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里淹中馆":锦里的这座讲堂,就如同春秋时鲁国的淹中馆,
# 淹中:春秋鲁国里名,在山东曲阜。
"岷山稷下亭":在岷山之下,又好似战国时齐国的稷下亭。
# 稷下:古地名,在战国齐都城临淄稷门附近。
"空梁无燕雀":屋梁空空,不见燕雀栖息,
"古壁有丹青":古老的墙壁上,还留存着丹青壁画。
# 丹青: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常借指绘画。
"槐落犹疑市":槐树落叶,仿佛仍让人觉得这里曾是热闹的集市,
# 市:市里,市门。这里暗指齐国都城临淄稷门。
"苔深不辨铭":青苔浓密,难以辨认当年铭刻的文字。
# 铭:刻于器物之上的文字,称述生平功德,使传扬于后世。古多铸于钟鼎,秦汉以后,或刻于碑石。
"良哉二千石":文翁这位两千石的官员真是贤良啊,
# 二千石:汉代内自九卿郎将,外至郡守尉的俸禄等级,都是二千石。后因称郡守、郎将为二千石。文翁为蜀郡守,故此处“二千石”指文翁。
"江汉表遗灵":江汉一带的百姓永远纪念他的遗德。
“初唐四杰”之一
卢照邻(635?~686?),唐代诗人。字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卢照邻出身望族,曾任邓王府典签、新都尉。中年后患风痹症,不堪病痛折磨,最终投颍水而死。卢照邻工诗歌善骈文,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合称为“初唐四杰”,他们一起把诗歌的反映面从宫廷扩展到市井和边塞。尤长于七言歌行,多愁苦之音。《长安古意》《行路难》等篇述世事变迁、繁华衰谢之感,音节流转,为世所称。代表作品有《行路难》《长安古意》。今存辑本《幽忧子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锦里淹中馆,岷山稷下亭”,首联点明文翁讲堂位于锦里,如同春秋鲁国的淹中馆,又在岷山之下,堪比战国齐国的稷下亭,以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场所作比,暗示文翁讲堂曾经的文化地位。颔联与颈联“空梁无燕雀,古壁有丹青。槐落犹疑市,苔深不辨铭”,颔联写讲堂的屋梁上空空如也,不见燕雀,古老的墙壁上还残留着丹青壁画。颈联中槐树落叶,仿佛还能让人怀疑这里曾是热闹的市井之地,青苔深厚,难以辨认当年的铭文。这两联通过对讲堂内外部景象的描写,从梁、壁、槐、苔等细节入手,渲染出一种荒凉、冷落的氛围。尾联“良哉二千石,江汉表遗灵”,尾联直接抒情,诗人赞叹文翁这位两千石的官员真是贤良,他的遗灵被江汉一带的百姓纪念。此句将诗人对文翁的敬重与赞颂之情推向高潮,点明诗歌主旨。
# 卢诗独此可观。
宋周弼《批点唐音》
# “槐落犹疑市”语有馀想。
明陆时雍《唐诗镜》
# 周敬曰:似乎刻削,不失冲淡。周珽曰:首二句咏当时建立之美盛。次二句言堂虽空寂时古迹不磨。五句见遗风犹可想也,六句见此久若可慨也。结颂文翁英灵如在,令人千载可仰止也。浑厚整饬,脱六朝之纠缠,立有唐之标准,工巧者何处着手?
明周敬、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陈德公先生曰:中联苍婉,五、六尤见刻琢。评:起二领醒讲堂。中四承说,写得肃穆深沉,遗灵仿佛。第三是企羡语,与“孔林不生荆棘”同旨,非若薛道衡“空梁落燕泥”但描述一种荒凉景象也。第四乃讲堂中实迹,出对称惬。结亦是总缴法。
清陈德公《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上一篇:唐·白居易《感情》
下一篇:唐·白居易《北窗竹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