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庭晒服玩":在庭院中晾晒服饰器用等,
# 服玩:服饰器用玩好之物。,中庭:堂屋前面的庭院。
"忽见故乡履":忽然看见从故乡拿来的鞋子。
# 履:鞋。
"昔赠我者谁":曾经赠予我的人是谁,
"东邻婵娟子":是邻居家的美丽少女。
# 婵娟子:美貌女子。,东邻:东边邻家的女儿。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写“东家女子”为天下绝色女子,登墙窥望宋玉三年,宋玉一直未许,后用东邻女来指主动追求爱情的美女。
"因思赠时语":见了鞋想起姑娘赠鞋时所说的话,
# 因思赠时语:见了鞋想起姑娘赠鞋时所说的话。
"特用结终始":用这双鞋子象征我们爱情的始终。
# 结终始:即结终生之好,结为夫妻之意。终始:自始至终,指人的一生。
"永愿如履綦":希望我们能够像鞋上的鞋带,
# 履綦:指鞋上的带子。綦:鞋带。,永愿:深愿。
"双行复双止":一起同行永不分离。
"自吾谪江郡":自从我贬谪到江郡,
# 江郡:即江州(今江西九江)。,谪:因罪过而被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
"漂荡三千里":漂泊不定远离家乡已经三千里。
# 三千里:指京城长安至江州的距离,贬谪前作者在京任太子左赞善大夫。
"为感长情人":只是为了怀念曾经的恋人,
# 长情人:深情的人。
"提携同到此":将其一同带到此处。
# 提携:携带。
"今朝一惆怅":再次见到这双鞋心中怅惘,
"反覆看未已":翻翻覆覆看了许多遍也没有停止。
# 未已:没有停止。
"人只履犹双":人形单影只,鞋子还是一双,
# 只:只身,孤单一人。
"何曾得相似":人和鞋子怎么能一样。
"可嗟复可惜":我端详着鞋子不住的叹息,
"锦表绣为里":鞋里鞋面锦绣手工精细。
# 锦表绣为里:鞋子的面子用锦缎制作,里子绣有花纹。
"况经梅雨来":然而梅雨过后,
# 梅雨:即黄梅雨,江南初夏梅初熟时,雨期较长的连阴雨天气。
"色黯花草死":色彩暗淡,绣着的花草也枯萎了。
# 死:指生了霉苔色彩黯淡褪色,显得不鲜亮。,花草:指鞋上绣的花草花纹。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感情》是白居易创作的五言古诗,通过晾晒物品时偶然发现故乡鞋子这一日常小事,展开对往昔情感的追忆。此诗营造出一种物是人非、惆怅无奈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对往昔情谊的追怀,以及对自身漂泊命运的感喟。
2. 写作手法
对比:“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将鞋子的成双与自己和东邻女子的分离形成对比,突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强化了内心的惆怅之情。白描:全诗以简洁质朴的笔触勾勒形象与场景。从“中庭晒服玩”的日常场景,到“东邻婵娟子”对人物的简约介绍,再到“锦表绣为里”“色黯花草死”对鞋子的平实描述,诗人不堆砌华丽辞藻,却生动展现出事物的特点,为情感抒发搭建真实可感的框架,使读者如临其境,感受到岁月与情感的痕迹。直抒胸臆:回忆赠鞋誓言时“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倾诉对感情的美好憧憬;被贬后“为感长情人,提携同到此”,彰显对往昔深情的坚守;当下“今朝一惆怅,反覆看未已”,直白宣泄物是人非的惆怅无奈。这种直接表达,让读者能直击诗人内心,深切体会其情感的强烈与复杂。化用:在“因思赠时语,特用结终始。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中,诗人借眼前旧履追忆往昔,其表达手法明显化用了晋代陶渊明《闲情赋》“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陶渊明以“愿化丝履”的奇思,倾诉愿时刻陪伴心上人左右的深情;本诗则在此基础上,将“履”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以“双行复双止”的具象化表达,将情感承诺凝练为对爱情永恒的期许。
3. 分段赏析
开篇“中庭晒服玩,忽见故乡履。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诗人在中庭晾晒物件时,不经意间瞥见故乡带来的鞋子,思绪瞬间被拉回到过去,自然而然地引出对赠鞋人的回忆,点明是东邻的美丽女子所赠。“东邻”一词巧妙地勾勒出邻女的姣好容颜与多情形象,为诗歌增添了一抹浪漫色彩,也让这段回忆充满温情。紧接着“因思赠时语,特用结终始。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诗人睹物思人,回忆起赠鞋时两人的深情誓言。此处化用陶渊明《闲情赋》之意,以“如履綦”“双行止”作比,将两人渴望相伴始终、永不分离的美好期许表达得细腻而深刻,体现出当初感情的深厚与坚定。随后“自吾谪江郡,漂荡三千里。为感长情人,提携同到此”,诗人笔锋一转,叙述自己被贬谪至江郡,漂泊辗转三千里,却始终将这双承载着深厚情感的鞋子带在身边。尽管与东邻女子未能相伴,但其在诗人心中的地位从未改变,深刻地表现出诗人对这段感情的珍视与坚守。“今朝一惆怅,反覆看未已。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如今面对这双鞋子,诗人满心惆怅,反复端详。人已孤身一人,而鞋子依旧成双,形成鲜明对比,强烈地烘托出物是人非的悲凉之感。“反复”“未已”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对这份感情的难以释怀,将其真挚深沉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后“可嗟复可惜,锦表绣为里。况经梅雨来,色黯花草死”,诗人感叹往昔的美好如过眼云烟,只留下这双曾经精美、如今却因梅雨而色泽黯淡的鞋子。这不仅是对鞋子现状的写实,更寓意着诗人与东邻女子之间的恋情已如这褪色的鞋子,走向终结。此句深刻地反映出在唐代等级森严的社会背景下,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无奈与悲哀。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巧妙地将叙事与抒情融合,由眼前之景引发对往昔恋情的回忆,再借回忆抒发内心的惆怅与无奈。诗人以白描手法直抒胸臆,语言质朴无华,却饱含深情,生动地塑造出两个情深却无奈分离的有情人形象,使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与遗憾。
上一篇:唐·耿玮《秋日》
下一篇:唐·卢照邻《文翁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