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lǎn
zèng
shì
cáng
yòng
shǒu
·
·
tián
guāng
xiān
shēng

朝代:唐作者:陈子昂浏览量:4
jiē
yǒu
xùn
liáng
nài
yān
tài
shàng
shǐ
使
tián
shēng
jiàn
chéng
gǎn
zhān

译文

自古以来人终有一死,但能为正义而献身的人实在稀少。为何燕太子丹,还让田光先生产生疑虑。田光先生以自刎来表明心迹,让我感动得泪水沾湿了衣裳。

逐句剖析

"自古皆有死":自古以来人终有一死,

"徇义良独稀":但能为正义而献身的人实在稀少。

# 徇义:舍生取义。徇:一作“循”,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献身。也作“殉”。

"奈何燕太子":为何燕太子丹,

# 太:一作丹。

"尚使田生疑":还让田光先生产生疑虑。

"伏剑诚已矣":田光先生以自刎来表明心迹,

# 伏剑:自杀。

"感我涕沾衣":让我感动得泪水沾湿了衣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其五·田光先生)》是唐初陈子昂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前两句点明生死常理,突出为义献身之稀少。三、四句对燕太子丹让田光产生疑虑一事发出感慨。田光为表忠心最终伏剑而死,五、六句诗人被田光的侠义之举深深打动,涕泪沾衣。整首诗语言质朴刚健,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借对田光事迹的咏叹,表达对田光重义轻生品质的赞美,也流露出诗人自身对侠义精神的向往与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杰出诗人,“诗骨”

陈子昂(659后~702),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文明元年进士,因上书论政被武则天赞赏,授麟台正字,转右拾遗,故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先驱,主张恢复建安文学传统。所作《感遇》等诗,指斥时弊,抒写情怀,风格高昂清峻。其文力求内容充实,说理精辟;形式上破骈为散,疏朴近古,为唐代古文运动发展起了先导作用。代表作品有《感遇》《登幽州台歌》。著有《陈伯玉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其五·田光先生)》是唐初陈子昂所作组诗中的一首。这组诗创作于武则天神功元年(697年)。彼时,建安王武攸宜奉命讨伐契丹,陈子昂以随军参军的身份同行。武攸宜虽出身亲贵,却对军事一窍不通。陈子昂多次献上奇谋良策,均未被采纳,他恳切陈词,不仅未获重视,反而遭到贬斥,被调去担任军曹。满怀愤懑的陈子昂登上蓟丘,览古思今,遂作此诗寄给好友卢藏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自古皆有死,徇义良独稀”,诗人感慨自古以来人终有一死,但能为正义而献身的人实在稀少。此句从生命的必然归宿引出对“徇义”行为的思考,表达出对高尚义行的推崇。“奈何燕太子,尚使田生疑”,诗人对燕太子丹的行为发出无奈的质问。燕太子丹因担心田光将刺杀机密泄露,致使田光被怀疑。这一句揭示了燕太子丹心胸狭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与田光的大义形成鲜明对比。“伏剑诚已矣,感我涕沾衣”,写田光为表明自己不会泄密,毅然伏剑自杀。田光用生命诠释了对义的坚守,这种壮烈的行为深深打动诗人,使其涕泪沾衣。此句将诗人对田光先生崇高义举的感动与敬佩之情展现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杨炯《有所思》

下一篇:唐·沈佺期《岁夜安乐公主满月侍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