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uāng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zhuāng
shēng
tóng
guī
dào
tóng
zhōng
yǒu
tóng
suì
xìng
xiāo
yáo
suī
zhì
luán
huáng
zhōng
jiào
shèng
shé
chóng

译文

庄子认为万物归于同一本质,但我认为万物虽有共通之处,却也各有不同。追求自由自在的本性虽然是一致的,但鸾鸟和凤凰终究比蛇和虫更胜一筹。

逐句剖析

"庄生齐物同归一":庄子认为万物归于同一本质,

"我道同中有不同":但我认为万物虽有共通之处,却也各有不同。

"遂性逍遥虽一致":追求自由自在的本性虽然是一致的,

"鸾凰终挍胜蛇虫":但鸾鸟和凤凰终究比蛇和虫更胜一筹。

# 挍:一作“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读庄子》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对庄子《齐物论》的解读,表达了白居易对庄子哲学的独特理解。庄子认为万物齐一,无分贵贱,而白居易则认为虽然万物在追求自由和逍遥上是一致的,但在本质上仍有高低之分。他以鸾凤和蛇虫为例,说明即使都在追求逍遥,但鸾凤终究比蛇虫更高贵。“庄生齐物同归一,我道同中有不同。”诗人首先提到庄子的“齐物论”,认为万物齐一,无分贵贱。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虽然万物在追求自由和逍遥上是一致的,但在本质上仍有高低之分。“遂性逍遥虽一致,鸾凰终挍胜蛇虫。”诗人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认为即使都在追求逍遥,但鸾凤终究比蛇虫更高贵。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庄子哲学的独特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诗人将庄子的思想与自己的观点进行对比,通过“庄生齐物同归一,我道同中有不同”表达了对庄子“齐物论”的理解,同时强调万物虽有共通之处,但仍有差异。比喻:诗中用“鸾凰终挍胜蛇虫”比喻高尚与低贱之分,暗示即使在追求自然本性和自由的过程中,不同事物之间仍存在高低贵贱之别。

2. 分段赏析

首句:“庄生齐物同归一”这句诗提到了庄子的“齐物论”思想。庄子认为万物的本质是相同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最终都归于同一真理。白居易用“同归一”来概括庄子的这一观点,表达了对庄子哲学思想的理解和尊重。次句:“我道同中有不同”这句诗是诗人对庄子思想的反思和补充。白居易认为,虽然万物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在具体表现上却存在差异。诗人用“同中有不同”来表达自己对庄子思想的独特见解,强调了事物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第三句:“遂性逍遥虽一致”这句诗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庄子思想的理解。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本性,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白居易认同这种追求,认为人和万物都应该顺应本性,追求逍遥自在。末句:“鸾凰终挍胜蛇虫”这句诗是诗人对前文观点的总结和升华。白居易用“鸾凰”和“蛇虫”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即使在追求自然本性和自由的过程中,不同事物之间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鸾凰是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着高贵和美好;蛇虫则是低贱的生物。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事物之间的差异性,也暗示了自己对庄子哲学的超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闻新蝉赠刘二十八》

下一篇:唐·杜牧《过骊山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