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àng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qīng
qiū
wàng
tiáo
céng
yīn
yuǎn
shuǐ
jiān
tiān
jìng
chéng
yǐn
shēn
fēng
gèng
luò
shān
jiǒng
chū
chén
guī
wǎn
hūn
mǎn
lín

译文

秋天一眼望去清旷无极,遥远的阴云重重叠叠。水天相接的地方一片明净,孤城外云雾缭绕。稀疏的树叶在秋风中更快脱落,夕阳刚刚沉入高远的山。孤独的白鹤为何回得这么晚,要知道黄昏时乌鸦早已宿满林。

逐句剖析

"清秋望不极":秋天一眼望去清旷无极,

"迢遰起曾阴":遥远的阴云重重叠叠。

# 曾阴:重叠的阴云。曾,层。,迢遰:即迢遰,遥远貌。

"远水兼天净":水天相接的地方一片明净,

# 天净:天空明净。,兼:连着。

"孤城隐雾深":孤城外云雾缭绕。

"叶稀风更落":稀疏的树叶在秋风中更快脱落,

"山迥日初沈":夕阳刚刚沉入高远的山。

# 迥:远。

"独鹤归何晚":孤独的白鹤为何回得这么晚,

# 归何晚:为何回得晚。

"昏鸦已满林":要知道黄昏时乌鸦早已宿满林。

#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野望》为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此诗主题是边秋野望所见之景及所抒之情,通过描绘清秋时节的景象,展现出秋天的悲凉。写作手法上,从远景到近景再到远景,层次分明。首联总写清秋之望,颔联写云、水、城,颈联转向近景写叶与落日,尾联融入深沉情感。分段赏析,首联奠定基调,颔联由天气不错转进悲凉气氛,颈联深入画出悲凉,尾联借独鹤与昏鸦表达作者的哀痛。作品评价,全诗辞愁苦,格调沉郁,寄慨遥深,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该诗里出现了“远水孤城”的描述,其创作时间为公元759年(即唐肃宗乾元二年),创作地点是秦州。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描绘清秋时节野望之景,从极目远眺清旷无极的秋景,到层层叠叠的阴云、水天相接的明净、云雾缭绕的孤城,再到秋风中落叶、沉于远山的落日,展现出一幅秋意悲凉之景。尾联以独鹤归晚、昏鸦满林,融入诗人深沉情感,借景表达因安史之乱致有家难回的哀痛,含蓄有力地批判了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

2. 写作手法

对比:“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将独鹤归晚与昏鸦早归满林进行对比,以昏鸦的群聚反衬独鹤的孤单,暗示诗人在乱世中的孤独处境,强化了诗人的悲凉之感。烘托:“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通过描写秋风中树叶稀疏且加快脱落,以及太阳在高远山间刚刚下沉的景象,烘托出秋日的萧瑟、凄凉氛围,为诗人内心的悲凉情绪渲染气氛。

3. 分段赏析

《野望》首联“清秋望不极,迢遰起曾阴”,总写在清秋时节的远望,描绘出秋天景色的清旷无极以及遥远重叠的阴云,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开阔且略带阴沉的基调。“望不极”突出了视野的开阔,而“迢遰起曾阴”则具体描绘了天空中阴云的状态。颔联“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由云写到水、城,虽仍是远景但距离有所拉近。水天相接处一片明净,孤城外雾气缭绕,此句由首联的相对明朗的天气转而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平静。颈联“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从颔联的远景转向近景描写,树叶稀疏在秋风中更快脱落,进一步强化了悲凉之感,而“山迥日初沉”再次变成远景,描绘出夕阳沉入高远之山的景象,让秋天的凉意更具感染力。尾联“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融入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孤独的鹤为何归晚,与早已宿满树林的昏鸦形成鲜明对比,结合诗人当时的境况,可看出诗人以孤鹤自喻,对安史之乱造成自己有家难回的哀痛,含蓄有力地批判了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

4. 作品点评

《野望》是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在秦州所作的五言律诗。全诗借景抒情,描绘清秋野望之景,渲染出秋天的悲凉氛围。首联总写清秋远望,奠定清旷基调;颔联从云写到水、城,由天气不错转至悲凉;颈联近景与远景结合,强化秋天凉意;尾联以独鹤与昏鸦对比,融入作者深沉情感,借孤鹤自喻,暗指昏鸦般的安史叛军,含蓄批判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此诗辞愁苦、调沉郁、寄慨遥深,真切动人,体现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与高超诗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贺《长平箭头歌》

下一篇:唐·贯休《陈情献蜀皇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