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nèi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shēng
wéi
tóng
shì
qīn
wéi
tóng
xué
chén
rén
shàng
xiāng
miǎn
ér
kuàng
jūn
qián
lóu
qióng
shì
xián
wàng
pín
quē
nóng
jìng
yǎn
bīn
táo
qián
yíng
shēng
shì
cuàn
xīn
liáng
hóng
鸿
kěn
shì
mèng
guāng
gān
qún
jūn
suī
shū
shì
ěr
wén
zhì
qiān
zǎi
hòu
chuán
shì
rén
rén
shēng
wèi
jiān
néng
wàng
shēn
suǒ
zhě
shí
guò
bǎo
wēn
shū
shí
chōng
gāo
liáng
zhēn
zēng
hán
jǐn
xiù
wén
jūn
jiā
yǒu
xùn
qīng
bái
sūn
zhēn
shì
jūn
xīn
jié
hūn
shù
bǎo
pín
xié
lǎo
tóng
xīn
xīn

译文

夫妻之间生活一起,死后同葬起。其他人对我们都关怀勉励,何况你我还是夫妻。战国时的齐国隐士黔娄甘愿穷也不出山做官,他的贤妻也跟着一块心甘情愿过贫困日子。春秋时有一晋国人在冀这块地方种田地,可妻子对他特别好,二人相敬如宾。陶渊明不会谋生计,可他的妻子瞿氏自己烧火做饭操持家务。东汉隐士梁鸿弃官职,他的妻子孟光也随其隐居穿百姓裙衣。你虽然读书不多,但也听闻这类夫妻感情深的动人故事。从那千年以后,传承这种高尚品格的是什么人。人生不知何时死,可不能忘记修身正直。人必须的物质欲望,不外乎足食丰衣。蔬菜已够填饱胃口,何必奢求珍贵的食物。丝棉衣被已经能御寒冷,何必奢求绣有花纹的锦织。你祖上有遗教,将清白作为家产留给子孙。我是一个坚贞刻苦的人,刚刚与你结婚。希望从此与你过清贫与高洁的日子,一起白头到老,一生快乐欣喜。

逐句剖析

"生为同室亲":夫妻之间生活一起,

# 生为同室亲: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写夫妻情爱生死与共。《诗经·王风·大车》:“谷则异室,死则同穴。”室,一家。穴,坟,合葬。

"死为同穴尘":死后同葬起。

# 穴:坟,合葬。

"他人尚相勉":其他人对我们都关怀勉励,

# 相勉:互相勉励。

"而况我与君":何况你我还是夫妻。

# 君:尊称,你。,而况:何况。

"黔娄固穷士":战国时的齐国隐士黔娄甘愿穷也不出山做官,

# 固:本来。,黔娄:战国时期隐士,家里很穷困却不肯出山作官,他的妻子安贫贤德,同他一样安于此窘况,厮守不离弃。

"妻贤忘其贫":他的贤妻也跟着一块心甘情愿过贫困日子。

# 贤:妻子美好的品德、高尚的节操。

"冀缺一农夫":春秋时有一晋国人在冀这块地方种田地,

# 冀缺:即郤缺。春秋时晋国大夫,曾从耕于田,其妻送饭田头,二人相敬如宾。

"妻敬俨如宾":可妻子对他特别好,二人相敬如宾。

# 俨如:宛如,好象。

"陶潜不营生":陶渊明不会谋生计,

# 不营生:不去谋生。,陶潜:即陶渊明。

"翟氏自爨薪":可他的妻子瞿氏自己烧火做饭操持家务。

# 爨薪:烧柴做饭。薪:柴火。,翟氏:陶渊明之妻。

"梁鸿不肯仕":东汉隐士梁鸿弃官职,

# 仕:做官。,梁鸿:东汉人,家贫而有节操,妻孟光贤德,布衣荆钗,与之共甘苦,举案齐眉。

"孟光甘布裙":他的妻子孟光也随其隐居穿百姓裙衣。

"君虽不读书":你虽然读书不多,

"此事耳亦闻":但也听闻这类夫妻感情深的动人故事。

"至此千载后":从那千年以后,

# 此:一作于。

"传是何如人":传承这种高尚品格的是什么人。

# 何如人:如何人,怎么样的人?

"人生未死间":人生不知何时死,

"不能忘其身":可不能忘记修身正直。

"所须者衣食":人必须的物质欲望,

"不过饱与温":不外乎足食丰衣。

"蔬食足充饥":蔬菜已够填饱胃口,

"何必膏粱珍":何必奢求珍贵的食物。

# 珍:珍羞,山珍海味。,膏粱:肥肉和优质小米,指富贵人家精美的食品。

"缯絮足御寒":丝棉衣被已经能御寒冷,

# 缯絮:粗劣衣服。缯:粗糙无花纹的绸子。絮:粗绵。

"何必锦绣文":何必奢求绣有花纹的锦织。

# 锦绣文:用丝线在绸缎上织或绣出美丽的花纹。锦:绸缎花帛。

"君家有贻训":你祖上有遗教,

# 贻训:遗教,指上述杨震的教诲。,君家:指妻子的娘家。

"清白遗子孙":将清白作为家产留给子孙。

# 遗:传给。

"我亦贞苦士":我是一个坚贞刻苦的人,

# 贞苦:节操坚贞,生活艰苦。

"与君新结婚":刚刚与你结婚。

"庶保贫与素":希望从此与你过清贫与高洁的日子,

# 素:高洁,清白。,庶:希望。

"偕老同欣欣":一起白头到老,一生快乐欣喜。

# 同欣欣:快乐同生。,偕老:共同生活到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五言古诗。此诗为诗人对妻子杨氏的告白之作,开篇表明愿与妻子相伴一生的态度,随后借四位贤者及其妻子的事例对妻子进行教导,还阐述了安贫之道,最后以杨氏家祖的事例,重申愿与妻子同甘共苦的心愿。写作上,全诗语言质朴,似拉家常,层次分明且连贯。虽未饱含热烈情感,多为伦理道德之谈,却以真诚坦率的言辞取胜。它宛如一篇家训,却因恳切的表达,读来亲切动人,展现出独特风格,尽显诗人对婚姻的坚守与对妻子的真挚情谊。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该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一说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春婚后不久所作。当时37岁的白居易与杨虞卿的从妹杨氏结婚。杨氏出身较高贵,但不太通文墨,不甚懂诗。婚后不久,白居易写下此诗,以教导妻子安贫守己,勤俭持家。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赠内诗,表达了诗人对婚姻的态度和对妻子的期望。开篇“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表明愿与妻子生死相伴的坚定决心;接着列举黔娄妻、冀缺妻、陶潜妻、梁鸿妻四位贤妻的事例,教导妻子向她们学习,做贤良淑德之人;然后阐述生活中衣食温饱即可,不必追求奢华,传递安贫乐道的观念;最后“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表达希望与妻子保持清贫与高洁,携手到老的美好愿望。

2. 写作手法

反复:“蔬食足充饥,何必膏粱珍。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中两个“何必”,一个先祖的贻训,一个自己是“贞苦士",有道理,有事实,反复申诉了自己的恳求,在家常絮语中表达淡泊富贵名利的思想。反问:“他人尚相勉,而况我与君?”这一反问使前面的共生死之说显得愈发不可动摇。直接抒情:“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诗人开篇直抒胸臆,表达愿意与妻子相濡以沫、相守一生的婚恋态度。

3. 分段赏析

《赠内》是诗人对妻子的深情告白与殷切劝诫,全诗情真意切,意蕴深厚。开篇“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诗人以直白有力的语言,直抒与妻子生死相依的坚定婚恋观,奠定了全诗真挚严肃的情感基调。“他人尚相勉,而况我与君?”的反问,强化了这种共生死的决心,凸显夫妻关系的特殊与珍贵。“黔娄固穷士,妻贤忘其贫。冀缺甘蔬食,俪敬如宾亲。陶潜不营生,翟氏自爨薪。梁鸿不肯仕,孟光甘布裙。”诗人在此列举黔娄夫妇、冀缺夫妇、陶渊明夫妇、梁鸿夫妇的事例,为妻子树立起夫妻相处的楷模。这些例子涵盖不同境遇,却都展现了相敬如宾、安贫乐道的美好品质。诗人借此教育妻子向这些贤妇学习,以质朴自然的语言,将纯朴爱情和传统美德娓娓道来,尽显真诚与期待。“君虽不读书,此事耳亦闻。至此千载后,传是何如人?”诗句一出,诗歌从典型事例过渡到现实生活,诗人劝诫妻子衣食温饱即可,莫求奢华,倡导粗衣蔬食、勤俭持家的生活方式。此设问既引发妻子思考,也传递出自己安贫乐道的生活理念,同时对妻子提出了“独善其身”的要求。“食幸可粗饱,衣幸可暖身。何必慕广居,不用道八珍。”诗人连用两个“何必”,进一步强调安贫乐道的观点,以先祖贻训和自身“贞苦士”的身份为依据,反复申诉恳求,在日常絮语中彰显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怀。结尾处,诗人借杨氏家祖事例,表达愿与妻子同甘共苦的心愿。“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此句既是对全诗的总结,也是最诚挚的祝愿,将诗人对妻子的深情与对未来生活的期许融为一体,使整首诗的情感表达完整且动人。

4. 作品点评

《赠内》语言平实如话,如叙家常,却情真意切。诗人以古人事例为引,深入浅出地向妻子传递自己的价值观和对婚姻的期许,虽少了新婚的热烈情感,却多了一份真挚的劝诫与深沉的爱意。整首诗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展现了白居易诗歌质朴自然又富含哲理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建《采桑》

下一篇:唐·白居易《早夏游平原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