林池塘。
"采芳荪于北渚":在北渚采撷香草,
# 芳荪:香草名。
"忆桂树于南州":回忆南州的桂树。
# 南州:《英华》《品汇》作“南洲”。
"何云木之美丽":为何云中嘉木如此明艳,
"而池馆之崇幽":而池馆却如此幽深。
"星台秀士":星台才俊齐聚,
# 星台秀士:朝廷选拔的德才兼优之士。
"月旦诸子":每月初一品评人物。
# 月旦诸子:品评的人才。均指集会诸人。
"嘉青鸟之辰":赞美青鸟带来的美好时光,
# 辰:春日。,嘉:《英华》《品汇》校作“喜”。
"迎火龙之始":恭候火龙腾空的时节。
# 火龙之始:初夏。
"挟宝书与瑶瑟":携宝书瑶瑟赴约,
# 瑟:《英华》作“琴”。
"芳蕙华而兰靡":蕙草兰花吐露芬芳。
"乃掩白蘋":于是遮掩白蘋,
# 掩:覆盖。
"藉绿芷":铺设绿芷芳甸。
# 藉:这里指垫草坐地。
"酒既醉":酒已沉醉,
"乐未已":欢愉未止。
"击青钟":敲响青钟,
# 青钟:青钟大音。代表东方之钟,发春声。
"歌渌水":吟唱渌水。
"怨青春之萎绝":哀叹青春易逝如花凋零,
"赠瑶台之旖旎":唯赠瑶台旖旎梦境。
# 台:一作华。
"愿一见而道意":希望见上一面倾诉心意,
# 道意:一作“导意”。
"结众芳之绸缪":与群芳缔结缠绵情谊。
# 绸缪:情真意厚。
"曷余情之荡漾":为何我心荡漾难平,
"瞩青云以增愁":仰望青云徒增愁绪。
# 瞩:弘治本作“独”。
"怅三山之飞鹤":怅望三山仙鹤远去,
# 三山: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怅:弘治本作“恨”。
"忆海上之白鸥":追忆海上白鸥翩跹。
"重曰":重复说:
"群仙去兮青春颓":群仙已去春光老,
"岁华歇兮黄鸟哀":岁月流逝黄鸟哀鸣。
"富贵荣乐几时兮":富贵荣华能几时,
# 荣乐:荣乐逸乐。
"朱宫碧堂生青苔":朱红的宫殿碧绿的厅堂已生出青苔,
"白云兮归来":唯愿白云归去兮。
初唐杰出诗人,“诗骨”
陈子昂(659后~702),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文明元年进士,因上书论政被武则天赞赏,授麟台正字,转右拾遗,故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先驱,主张恢复建安文学传统。所作《感遇》等诗,指斥时弊,抒写情怀,风格高昂清峻。其文力求内容充实,说理精辟;形式上破骈为散,疏朴近古,为唐代古文运动发展起了先导作用。代表作品有《感遇》《登幽州台歌》。著有《陈伯玉文集》。
1. 分段赏析
开篇以阳春碧草的生机勃勃之景引出诗人内心的忧愁,“怀宇宙以伤远,登高台而写忧”,展现出诗人广阔的胸怀与深深的伤怀。等待美人不至,对青春易逝的担忧,体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时光匆匆的无奈。从“从毕公以酣饮”到“击青钟,歌渌水”对过去欢乐时光的回忆,运用了诸多神话传说和象征意象,如“三山”“青鸟”“火龙”等,增添了作品的神秘色彩和浪漫氛围,“乃掩白蘋,藉绿芷。酒既醉,乐未已。击青钟,歌渌水”是对欢乐时光的回味与延续。从“怨青春之萎绝”到“忆海上之白鸥”营造出沉郁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和对于远方美景的怀念。诗人将政治失意转化为对仙境的向往,却难掩现实困境。最后“重曰”部分,运用了复沓结构,总结全诗,“富贵荣乐几时兮,朱宫碧堂生青苔”发出对荣华富贵短暂无常的感慨,渴望回归自然本真,“白云兮归来”寄寓着诗人淡泊之心,使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层层递进,丰富深邃。
上一篇:唐·杜甫《元日寄韦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