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小麦熟":崆峒山一带小麦已经成熟,
# 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平凉县西,属六盘山。
"且愿休王师":我希望暂且休兵以保护收成。
# 王师:指唐军。,且:一作吾。
"请公问主将":请您询问主将哥舒翰,
# 主将:指哥舒翰。,公:指高适。
"焉用穷荒为":当此之时何必要去荒远之地用兵。
# 焉用穷荒为:旧注:积石军每岁麦熟,吐蕃穫之,边人呼为吐蕃麦庄。天宝六年,哥舒翰掩击大破之,后不敢复至。八载,又克其石堡城。然自此用兵河西不已,故追言戒之,欲适告翰也。穷荒:贫瘠边远之地。
"饥鹰未饱肉":您像一只没有吃饱肉的雄鹰,
# 饥鹰:比喻高适。《旧唐书·高适传》:“适少濩落,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
"侧翅随人飞":侧着翅膀随人飞腾。
"高生跨鞍马":您身跨鞍马纵横驰骋,
"有似幽并儿":像幽并健儿一样勇猛。
# 幽并:一作并州。幽州,河北之地;并州,山西之地。两地多出健儿。
"脱身簿尉中":您从县尉的苦差中脱出身来,
# 脱身簿尉:高适为封丘县尉时曾写诗表示不忍鞭挞百姓,今为书记,故曰“脱身”。
"始与捶楚辞":才告别了鞭挞黎民的营生。
# 捶楚:杖击,鞭打。唐簿尉有罪,辄受鞭鞑。捶:通“筆”,杖。楚:荆木。
"借问今何官":请问如今做了什么官,
"触热向武威":为什么冒着炎热向武威开进。
# 武威:郡名。时为河西节度使治所。今属甘肃。,触热:冒着炎热。时当夏天,故云。
"答云一书记":您回答说是军中一名书记,
# 云:一作言。
"所愧国士知":感愧被勇敢的将军所任用。
# 国士知:意谓不以众人相待。国士:全国推仰之士。此指翰以国士待适,表为掌书记。
"人实不易知":人啊确实是不易了解的,
"更须慎其仪":希望您对行止多加慎重。
# 慎其仪:敬谨从事。杜甫对哥舒翰的看法,与高适不尽同。翰粗暴嗜杀,适豪放慷慨。故甫戒其敬谨从事主帅。仪:一作宜。,更:一作尤。
"十年出幕府":在军府中好好干上十年八载,
# 幕府:军府。古时军旅无常居止,遂以帐幕为府署,故称幕府。
"自可持旌麾":自然可以拿到主将的旗旌。
# 旌麾:用作指挥的军旗。旌:一作军。麾:一作旗。
"此行既特达":这次出任定然前途远大,
# 特达:犹特出,这里有前途远大意。
"足以慰所思":足以慰藉您的平生之志。
# 足以慰所思:一作亦足慰远思。
"男儿功名遂":男儿得以成就功名,
# 功名遂:功成名就。
"亦在老大时":也常常是在年老之时。
# 老大时:时高已五十多岁。
"常恨结欢浅":总是遗憾与您交欢日短,
# 浅:短浅。方聚复散,故曰结欢浅。
"各在天一涯":海角天涯相隔遥远。
"又如参与商":又像参商二星难能相见,
# 参与商:参商二星,一出一没永不相见,是说分手后难得见面。
"惨惨中肠悲":我的心中无限伤感。
# 惨惨中肠:一作中肠安不。惨惨:悲戚貌。
"惊风吹鸿鹄":狂风吹送着远征的鸿鹄,
# 鸿鹄:即天鹅,常喻志向远大者。此指高适。,吹:一作飘。,惊风:疾风。
"不得相追随":我却不能随您前去。
"黄尘翳沙漠":沙漠边地黄尘破日,
# 翳:遮蔽。
"念子何当归":不知您何时才能回归。
# 何当:何时。当:一作时。
"边城有余力":戍守边城时如有余力,
# 余力:犹余暇。,边城:指武威。
"早寄从军诗":请把从军诗篇尽快回寄。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赠别诗。全诗分三段,诗以劝休兵为核心,围绕高适展开。首段四句写边事,点明送别主旨;中间十八句描绘高适为人,既有宽慰又含忠告;末段十句直抒二人离别不舍之情。全诗将对友人的情谊、对边事的思考巧妙融合,情感真挚。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归”,通过“黄尘”“沙漠”等荒凉的景色描写,营造出一种苍茫、凄凉的氛围,借此抒发对友人高适此行的担忧以及对其归期的挂念,将情感融入到景色之中。直抒胸臆:“常恨结欢浅,各在天一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与高适相识相交时间不长,却又要面临分离的遗憾和感慨,毫不掩饰地抒发了内心的情感,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与友人之间的真挚情谊。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杜甫借前四句嘱托高适,务必向主将传达:值此崆峒小麦成熟之际,不应穷兵黩武,而应让百姓休养生息,军队亦得以休整。以高适主将之事开篇,足见杜甫对边境政事的深切关怀。紧接着的六句,围绕高适远行展开。杜甫将高适比作尚未饱食鲜肉的雄鹰,只能侧身随人飞行,含蓄地暗示他在哥舒翰麾下,急切渴望建立功勋。“跨鞍马”“幽并儿”则生动展现出高适骑射娴熟的飒爽英姿。随后十二句,通过诗人与高适的对话,点明了高适的官职。杜甫在对话中,对高适的前途既有劝勉,更满含期待。“更须慎其仪”是语重心长的劝诫,而“自可持旌麾”“此行既特达”则寄托了殷切期望。最后的十句表达送别之意。杜甫倾诉着对高适远行的不舍,感慨相聚时光短暂,刚欢聚又要分离;担忧别后再难相逢,心生参商之悲。诗人盼望着高适早日归来,也期待他常寄书信,以慰藉彼此的相思之情。本诗先写国事,再论高适,最后写离别,感情真挚,表现了二人深厚的友谊。
# 肝胆批露,语气壮往有余。
明陆时雍《唐诗镜》
# 起四句云:“愿休王师”、“焉用穷荒”,才是正论。故知前首(按指《投赠哥舒开府翰》)赞翰非由衷语也。“主将”即翰也。高系相知。故送别诗悃款周悉,用情特至。
明王嗣奭《杜臆》
# 无穷转变起伏。……“何当时”、“有馀力”应“休王师”无迹(“念子”二句下)。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天宝之乱,由当时黯武所致,公已先见其兆矣。高为书记,军事皆得参谋,故以休兵息民告之。《赠哥舒馀》诗先从朝庭发端,《寄高书记》诗先从主将发端、起局正大。末结送别之意。方聚而散,故恨“结欢”之浅,别难复聚,又有“参商”之感。“惊风”二句,己不得往;“黄尘”二句,高不能来,寄诗以相慰。“从军诗”,仍应记室交情。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送高入哥舒幕也。送幕客而带及主将,入手得体。且设为商榷之词,以讽穷兵之失,其味油然而长。“饥鹰”以下”、入高书记。哀其志,叙其行,戒其慎周旋,祝其大建树:凡四层。末段十句,见送之之情。……通直看来,时事忧危之情,朋友规切之谊,临歧颂祷赠处执别之忱,德然具见于此诗。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送书记,却从主将发端,设为商略,以讽穷兵之非,立言有体;中陈规戒,末致缠绵,词意并到。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蒋云:惯截取中幅语作起句,最见突兀。先作一比(“饥鹰”句下)。张云:写高从戎装刺,似赞似嘲(“高生”二句下)。问答亦本乐府体(“借问”二句下)。观诗直有家人骨肉之爱,公于同时诸诗人,无不惓惓如此。
清杨伦《杜诗镜铨》
上一篇:唐·李白《夜别张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