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ǎn
qíng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zhōng
tíng
shài
wán
jiàn
xiāng
zèng
zhě
shuí
dōng
lín
chán
juān
yīn
zèng
shí
yòng
jié
zhōng
shǐ
yǒng
yuàn
shuāng
xíng
shuāng
zhǐ
zhé
jiāng
jùn
piāo
dàng
sān
qiān
wèi
gǎn
cháng
qíng
rén
xié
tóng
dào
jīn
zhāo
chóu
chàng
fǎn
kàn
wèi
rén
zhī
yóu
shuāng
céng
xiāng
jiē
jǐn
biǎo
xiù
wéi
kuàng
jīng
méi
lái
àn
huā
cǎo

译文

在庭院中晾晒服饰器用等,忽然看见从故乡拿来的鞋子。曾经赠予我的人是谁,是邻居家的美丽少女。见了鞋想起姑娘赠鞋时所说的话,用这双鞋子象征我们爱情的始终。希望我们能够像鞋上的鞋带,一起同行永不分离。自从我贬谪到江郡,漂泊不定远离家乡已经三千里。只是为了怀念曾经的恋人,将其一同带到此处。再次见到这双鞋心中怅惘,翻翻覆覆看了许多遍也没有停止。人形单影只,鞋子还是一双,人和鞋子怎么能一样。我端详着鞋子不住的叹息,鞋里鞋面锦绣手工精细。然而梅雨过后,色彩暗淡,绣着的花草也枯萎了。

逐句剖析

"中庭晒服玩":在庭院中晾晒服饰器用等,

# 服玩:服饰器用玩好之物。,中庭:堂屋前面的庭院。

"忽见故乡履":忽然看见从故乡拿来的鞋子。

# 履:鞋。

"昔赠我者谁":曾经赠予我的人是谁,

"东邻婵娟子":是邻居家的美丽少女。

# 婵娟子:美貌女子。,东邻:东边邻家的女儿。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写“东家女子”为天下绝色女子,登墙窥望宋玉三年,宋玉一直未许,后用东邻女来指主动追求爱情的美女。

"因思赠时语":见了鞋想起姑娘赠鞋时所说的话,

# 因思赠时语:见了鞋想起姑娘赠鞋时所说的话。

"特用结终始":用这双鞋子象征我们爱情的始终。

# 结终始:即结终生之好,结为夫妻之意。终始:自始至终,指人的一生。

"永愿如履綦":希望我们能够像鞋上的鞋带,

# 履綦:指鞋上的带子。綦:鞋带。,永愿:深愿。

"双行复双止":一起同行永不分离。

"自吾谪江郡":自从我贬谪到江郡,

# 江郡:即江州(今江西九江)。,谪:因罪过而被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

"漂荡三千里":漂泊不定远离家乡已经三千里。

# 三千里:指京城长安至江州的距离,贬谪前作者在京任太子左赞善大夫。

"为感长情人":只是为了怀念曾经的恋人,

# 长情人:深情的人。

"提携同到此":将其一同带到此处。

# 提携:携带。

"今朝一惆怅":再次见到这双鞋心中怅惘,

"反覆看未已":翻翻覆覆看了许多遍也没有停止。

# 未已:没有停止。

"人只履犹双":人形单影只,鞋子还是一双,

# 只:只身,孤单一人。

"何曾得相似":人和鞋子怎么能一样。

"可嗟复可惜":我端详着鞋子不住的叹息,

"锦表绣为里":鞋里鞋面锦绣手工精细。

# 锦表绣为里:鞋子的面子用锦缎制作,里子绣有花纹。

"况经梅雨来":然而梅雨过后,

# 梅雨:即黄梅雨,江南初夏梅初熟时,雨期较长的连阴雨天气。

"色黯花草死":色彩暗淡,绣着的花草也枯萎了。

# 死:指生了霉苔色彩黯淡褪色,显得不鲜亮。,花草:指鞋上绣的花草花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感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开篇描述诗人在中庭晾晒物品时,偶然看到故乡带来的鞋子,引出对赠鞋人的回忆,原来是东邻美丽的女子。接着回忆起赠鞋时女子所说的希望情谊如同鞋带般始终相连的话语。随后讲述自己被贬谪到江郡,漂泊三千里,却一直带着这双鞋,可见对这段情谊的珍视。如今看到鞋子,心中满是惆怅,反复端详。鞋子依旧成双,可赠鞋之人与自己却天各一方,物是人非。诗人感叹这双用锦绣做表里的鞋子,又经历梅雨,颜色黯淡,如同自己逝去的美好情感。整首诗围绕一双鞋子展开,将过去的情谊与当下的处境相联系,抒发了诗人对往昔情感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境遇的无奈与惆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感情》这首诗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梅雨时节过后。白居易早年与邻女湘灵相恋,湘灵心灵手巧,主动赠予他这双饱含深情的鞋子,作为两人爱情的信物。然而,在唐代森严的门第等级制度下,他们终因门户不当未能喜结连理,这段感情成为白居易心中难以释怀的遗憾。元和十年(815),白居易遭贬黜外放,来到江州司马任上。元和十一年梅雨季后,白居易晾晒因长时间阴雨而容易霉烂的衣物,偶然看到了这双鞋子,多年前与湘灵的美好回忆瞬间涌上心头。彼时的他,身处逆境,仕途不顺,漂泊之感愈发强烈。在这样的情境下,这双鞋子所承载的往昔深情,更让他感慨万千。对湘灵的思念、对过往爱情的缅怀,以及对命运弄人的无奈,种种复杂情感交织在一起,促使白居易写下了这首《感情》,以抒发内心深处难以言说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感情》是白居易创作的五言古诗,通过晾晒物品时偶然发现故乡鞋子这一日常小事,展开对往昔情感的追忆。此诗营造出一种物是人非、惆怅无奈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对往昔情谊的追怀,以及对自身漂泊命运的感喟。

2. 写作手法

对比:“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将鞋子的成双与自己和东邻女子的分离形成对比,突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强化了内心的惆怅之情。白描:全诗以简洁质朴的笔触勾勒形象与场景。从“中庭晒服玩”的日常场景,到“东邻婵娟子”对人物的简约介绍,再到“锦表绣为里”“色黯花草死”对鞋子的平实描述,诗人不堆砌华丽辞藻,却生动展现出事物的特点,为情感抒发搭建真实可感的框架,使读者如临其境,感受到岁月与情感的痕迹。直抒胸臆:回忆赠鞋誓言时“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倾诉对感情的美好憧憬;被贬后“为感长情人,提携同到此”,彰显对往昔深情的坚守;当下“今朝一惆怅,反覆看未已”,直白宣泄物是人非的惆怅无奈。这种直接表达,让读者能直击诗人内心,深切体会其情感的强烈与复杂。化用:在“因思赠时语,特用结终始。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中,诗人借眼前旧履追忆往昔,其表达手法明显化用了晋代陶渊明《闲情赋》“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陶渊明以“愿化丝履”的奇思,倾诉愿时刻陪伴心上人左右的深情;本诗则在此基础上,将“履”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以“双行复双止”的具象化表达,将情感承诺凝练为对爱情永恒的期许。

3. 分段赏析

开篇“中庭晒服玩,忽见故乡履。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诗人在中庭晾晒物件时,不经意间瞥见故乡带来的鞋子,思绪瞬间被拉回到过去,自然而然地引出对赠鞋人的回忆,点明是东邻的美丽女子所赠。“东邻”一词巧妙地勾勒出邻女的姣好容颜与多情形象,为诗歌增添了一抹浪漫色彩,也让这段回忆充满温情。紧接着“因思赠时语,特用结终始。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诗人睹物思人,回忆起赠鞋时两人的深情誓言。此处化用陶渊明《闲情赋》之意,以“如履綦”“双行止”作比,将两人渴望相伴始终、永不分离的美好期许表达得细腻而深刻,体现出当初感情的深厚与坚定。随后“自吾谪江郡,漂荡三千里。为感长情人,提携同到此”,诗人笔锋一转,叙述自己被贬谪至江郡,漂泊辗转三千里,却始终将这双承载着深厚情感的鞋子带在身边。尽管与东邻女子未能相伴,但其在诗人心中的地位从未改变,深刻地表现出诗人对这段感情的珍视与坚守。“今朝一惆怅,反覆看未已。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如今面对这双鞋子,诗人满心惆怅,反复端详。人已孤身一人,而鞋子依旧成双,形成鲜明对比,强烈地烘托出物是人非的悲凉之感。“反复”“未已”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对这份感情的难以释怀,将其真挚深沉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后“可嗟复可惜,锦表绣为里。况经梅雨来,色黯花草死”,诗人感叹往昔的美好如过眼云烟,只留下这双曾经精美、如今却因梅雨而色泽黯淡的鞋子。这不仅是对鞋子现状的写实,更寓意着诗人与东邻女子之间的恋情已如这褪色的鞋子,走向终结。此句深刻地反映出在唐代等级森严的社会背景下,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无奈与悲哀。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巧妙地将叙事与抒情融合,由眼前之景引发对往昔恋情的回忆,再借回忆抒发内心的惆怅与无奈。诗人以白描手法直抒胸臆,语言质朴无华,却饱含深情,生动地塑造出两个情深却无奈分离的有情人形象,使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与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耿玮《秋日》

下一篇:唐·卢照邻《文翁讲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