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沈夏夜兰堂开":夏夜沉沉,清静的堂屋门窗大开,
# 兰堂:芳洁的厅堂。厅堂的美称。一作“闲堂”。,沈沈:昏黑貌。一作“沉沉”。
"飞蚊伺暗声如雷":飞蚊趁着黑暗,发出雷鸣般的声响。
# 伺:等待,趁着。
"嘈然欻起初骇听":喧闹声突然而来,起初听了吃惊,
# 欻:(xū)忽然。,嘈然:声音杂乱貌。
"殷殷若自南山来":像是隆隆的雷声从南山传来一样。
# 南山:即终南山。,殷殷:(yǐn)震动声,形容雷声很大。
"喧腾鼓舞喜昏黑":蚊子喜欢在昏暗的夜里嗡嗡地鼓翅飞舞,
# 鼓舞:鼓翅飞舞。,喧腾:喧闹沸腾。
"昧者不分聪者惑":糊涂人分辨不清,聪明人也感到迷惘。
# 昧者:糊涂人。
"露华滴沥月上天":在露水下滴、月上中天的夏夜,
# 滴沥:水下滴貌。,露华:露水。
"利觜迎人看不得":尖嘴叮人,难于觉察提防。
# 看不得:看不清楚。,利觜:(zī)尖利的嘴。
"我躯七尺尔如芒":虽然我有七尺之躯,你蚊子小如芒刺,
# 芒:草木茎叶、果实上的小刺。,我:一作微。
"我孤尔众能我伤":但是我寡你众,所以你能把我伤。
"天生有时不可遏":天生蚊子有一定时节,我不可阻遏,
# 遏:阻止。
"为尔设幄潜匡床":为了避开你的叮刺,我只好躲进蚊帐。
# 匡床:安适的床。一说方正的床。,幄:帐幕,指蚊帐。
"清商一来秋日晓":等到凉风吹来,在秋天的拂晓,
# 清商:谓秋风。
"羞尔微形饲丹鸟":你这细微东西就要给丹鸟吃光!
# 丹鸟:萤火虫的异名。,羞:进献食物。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斗争中的铮铮硬骨,以及对腐朽官僚的鄙视憎恨。
2. 写作手法
比喻:全诗以蚊子比喻朝中腐朽官僚,蚊子“伺暗”而动、聚众起哄、利嘴伤人的特性,对应官僚们暗中活动、造谣惑众、中伤正直之士的行径。通过这一比喻,将抽象的官僚形象具象化,增强了诗歌的批判力度与艺术感染力。例如,“沉沉夏夜闲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借蚊子在夏夜暗处喧嚣,象征官僚在暗处搞阴谋,形象地揭示其本质。用典:诗中“殷殷若自南山来”,暗用《汉书·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传》中“夫众煦漂山,聚蚊成雷”的典故。以雷声喻蚊子聚集鸣叫之声,不仅使诗句更形象生动,还让诗意更为含蓄、深厚,拓展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委婉地表达出官僚们聚众作恶的嚣张气焰。对比:“我躯七尺尔如芒”将诗人堂堂七尺之躯与小如芒刺的蚊子对比,突出两者形体上的巨大悬殊,尽显诗人对蚊子(官僚)的蔑视。“我孤尔众能我伤”又从数量对比,展现诗人对局势的清醒认知。最后“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把蚊子夏日的嚣张与秋日被萤火虫捕食的结局对比,强化了蚊子(官僚)可悲可耻的下场,凸显诗人的乐观与对其的鄙视。情景交融:诗歌开篇描绘“沉沉夏夜”的环境,为蚊子活动营造氛围,暗指黑暗的政治环境,奠定批判基调。“露华滴沥月上天”等对朦胧夜色的描写,既贴合蚊子活动场景,又衬托出官僚行事的隐晦。结尾“秋日晓”以清秋丽日的美景,烘托诗人身处逆境仍乐观豪爽的气度,情景交融,使情感表达更自然、深沉。
3. 分段赏析
诗歌前八句聚焦蚊子特性,生动勾勒出腐朽官僚的丑恶模样。蚊子不敢光明正大活动,只在“沉沉夏夜”才“喧腾鼓舞”,“伺暗”而动。首句“沉沉夏夜闲堂开”点明时间,随后对“伺暗”“喜昏黑”的描述,深刻展现其偷偷摸摸的本性,致使糊涂人与聪明人皆受迷惑。蚊子还擅于聚众起哄,“嘈然歘起”,鸣声“殷殷若自南山来”,以雷声喻其鸣叫,巧用《汉书》“聚蚊成雷”典故,使诗意含蓄深厚。此外,蚊子心地歹毒,在朦胧夜色中乘人不备,利嘴伤人。这些特性与朝中腐朽官僚相似,他们暗中活动、造谣惑众、中伤正直之人。诗人借蚊子作比,让官僚本性更鲜明,从“嘈然歘起”等措辞中,能感受到诗人的厌恶。写法上,诗人交错展现蚊子特性,便于夹叙夹议,充分表达情感。从“我躯七尺尔如芒”起四句,写诗人对“飞蚊”的态度。七尺之躯与小如芒刺的蚊子相比,悬殊巨大,尽显蔑视。但“我孤尔众能我伤”,又表明诗人清醒认识到蚊子虽小却多,能造成伤害。“天生有时”二句,道出应对之法:蚊子孳生时难以抵挡,只能暂躲进蚊帐。这反映出诗人贬官朗州后,面对如“飞蚊”般的官僚势力,选择暂时退避,这是明智之举,而非软弱。这四句自然流畅,蕴含深刻哲理与政治意义。最后两句,诗人坚定预言“飞蚊”灭亡:“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清商”指秋风,“丹鸟”即萤火虫,能食蚊。秋至蚊亡,与开篇夏夜呼应,“秋日晓”烘托诗人乐观,“羞”字尽显对“飞蚊”的鄙视。诗人在身处逆境中,能够往远处想,往大处看,不因一时的挫折而颓丧,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乐观豪爽的气度,值得推崇。
4. 作品点评
全诗共十四句,前十二句以四句为一组进行转韵,平仄交替。如此安排,读起来韵律稳健,又有着灵动的跳跃感。而最后两句单独起韵,且采用仄声,从声情角度而言,让全诗的收尾刚健有力,余韵悠长。在语言风格上,整首诗质朴平实,尽显自然本色。但诗中“露华滴沥月上天”“清商一来秋日晓”等语句,却又文采斐然,于质朴之中蕴含着清丽之美,生动地展现出诗人别具一格的创作风格,令人回味无穷。
# 退之《咏蚊蝇》云:“凉风九月到,扫不见踪迹。”梦得《聚蚊》云:“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小人稔恶,岂漏恢网,但可侥幸目前耳。《左氏》曰:天之假助不善。非右之也,将厚其恶而降之罚也。”其是之谓乎?
宋黄彻《巩溪诗话》
上一篇:唐·薛能《除夜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