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huái
怀

朝代:唐作者:王绩浏览量:1
xiāng
xíng
yún
shì
shì
zuò
jiān
tóng
luò
西
shān
fāng
zhī
tiān
xià
kōng

译文

天空漂浮不定的云,好像是故乡的云,坐在空室里感觉和看着故乡的行云一样。太阳渐渐落下了西山,这个时候才知道世事无常,一切都是空的。

逐句剖析

"故乡行云是":天空漂浮不定的云,好像是故乡的云,

# 行云:流动的云。

"虚室坐间同":坐在空室里感觉和看着故乡的行云一样。

# 虚室:即虚静的心情。室:喻心。

"日落西山暮":太阳渐渐落下了西山,

"方知天下空":这个时候才知道世事无常,一切都是空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怀》是唐代诗人王绩创作的一首五言诗作。此诗前两句以“行云”与“虚室”起笔,营造出空寂氛围,暗喻内心的孤寂与对故乡的思念;后两句通过“日落西山”的暮景,引发“天下空”的慨叹,传递出一种世事无常、人生虚幻之感。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空灵悠远,以简洁的意象勾勒出深邃的哲思,在对时空与心境的感悟中,展现出诗人对生命与宇宙的深刻思考,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与思想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诗人

王绩(585~644),唐代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大儒王通之弟,性格简傲,嗜酒。王绩作诗继承了阮籍与陶潜咏怀言志的传统,并喜写饮酒和田园生活,借以排遣怀才不遇的苦闷,高情胜气,独步当时。其诗风质朴清新,不染雕琢浮华旧习,真率自然,平淡质朴。其文骈散兼长,疏朗明快,清新可诵。代表作品有《野望》《秋夜喜遇王处士》。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咏怀》是一首五言诗作,也是一首哲理诗。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空灵悠远,以简洁的意象勾勒出深邃的哲思,在对时空与心境的感悟中,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与宇宙的深刻思考。

2. 写作手法

虚实相生:“虚室”的空旷与“坐间”的寂寥在此刻浑然一体,“同”字巧妙勾连,将室内空间的物理之“空”与诗人静坐时的心境之“空”相融合,虚实相生,进一步深化“空”的意蕴,体现出诗人对“空”这一禅理的初步感悟。​

3. 分段赏析

“故乡行云是,虚室坐间同”起笔紧扣“空”字展开。“故乡行云是”,诗人将目光投向天际行云,以“是”字笃定眼前行云即故乡之云。行云漂泊无定,恰似佛教所言事物无常住不变之态,无独立实体,暗喻人世如浮云般虚幻不实,否定了世俗对永恒与实体的执念,为全诗奠定“空”的基调。“虚室坐间同”,“虚室”的空旷与“坐间”的寂寥在此刻浑然一体,“同”字巧妙勾连,将室内空间的物理之“空”与诗人静坐时的心境之“空”相融合,虚实相生,进一步深化“空”的意蕴,体现出诗人对“空”这一禅理的初步感悟。​“日落西山暮,方知天下空”两句借景悟理,将“空”的哲思推向高潮。“日落西山暮”描绘了一幅日落西山、暮色四合的景象,昼夜更迭、明暗交替,这是自然界永恒的变化规律。日升日落,西山明暗转换,在这种循环往复的变化中,世间万物的无常尽显。当暮色弥漫,万物仿佛都消融在苍茫之中,这种视觉冲击与心灵触动,让诗人豁然开朗。“方知天下空”顺势而出,水到渠成。这一“知”,是诗人历经前面的观察与思索后,对“空”的真谛的顿悟,也是对佛教“诸法皆空”理念的生动诠释。诗句如自然流淌的清泉,既富有画面感,又蕴含深刻禅意,余韵悠长,引人深思。

4. 作品点评

这几句诗以自然之笔写就,字句锤炼不着痕迹,阐释禅理深入浅出。行文如潺潺溪流,随性流淌,却在不经意间道破禅意真谛,尽显诗歌妙趣。以咏怀为旨的诗作中,能如此质朴无华,于信手挥洒间营造出满纸禅趣禅境的,着实难能可贵。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世民《度秋》

下一篇:唐·李商隐《楚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