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多张公子":我最尊重张公子你啊,
# 多:犹重也。
"别酌酣高堂":别宴频酌离别酒,酒酣醉卧高堂。
"听歌舞银烛":银烛光焰摇曳,歌声激荡,
"把酒轻罗裳":把酒看美女轻舞罗裳。
"横笛弄秋月":横笛吟弄秋月,
"琵琶弹陌桑":琵琶弹奏的是《陌上桑》乐曲。
# 陌桑:乐府曲名《陌上桑》之省称。
"龙泉解锦带":我解开悬挂龙泉剑的锦带,
# 龙泉:宝剑名。传说欧冶子、干将凿茨山,洩其溪,取铁英,作铁剑三枚。一曰龙泉,二曰太阿,三曰工布。龙泉,即龙渊,唐人避高祖讳而改称。
"为尔倾千觞":为你劝酒千觞。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送别为题材,表现出诗人与友人张五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离别时的豁达心态。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吾多张公子”,直接表明对张五的敬重与赞赏,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动静结合:“横笛弄秋月,琵琶弹陌桑”中,横笛和琵琶演奏的声音在静谧的秋月夜中回荡,以动衬静,突出了夜的宁静,同时也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丝清幽之感。这种动静结合,使诗歌所营造的氛围既欢快又不失宁静,更能体现出诗人在离别之际内心复杂的情感波动。夸张:“为尔倾千觞”表明愿意为友人一饮千杯,将对友人的不舍、祝福以及深厚情谊都融入到这千杯美酒之中。通过夸张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豁达态度。
3. 分段赏析
首联开门见山,直接表达了李白对张五的尊重和亲近。“吾多张公子”中的“多”字,有“尊重”“推崇”之意,显示出李白对张五的敬重。“别酌酣高堂”则描绘了两人在高堂上饮酒作别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豪迈而深情的氛围。这两句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颔联描绘夜宴场景。“听歌舞银烛”,银烛摇曳,照亮了人们欣赏歌舞的场景,“银烛”这一意象不仅点明了夜宴的时间,其闪烁的光芒更营造出温馨而略带迷离的氛围。“把酒轻罗裳”则描绘出宴会上人们手持酒杯,欣赏着身着轻罗裳的舞者翩翩起舞的画面,进一步渲染出欢快热闹的氛围。颈联通过“横笛”与“琵琶”等意象从侧面反映出诗人与友人的高雅情趣。动态的音乐与静态的秋月相互映衬,以动衬静,突出了夜的宁静。“秋月”这一传统诗词中象征团圆与思念的意象,在离别之际出现,强化了离别的愁绪,与宴会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使诗歌意境更显深沉复杂,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离别愁绪又不失高雅氛围的秋月夜宴之中。结尾两句再次展现出诗人的豪放洒脱。诗人解下佩带龙泉宝剑的锦带,象征着诗人不惜以珍贵之物换取与友人畅饮的机会。““为尔倾千觞”则表达了诗人愿意为朋友倾尽所有的情谊,情感真挚而深沉。这两句诗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惜别之情。
上一篇:唐·杜甫《石镜》
下一篇:唐·杜甫《送高三十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