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隐深山去":不要去深山中隐居,
"君应到自嫌":你真去了定会心生嫌弃。
"齿伤朝水冷":清晨饮冷水损伤牙齿,
"貌苦夜霜严":夜晚经寒霜面容愁苦。
"渔去风生浦":打鱼时江浦上风起浪涌,
"樵归雪满岩":砍柴归来岩石上积雪覆盖。
"不如来饮酒":不如一起饮酒,
"相对醉厌厌":相对而坐,醉得慵懒惬意。
"莫作农夫去":不要去做农夫,
"君应见自愁":你若看见定会自感忧愁。
"迎春犁瘦地":迎着春光犁耕贫瘠的土地,
"趁晚喂羸牛":傍晚时分饲喂瘦弱的耕牛。
"数被官加税":多次被官府增加赋税,
"稀逢岁有秋":很少遇到丰收的年景。
"不如来饮酒":不如一起饮酒,
"酒伴醉悠悠":相互陪伴,醉得悠然自在。
"莫作商人去":不要去做商人,
"恓惶君未谙":那奔波愁苦你尚未知晓。
"雪霜行塞北":冒着霜雪在塞北行进,
"风水宿江南":顶着风浪在江南露宿。
"藏镪百千万":积攒的钱财成千上万,
"沉舟十二三":却因沉船损失十之二三。
"不如来饮酒":不如一起饮酒,
"仰面醉酣酣":仰头畅饮,醉得酣畅淋漓。
"莫事长征去":不要去投身远征,
"辛勤难具论":其中的艰辛难以一一诉说。
"何曾画麟阁":何曾能像功臣一样画像于麒麟阁,
"只是老辕门":只能在军营中终老。
"虮虱衣中物":衣服里生满虮虱,
"刀枪面上痕":脸上留有刀枪伤痕。
"不如来饮酒":不如一起饮酒,
"合眼醉昏昏":闭上眼睛,醉得昏沉忘却世事。
"莫学长生去":不要学那追求长生之人,
"仙方误杀君":所谓仙方只会害了你。
"那将薤上露":怎能把薤叶上的露珠,
"拟待鹤边云":当作可久待的鹤边云气。
"矻矻皆烧药":众人勤苦地炼制丹药,
"累累尽作坟":最终只落得累累坟冢。
"不如来饮酒":不如一起饮酒,
"闲坐醉醺醺":闲坐无事,醉得微微醺然。
"莫上青云去":不要去追逐仕途高位,
"青云足爱憎":那青云之上充满爱恨纷争。
"自贤夸智慧":自恃贤能夸耀智慧,
"相纠斗功能":互相指责争斗功绩。
"鱼烂缘吞饵":鱼腐烂是因为吞食诱饵,
"蛾焦为扑灯":飞蛾焦死是因为扑向灯火。
"不如来饮酒":不如一起饮酒,
"任性醉腾腾":放任心性,醉得摇摇晃晃。
"莫入红尘去":不要陷入尘世纷争,
"令人心力劳":那只会让人身心疲惫。
"相争两蜗角":像蜗牛角那样的微小争端,
"所得一牛毛":所得到的不过如牛毛般微不足道。
"且灭嗔中火":暂且熄灭心中的嗔怒之火,
"休磨笑里刀":不要去磨练笑里藏刀的心机。
"不如来饮酒":不如一起饮酒,
"稳卧醉陶陶":安稳躺卧,醉得舒泰畅然。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第一首诗句:莫隐深山去,君应到自嫌。齿伤朝水冷,貌苦夜霜严。渔去风生浦,樵归雪满岩。不如来饮酒,相对醉厌厌。开篇否定“隐深山”的选择,以“齿伤朝水”“貌苦夜霜”的细节,刻画山居生活的清苦——清晨饮冷水伤齿,夜晚经霜摧残容颜。“渔去风生浦,樵归雪满岩”进一步渲染环境的孤寂艰辛:渔夫出海风急浪高,樵夫归山雪满衣襟。诗人以自然环境的恶劣对比“饮酒相对”的温暖惬意,暗讽隐居的理想化想象,主张在人间烟火中以酒消解清苦,体现其务实的处世态度。第二首诗句:莫作农夫去,君应见自愁。迎春犁瘦地,趁晚喂羸牛。数被官加税,稀逢岁有秋。不如来饮酒,酒伴醉悠悠。聚焦农夫的辛劳,“迎春犁瘦地,趁晚喂羸牛”勾勒出日出而作、日落不息的劳作图景:春耕时翻耕贫瘠土地,入夜仍需照料瘦弱耕牛。“数被官加税,稀逢岁有秋”则直指社会现实:赋税繁重如泰山压顶,偏又常年灾荒,丰收成奢望。诗人以白描手法揭露底层农民的生存困境,“不如饮酒”的劝慰中暗含对苛政的无声批判,将个人享乐主义与民生疾苦并置,形成辛辣的现实反讽。第三首诗句:莫作商人去,恓惶君未谙。雪霜行塞北,风水宿江南。藏镪百千万,沉舟十二三。不如来饮酒,仰面醉酣酣。以“恓惶”总写商人的漂泊艰辛,“雪霜行塞北,风水宿江南”对仗工整,极言南北奔波之苦:塞北风雪刺骨,江南风波险恶,昼夜兼程不得安歇。“藏镪百千万,沉舟十二三”更道尽商业风险:即便家财万贯,也难逃沉船破产的厄运。诗人用“醉酣酣”的放纵对比商人的提心吊胆,表面是劝人避世,实则揭示唐代商业活动的高风险性与社会流动性的匮乏,隐含对逐利人生的价值否定。第四首诗句:莫事长征去,辛勤难具论。何曾画麟阁,只是老辕门。虮虱衣中物,刀枪面上痕。不如来饮酒,合眼醉昏昏。直斥从军的徒劳,“画麟阁”用汉代麒麟阁功臣典故,反讽“长征”的无功而返——多少将士皓首于军营(辕门),却终生与功名无缘。“虮虱衣中物,刀枪面上痕”以触目惊心的细节,刻画征夫的悲惨境遇:衣生虮虱见其久不卸甲,面留刀痕见其九死一生。诗人以“醉昏昏”的麻木对抗战争的荒诞,既批判统治阶层的穷兵黩武,也流露对个体命运的深切悲悯,字里行间浸透对“功名”的虚无主义认知。第五首诗句:莫学长生去,仙方误杀君。那将薤上露,拟待鹤边云。矻矻皆烧药,累累尽作坟。不如来饮酒,闲坐醉醺醺。批判迷信长生之术,以“薤上露”喻人生短暂,“鹤边云”喻仙界缥缈,直指修仙的虚妄——露珠易逝,云鹤难追,世人却“矻矻烧药”(苦苦炼丹),最终“累累作坟”,徒然送命。诗人以犀利的比喻揭穿方术的欺骗性,主张“活在当下”的现世哲学,“醉醺醺”的闲适与“烧药作坟”的愚昧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其唯物主义思想与对生命本质的清醒认知。第六首诗句:莫上青云去,青云足爱憎。自贤夸智慧,相纠斗功能。鱼烂缘吞饵,蛾焦为扑灯。不如来饮酒,任性醉腾腾。讽喻仕途的险恶,“青云”喻指官场高位,“足爱憎”揭露其充斥党争倾轧的本质:官僚们自夸智慧、争功诿过,如同“鱼吞饵”“蛾扑灯”般,因贪欲而自取灭亡。诗人用自然界的悲剧隐喻人类的功利之争,“任性醉腾腾”的率性与“青云爱憎”的虚伪形成对立,既批判封建官僚体系的腐朽,也表达对自由人格的向往,其愤世嫉俗之情借酒神精神喷薄而出。第七首诗句:莫入红尘去,令人心力劳。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且灭嗔中火,休磨笑里刀。不如来饮酒,稳卧醉陶陶。总括对世俗纷争的厌倦,“红尘”泛指人间名利场,“蜗角相争”化用《庄子》典故,讥讽世人因微不足道的利益(如蜗牛触角般渺小)耗尽心力,所得不过“牛毛”之微。“嗔中火”“笑里刀”直指人性的贪婪与虚伪:既需克制怒火,又需防人暗箭。诗人以“稳卧醉陶陶”的姿态拒绝卷入纷争,其“避世”表象下,是对盛唐之后社会价值观崩塌的深刻失望,饮酒遂成为一种消极却清醒的精神突围。这组诗以“不如来饮酒”为核心句式,形成回环往复的咏叹调,通过对隐者、农夫、商人、征夫、方士、官僚、俗人七种人生路径的否定,构建起“人生皆苦,唯酒可解”的精神逻辑。白居易以乐府诗的通俗笔法,将社会各阶层的生存困境纳入笔下,既延续其“新乐府”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又融入中唐文人普遍的幻灭感——当理想主义褪色,饮酒便成为对抗虚无的无奈选择。全诗语言浅白如民歌,却字字直击现实痛点,在“及时行乐”的表象下,深藏对时代病痛的深沉忧思。
上一篇:唐·白居易《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