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shuǐ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2
sān
yuè
táo
huā
làng
jiāng
liú
jiù
hén
zhāo
lái
shā
wěi
dòng
chái
mén
jiē
chuí
fāng
ěr
lián
tǒng
guàn
xiǎo
yuán
tiān
shù
niǎo
zhēng
xiāng
xuān

译文

三月桃花汛期来临,浣花溪水涨势很猛,溪水流淌着又回到了过去的轨迹。清晨,江水悄悄上涨,淹没了沙滩的边缘,那碧绿的江水波动着,仿佛轻轻拍打着柴门。接上钓丝,换好鱼饵,正好可以垂钓;以竹筒缚水车,旋转引水,恰好可以浇灌小园。草堂溪水前,增添了无数飞鸟,它们争相洗浴,相互喧嚷。

逐句剖析

"三月桃花浪":三月桃花汛期来临,浣花溪水涨势很猛,

# 桃花浪:桃花汛。浪:一作水。

"江流复旧痕":溪水流淌着又回到了过去的轨迹。

"朝来没沙尾":清晨,江水悄悄上涨,淹没了沙滩的边缘,

# 沙尾:一作岸。,没:漫过,高过。

"碧色动柴门":那碧绿的江水波动着,仿佛轻轻拍打着柴门。

"接缕垂芳饵":接上钓丝,换好鱼饵,正好可以垂钓;

# 缕:细线。水深则线短,故垂钓必须接缕。

"连筒灌小园":以竹筒缚水车,旋转引水,恰好可以浇灌小园。

# 连筒灌小园:古代蜀中水车,形如纺车,以细竹作成。车骨末端,缚上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故曰“连筒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草堂溪水前,增添了无数飞鸟,

# 已添无数鸟:一作不知无数鸟。

"争浴故相喧":它们争相洗浴,相互喧嚷。

# 争浴故相喧:一作何意更相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水》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之手,是一首精妙的五言律诗。此诗围绕春水展开,堪称咏物佳作。杜甫凭借非凡的观察力与高超的笔力,将春水的活泼姿态与盎然情趣刻画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他捕捉事物独特特征的卓越才能,让人读来仿若能亲眼目睹那充满生机的春水之景。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描绘了春天三月江水上涨、桃花逐浪,江水淹没沙尾、轻拍柴门,人们用连筒灌溉小园,鸟儿在江水中争浴喧闹等春日江景,营造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日江景图,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以及对宁静而充满生活气息的乡村生活的欣赏。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歌描绘了三月桃花浪涌起,江水涨回旧痕,早晨江水淹没沙尾,碧色的江水轻拍柴门等春日江景,通过这些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春天到来、江水复苏的欣喜之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细节描写:“接缕垂芳饵”是一个细致的生活场景描写,诗人抓住人们在江边接上钓线、垂下香饵钓鱼的细节,展现了江边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小见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春日里的生活气息。拟人:“争浴故相喧”一句将鸟儿拟人化,赋予鸟儿“争”和“喧”等人的行为和情感,生动地描绘出鸟儿们在江水中嬉戏的热闹场景,仿佛它们也在为春天的到来而欢呼,使诗歌更加富有情趣。

3. 分段赏析

首联“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描绘出阳春三月,桃花汛如期而至的景象。此时,浣花溪水势迅猛,滚滚流淌间,已然淹没了往昔留存的水痕。此联清晰点明了春水上涨的特定时间为三月桃花汛之时,且通过“复旧痕”暗示出此次涨水的位置特征,让人联想到与往年涨水情形的关联,似乎今年的春水上涨速度较去年更为迅猛。颔联“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呈现出一幅清晨的画面。随着春水的持续上涨,到清晨时分,已然漫没至沙滩的边缘。那澄澈碧绿的江水,在阳光的映照下,泛起粼粼波光,而江边的柴门,其倒影在这如镜的水面上,不停地摇曳晃动。这两句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春水上涨所达到的程度,“没沙尾”明确了水已漫至沙滩边际,“动柴门”则以柴门倒影的晃动,巧妙暗示江水几近涨入园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空间联想。颈联“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诗人笔触一转,描述了与春水相关的生活场景。只见他从容地接上钓丝,精心换上散发着香气的鱼饵,准备悠然垂钓;与此同时,利用竹筒相连制作成简易水车,借助水流的力量旋转,将江水引入园中,用以浇灌自家的小园。此联不仅揭示了“春水”对于诗人生活的实用价值,既可供垂钓之乐,又能满足浇灌之需,更深刻地体现出诗人面对春汛时那种顺应自然、泰然自若的心境。“接”与“连”这两个动词的运用,生动细腻地将诗人应对春汛时的坦然神态刻画得入木三分,仿佛一幅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尾联“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诗人将目光投向溪边,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草堂前的溪水旁,因春水的到来,增添了数不清的飞鸟。这些鸟儿仿佛被这清澈的春水所吸引,纷纷争着在此洗浴,它们欢快地嬉戏,相互间叽叽喳喳地喧闹不停。此联从侧面烘托出“春水”所带来的盎然生机,正是这充沛的春水,让大自然焕发出无尽的春意与诗意,仿佛整个世界都因之变得更加活泼灵动,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与魅力。

4. 作品点评

通观《春水》全诗,其语言灵动鲜活,字里行间洋溢着欢快明朗的情绪。诗人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春汛来临之景,将内心对春日蓬勃生机的欣喜展现得淋漓尽致,堪称一首意境优美、充满田园风情的春日赞歌,读来令人沉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曹邺《官仓鼠》

下一篇:唐·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