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è
bēi
qiū
yǒu
huái
怀
liǎng
shěng
jiù
yóu
chéng
zhōng
zhū
gōng

朝代:唐作者:岑参浏览量:1
sān
wéi
láng
biàn
便
bái
tóu
cóng
chū
shǒu
jīng
qiū
yán
shèng
zhǔ
cháng
yòng
nuó
cāng
shēng
yīng
wèi
xiū
rén
jiān
suì
yuè
liú
shuǐ
shè
qiū
fēng
jīn
yòu
zhī
xīn
shì
xiàng
shuí
lùn
jiāng
shàng
chán
míng
kōng
mǎn
ěr

译文

作过几任郎官便已白头,自从来到州县已过五秋。别说圣明君主长不任用,怎奈天下百姓令人生忧。看那人间岁月好似流水,客舍之中又见秋风飕飕。不知满腹心事向谁倾诉,空听江上蝉声吵嚷不休。

逐句剖析

"三度为郎便白头":作过几任郎官便已白头,

# 三度为郎便白头:“三度”两句,说自己五次出任郎官便已年老,自从出任刺史以来,也已五年了。岑参自广德元年(七六三)至永泰元年(七六五),曾先后五次出任郎官。这里说“三度”是言其为多数,且不与下文“五”字重复。出守,出任地方官,指作嘉州刺史。五经秋:经历了五个秋天,过了五年。三度为郎:岑参曾五次为郎:祠部员外郎(礼部)、考功员外郎(吏部)、虞部员外郎(工部)、屯田员外郎(工部)、库部员外郎(兵部)。三为虚数。白头:诗人此时五十四岁。

"一从出守五经秋":自从来到州县已过五秋。

# 五经秋:经历了五个秋天,过了五年。,出守:出任地方官,指作嘉州刺史。

"莫言圣主长不用":别说圣明君主长不任用,

# 莫言圣主长不用:“莫言”两句:意思是不要说皇帝长久不重用自己,百姓尚未安宁又怎么办呢?说自己关心的不是作官,而是济世。莫言:不必说。

"其那苍生应未休":怎奈天下百姓令人生忧。

# 未休:未得安宁。,其那:怎奈。那(nuó):奈何的合音,对······怎么办。

"人间岁月如流水":看那人间岁月好似流水,

# 人间岁月如流水:“人间”两句:说岁月如流,秋日又至。

"客舍秋风今又起":客舍之中又见秋风飕飕。

"不知心事向谁论":不知满腹心事向谁倾诉,

# 不知心事向谁论:“不知”两句:说满腹心事不知向谁倾诉,只有江上蝉叫伴着自己。

"江上蝉鸣空满耳":空听江上蝉声吵嚷不休。

# 空:徒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是唐代岑参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首联叙述自己多年为官却未得重用,岁月蹉跎已白头。“三度为郎便白头”,表明多次为官却未能晋升,“一从出守五经秋”,写出任职之久。颔联中“莫言圣主长不用”表达虽有怀才不遇之感,但仍对君主抱有期待,“其那苍生应未休”则体现心系苍生的情怀。颈联“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将岁月比作流水,感慨时光匆匆,客舍秋风又起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尾联“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以无人倾诉心事,唯有江上蝉鸣相伴,表达出内心的孤独与寂寥。全诗表达了诗人仕途不顺、岁月流逝的悲叹以及内心的孤独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岑参(715?~ 769?),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天宝进士,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两度出塞,边塞生活的体验极为丰富和充实,是盛唐书写边塞题材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其与高适并称为“高岑”。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景象。诗歌风格上,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调雄奇瑰丽。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大历四年(769年),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期结束后,无奈滞留于蜀中之地。彼时,戎泸一带因受乱军阻碍,道路不通,他不得不折返成都。这首诗便是创作于成都的客舍之中,属于诗人抒发个人情怀的作品。值得注意的是,此时距离诗人溘然长逝,仅有短短四五个月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抒情诗。全诗描绘了诗人坎坷的仕途经历,营造了凄凉悲切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壮志未酬的感慨,以及心系苍生、心怀天下却无人倾诉的孤独与无奈。

2. 写作手法

烘托:通过描绘“穷苍草转深,闭门日将夕”的凄凉环境,营造出压抑、孤寂的氛围,烘托出诗人晚年处境艰难、心事无处诉说的孤独寂寞心境。

3. 分段赏析

开篇诗人叙述自己的仕途经历,“三度为郎”表明多次担任郎官这一官职,“便白头”则体现出岁月在为官过程中的消逝,人已逐渐老去。“一从出守五经秋”,“出守”即出任地方官,“五经秋”表示已经过了五年,写出任职时间之长,这两句诗奠定了全诗悲叹时光流逝、仕途不顺的基调。颔联中,“莫言圣主长不用”,诗人虽然有仕途不顺之感,但仍安慰自己不要说君主总是不用自己,“其那苍生应未休”,“其那”表示怎奈,诗人转而想到苍生之事还未停止,体现出诗人心系苍生的情怀,尽管自己仕途坎坷,却依然心怀天下,这种情感在悲叹中又有着一种高尚的格调。颈联描写时光和当下的环境,“人间岁月如流水”,将岁月比作流水,形象地表现出时光的匆匆流逝,一去不复返。“客舍秋风今又起”,“客舍”点明诗人所处的地点,“秋风”是典型的秋季景象,“今又起”则强调这种景象的再次出现,烘托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悲叹之情随着秋风的吹起而愈发浓烈。尾联表达诗人的孤独之感,“不知心事向谁论”,诗人心中有着诸多的心事,却不知道该向谁倾诉,“江上蝉鸣空满耳”,只有江上的蝉鸣声在耳边回荡,“空”字体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寥,仿佛这些蝉鸣只是徒然地充斥在耳边,无人倾听自己的心事,进一步深化了全诗的悲叹情绪。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是诗人向故友倾诉内心情怀之作,高度概括了其一生,特别凸显了晚年的凄凉境遇,实乃追悼平生的经典篇章。全诗情感深沉、凄切动人,格调慷慨悲凉,真实地传递出一位心系国事却壮志难酬的封建文人,在暮年之际所承受的沉重悲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岑参普济苍生之愿,于其晚年诗中时时道及。‘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然有其难言之故。

现代现代四川财经学院汉语教研室主任、教授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秦韬玉《边将》

下一篇:唐·薛能《除夜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