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复入门":方欲应邀出门造访,又返回门内,
# 复:是再三再四。因为雨所困,故方欲出门访友,又复入门。
"两脚但如旧":那密集落地的雨点只是依然下个不停。
# 如:一作仍。,两:一作雨。
"所向泥活活":去往你家的道路泥泞,
# 泥活活:一作浩浩。读音“括”,走在泥淖中所发出的声音。
"思君令人瘦":欲去看望于你,无法启行,想你想得我容颜消瘦。
"沉吟坐西轩":我独自坐在西窗下深思不已,
# 轩:一作吟卧轩窗下。,西:一作秋。
"饮食错昏昼":连吃饭也辨不清是黄昏还是白天。
# 饮食错昏昼:阴雨不辨昏昼,故饭食颠倒。饮:一作饭。
"寸步曲江头":虽然我距您的住处很近,
# 寸步:是说离得很近。但难得去拜访。
"难为一相就":却难得去与您会面一次。
"吁嗟呼苍生":唉,可怜!那些受苦受难的老百姓,
# 呼:一作乎。
"稼穑不可救":被水淹毁的庄稼是无可挽救了。
"安得诛云师":怎么才能除去那可恶的云师?
# 云师:云神,名丰隆,一说名屏翳。
"畴能补天漏":谁能去将那天漏处补住?
# 畴:谁。
"大明韬日月":日、月隐去了光辉,
# 韬:韬晦。日夜下雨,故日月尽晦。,大明:即指日月。
"旷野号禽兽":禽兽在空旷的原野里哀号。
"君子强逶迤":官员们勉强做出从容自得的样子,
# 逶迤:犹委蛇,从容自得的样子。《诗经·召南》:“委蛇委蛇,退食自公。”这句是说朝官虽有车马,但上朝退朝,来往泥泞,也只能勉强摆出一副官架子。语含讥讽。按白居易《雨雪放朝》诗:“归骑纷纷满九衢,放朝三日为泥途。”可见唐代原有因大雨大雪而放假的办法,但这一年雨下了六十多天,当然不能老放朝。,君子:指朝廷官员。
"小人困驰骤":老百姓却困于泥泞而难以行走。
# 小人:指平民和仆役。他们都是徒步,所以困于奔走。
"维南有崇山":城南边有座终南高山,
"恐与川浸溜":恐怕它也会被那急流的河水淹没漂走。
# 溜:水流漂急。,恐:一作漭。
"是节东篱菊":今天这个重阳佳节,东篱下的菊花开得如此繁盛。
# 节:一作时。
"纷披为谁秀":却不知道是为谁而开。
# 纷披:是盛开,不能赏玩,所以说“为谁秀”。
"岑生多新诗":岑参先生有很多新诗,
# 诗:一作语。
"性亦嗜醇酎":生性也特别喜欢香醇的美酒。
# 醇酎:醇酣即醇酒,酣音宙。
"采采黄金花":雨中,眼看着那样繁多的黄菊花,
# 黄金花:指菊花,古人多用菊花制酒。
"何由满衣袖":怎能使你的衣袖装满呢?
# 满:一作洒。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九日寄岑参》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寄赠友人的诗作,相当于一封诗歌体的书信。杜甫的这首诗寄赠岑参,一方面表达重阳节不能共赏秋菊把酒论诗的遗憾与惋惜,一方面对于天灾给苍生带来的苦难抱有一定的关怀和同情。诗中既有寄赠之作的一般特点,对友人表示怀念和问候,又有涉及当时的社会生活,即因大雨成灾对苍生稼穑表示的关切和忧虑。杜甫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岑参的深厚情谊,还抒发了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对朝政的隐晦批评,展现了其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2. 写作手法
象征:诗中运用象征手法,将自然现象与社会现实相联系。以“云师”象征造成灾难的权贵。对比:诗中通过对比突出主题。例如“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一句,将官员的勉强从容与百姓的困苦奔波进行对比,既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也表达了对百姓的深切同情。隐喻:诗中以“天漏”隐喻朝廷的失职,表达了对朝政的讽刺与对百姓的关怀。
3. 分段赏析
第一段:从开头“出门复入门”,到“难为一相就”,叙述访岑而阻于雨,因大雨无法出门拜访岑参的无奈情景。“出门复入门”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道路泥泞而反复徘徊的状态,“思君令人瘦”则直接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因思念友人而心神不宁,甚至忘记了时间。最后两句“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点明了诗人与岑参虽近在咫尺,却因天气阻隔无法相见,突出了遗憾之情。第二段:由对友人的思念转向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从“吁嗟乎苍生”,到“小人困驰骤”,由大雨而联想到这场雨给苍生百姓带来灾害。“吁嗟乎苍生,稼穑不可救”直接表达了对百姓因天灾而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运用神话典故,既表达了对天灾的无奈,也暗含对朝政失职的讽刺。“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描绘了阴雨连绵、日月无光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天灾的严重性。最后两句“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通过对比“君子”与“小人”的处境,揭示了社会的不公,隐含对统治者的批评。第三段:这一段由社会现实转向对重阳节景的描写。从“维南有崇山”到全诗的收尾,归结到岑参的诗歌创作活动。“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写山洪暴发的危险,进一步渲染了天灾的严重性。“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借重阳节的菊花盛开,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菊花虽美,却无人欣赏,暗含诗人内心的孤寂与遗憾。“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赞美了岑参的诗才和豪放性格,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诗酒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以菊花为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又因现实阻隔而无法实现。全诗以对友人的思念为主线,贯穿了对天灾、百姓疾苦和朝政腐败的关切,展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中既有对友情的真挚表达,又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体现了杜甫作为“诗圣”的伟大胸襟和现实主义精神。
4. 作品点评
《九日寄岑参》是一首寄赠友人的诗作。通过分段描写,将个人情感与社会关怀融为一体。诗中既有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又有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对朝政的隐晦批评,展现了杜甫诗歌的深厚内涵和艺术魅力。
# 此诗忧国家危乱将至,而气象愁惨,《邶》之“北风其凉,雨雪其秀。惠而好我,携手同行“,意正相似。
张埏
# 《通鉴》:“天宝十三载秋八月,淫雨伤稼”。诗正其时作。寄岑非只寄怀,实寄忧也。以雨头之忆岑,隐中间之含讽。大臣蒙蔽,上掩聪明,而悍帅将恣横焉。皆寓于“安得诛云师”数语中。意本仇氏。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一之一
# 遵岩极赏此诗,谓唐人尽拜下风,固未必然;然起来四句,却有情致。“诛云师”,指佞臣如杨国忠辈。“天漏”,暗指玄宗之失德也。
明王嗣爽《杜臆》卷一
上一篇:唐·白居易《新栽梅》
下一篇:唐·王昌龄《九江口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