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府岂辞满":县令怎会辞去官职,
# 辞满:官史任期届满,请求辞职。,明府:即县令。
"藏身方告劳":选择隐居才真正劳顿。
# 告劳:说起为官的劳苦。,方:才。,藏身:隐居。
"青钱买野竹":用少量的钱买来野竹,
# 青钱:铜钱。
"白帻岸江皋":头戴白巾漫步江边高地。
# 江皋:江边。,岸:傲立。,白帻:白色的裹发巾,古代平民所戴。
"爱酒晋山简":他爱酒,就像晋代的山简,
# 爱酒:喜爱饮酒。
"能诗何水曹":他能诗,可比何逊的才华。
# 能诗:擅长作诗。
"时来访老疾":时常来探望我这老病之人,
# 老疾:老弱贫病之人,杜甫自指。,访:探访。,时:时常。
"步屧到蓬蒿":踏着草鞋走进蓬蒿之间。
# 蓬蒿:指草堂。,步屧:漫步。自注:一作“屟”。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北邻》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赠别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北邻的交往,表达了对北邻的敬意和喜爱。北邻是一位退职县令,为人超脱、豁达且豪爽多情。诗中通过“青钱买野竹,白帻岸江皋”等描写,展现了北邻的隐居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诗整首诗表露了诗人与北邻为邻的欣喜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人用“爱酒晋山简,能诗何水曹”比喻北邻的才华,表达了对其的赞赏。最后,“时来访老疾,步屧到蓬蒿”则体现了北邻对诗人的关心,展现了邻里之间的深厚情谊。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中通过“明府岂辞满,藏身方告劳。”对比了官场的繁忙与隐居的闲适,突出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白描:诗中“青钱买野竹,白帻岸江皋。”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场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闲适与自在。情景交融:诗的结尾“时来访老疾,步屟到蓬蒿。”通过描写友人来访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隐居生活的满足。
3. 分段赏析
首联:“明府岂辞满,藏身方告劳。”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北邻的敬意。明府(县令)虽已辞官,但仍选择隐居生活,体现了其对官场的厌倦和对隐居的向往。颔联:“青钱买野竹,白帻岸江皋。”描绘了北邻的生活场景。诗人用“青钱买野竹”表现了北邻生活的清贫与自然,而“白帻岸江皋”则展现了北邻的闲适与自在。颈联:“爱酒晋山简,能诗何水曹。”通过“爱酒”和“能诗”两个细节,诗人表达了对北邻的赞赏。晋山简以爱酒著称,何水曹以能诗闻名,诗人借此比喻北邻的才华。尾联:“时来访老疾,步屧到蓬蒿。”“时来访老疾”表明北邻时常前来探望诗人,而诗人此时年老且多病。“步屧到蓬蒿”则描绘了北邻不辞辛劳,踏着木屐穿过蓬蒿前来拜访的情景,体现了邻里之间的深厚情谊。此联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北邻的友情,也透露出诗人晚年生活的孤独与凄凉。
上一篇:唐·李白《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
下一篇:唐·王建《采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