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房日照胭脂拆":日照风吹,木兰花的花朵盛开时像一朵朵散开胭脂那样美丽,
# 胭脂拆:谓开出胭脂色的花。胭脂:一作“燕脂”。,紫房:紫色的花房。
"素艳风吹腻粉开":风一吹,素艳的花带着特别润泽的香粉四散开来。
# 腻粉:细腻的粉面,花里面为白色的花粉。,素艳:白色的花朵。木兰花一般外紫内白,故云。
"怪得独饶脂粉态":怪不得特别显得脂粉态,
# 脂粉:代指女性。,饶:饱含、充满。,怪得:怪不得。
"木兰曾作女郎来":原来你曾经做过女郎。
# 木兰曾作女郎来:传说古有女名木兰,曾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故云。木兰:花木兰。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戏题木兰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属于咏物诗题材。诗歌前两句描写木兰花的色彩与形态,后两句描写随风而来的香味,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赋予了木兰花盎然的生机,展现了动态的、勃发着青春活力的美。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是一首略带调侃性质的咏物诗。
2. 写作手法
比喻:诗中“紫房日照胭脂拆”将含苞未放的花蕾比作“紫房”,形象地描绘了木兰花苞的色泽与形态;“素艳风吹腻粉开”则将盛开的木兰花比作施了腻粉的细腻肌肤,生动地表现了花朵的娇美与柔嫩。借代:“木兰曾作女郎来”中的“木兰”不仅指木兰花,还借代了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通过这一借代,增强了诗歌的意象和内涵。拟人:“紫房日照胭脂拆”中的“拆”字赋予了木兰花绽开的动态之美,仿佛花朵在主动地、有力地绽开;“腻粉开”也通过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花朵的盛开更加生动、有情感。
3. 分段赏析
该绝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前两句描绘木兰花绽放的情景,宛如影视画面中花朵骤然盛开、舒展花瓣的动人瞬间。在明媚阳光的照耀下,紫色的花苞缓缓绽开,吐出美丽的花瓣,仿佛一座精巧的建筑被轻柔“拆解”;在和煦微风的吹拂下,花朵完全舒展,柔嫩洁白的花瓣如同施了脂粉的女子细腻丰腴的肌肤,在风中轻轻摇曳。诗人笔下的木兰花充满动态美,生机勃勃,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后两句巧妙地借用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巾帼英雄木兰的传说,映衬木兰花所蕴含的女儿气息。诗人用“木兰曾作女郎来”释解悬念,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花的爱怜与戏谑之情。
4. 作品点评
在这首绝句中,作者运用了类似小说中的留白、戏剧中的暗场、绘画中的空白以及音乐中的静默等艺术手法,为读者提供了联想与想象的线索、范围和方向。读者可以依据各自的生活经验去补充和丰富诗中的形象,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元。作为一名抒情诗人,作者对自然景物、社会关系以及人的内心世界有着独特的敏感和深刻的体验,同时善于将这些形象与感受以美妙而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引发读者的共鸣。通过不将一切言尽,而是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更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与深刻用意,使得诗歌的意蕴更加深远,耐人寻味。
# 该诗把木兰花和古代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联系起来,写得饶有情趣。
不详吉林大学中文系教授麻守中《历代题画类诗鉴赏宝典》
上一篇:唐·白居易《访陈二》
下一篇:唐·白居易《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