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ē
jiàn
tóu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shí
zhé
jiàn
tóu
zhī
zhé
zhī
yóu
qīng
shé
wěi
shù
cùn
fēng
tóu
shì
zhǎn
jīng
rán
jiāo
qiú
quē
luò
zhōng
wěi
rén
shōu
yǒu
jiè
xìng
hào
gāng
hào
róu
qīng
zhí
zhé
jiàn
yóu
shèng
quán
gōu

译文

捡到一个折断的剑头,不知道它折断的原因。这剑头像一握青蛇的尾巴,又像数寸长的碧绿山峰头。怀疑这剑曾经用来斩杀过鲸鲵,不然也是去刺过蛟虬。如今它残缺地落在泥土之中,被人抛弃无人捡收。我有着质朴耿直的性格,喜好刚直而不喜欢软弱。不要轻视这把刚直而折断的剑,它仍然胜过那弯曲保全的钩。

逐句剖析

"拾得折剑头":捡到一个折断的剑头,

# 折剑头:折断了的剑锋。

"不知折之由":不知道它折断的原因。

"一握青蛇尾":这剑头像一握青蛇的尾巴,

# 青蛇尾:形容青绿色的剑锋。,一握:一把,长度约为三、四寸,与下句数寸意同。

"数寸碧峰头":又像数寸长的碧绿山峰头。

# 碧峰头:与上文意略同。前人常常以山峰比剑锋。

"疑是斩鲸鲵":怀疑这剑曾经用来斩杀过鲸鲵,

# 疑是斩鲸鲵:大概是由于斩杀鲸鲵而致剑头折落。鲸鲵,海中大鱼。鲸鲵在海中兴风作浪,比喻唐朝割据跋扈的藩镇。

"不然刺蛟虬":不然也是去刺过蛟虬。

# 不然刺蛟虬:要不然是由于刺杀蛟虬而致剑头折落。虬,传说中的一种龙。蛟龙常为人害,这里暗喻大宦官吐突承璀把持军政。

"缺落泥土中":如今它残缺地落在泥土之中,

# 缺落:因断缺而失落。

"委弃无人收":被人抛弃无人捡收。

# 委弃:抛弃。

"我有鄙介性":我有着质朴耿直的性格,

# 鄙介:质朴耿直。

"好刚不好柔":喜好刚直而不喜欢软弱。

"勿轻直折剑":不要轻视这把刚直而折断的剑,

"犹胜曲全钩":它仍然胜过那弯曲保全的钩。

# 曲全钩:钩因弯曲而得以保全。语出东汉桓帝时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钩,一种兵器,似剑而弯曲。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折剑头》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任谏官左拾遗时所作。诗中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意蕴深远。诗人借折剑头的遭遇与特性,托物言志,以剑自比,表达自己疾恶如仇、刚正不阿,宁为直死、不为曲全的人生态度和斗争精神;将剑曾经斩鲸鲵、刺蛟虬的英勇与如今陷落在泥中无人收的境遇对比,以及“直折剑”和“曲全钩”对比,突出主题,强化情感表达;以折剑象征正直敢言却遭受打击的直臣,曲全钩象征阿谀奉承、只顾保全自己官职的人;诗人拾得折剑头后,先猜测“折之由”,从残剑的奇特峥嵘,推想可能是“斩鲸鲵”或“刺蛟虬”而折,且无人关注,由此直抒胸臆,不顾折剑头终遭丢弃的结果,宣称“好刚不好柔”,展现宁折不弯的品格。诗人借此诗表达自身刚正不阿的性格,抒发对直臣遭弃、奸佞保全的感慨,兼具警世与自勉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作于元和五年(810年),作者正担任谏官左拾遗。在其位积极谏言,目睹直臣受打压、奸佞当道的现象,借折剑头抒发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属于咏物言志题材。诗中先写捡到折剑头,不知其折断缘由,描述其外形如青蛇尾、碧峰头,推测它曾用于斩鲸鲵、刺蛟虬,如今却被弃于泥中无人收。最后诗人表明自己性格刚直,借折剑劝诫人们,不要轻视刚直折断的剑,它胜过弯曲保全的钩,表达了自身疾恶如仇、宁折不弯的精神。

2.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诗人借折剑头的遭遇和特性,表达自己疾恶如仇、刚正不阿,宁为直死、不为曲全的人生态度和斗争精神。对比:将剑曾经斩鲸鲵、刺蛟虬的英勇与如今缺落泥土无人收的境遇对比,以及“直折剑”和“曲全钩”对比,突出主题,强化情感表达。象征:折剑象征着正直敢言却遭受打击的直臣;曲全钩象征着那些阿谀奉承、只顾保全自己官职的人。直抒胸臆:拾到折剑头后,先猜测“折之由”。从残剑的奇特峥嵘,再细加推想,可能是“斩鲸鲵”或“刺蛟虬”,刚烈而折,其后无人关注。作者由此直抒胸臆,不顾折剑头终遭丢弃的结果,宣称“好刚不好柔”,将“直折剑”与“曲全钩”对比,表现宁折不弯的品格。

3. 分段赏析

开篇“拾得折剑头,不知折之由。一握青蛇尾,数寸碧峰头”点明捡到折剑头的事,对其折断原因表示疑惑,并描写剑头外形,为后文联想做铺垫。“疑是斩鲸鲵,不然刺蛟虬。缺落泥土中,委弃无人收”诗人推测这把剑曾用于惩治邪恶,然而如今却被丢弃,通过前后对比,凸显出剑的悲惨遭遇,也暗指正直之士的不幸处境。“我有鄙介性,好刚不好柔。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直接表明自己性格刚直,借剑喻人,强调刚直的品质即便遭遇挫折,也胜过那些为保全自身而弯曲妥协的行为。

4. 作品点评

《折剑头》语言简洁明快,将描写、议论巧妙结合。白居易以独特的视角,借物寓意,使诗歌具有深刻的内涵。诗中展现的刚直不阿的精神,体现了其早年英锐的气概,虽风格直白,但情感真挚,观点鲜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亦自喻之词。与其曲全,宁若直折,表现了白氏少年时英锐的豪气。

现代苏仲翔《元白诗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无名氏《日暮山河清》

下一篇:唐·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