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én
pàn
guān

朝代:唐作者:岑参浏览量:1
西
xíng
shū
wèi
dōng
wàng
shí
huán
zhōng
fēng
xuě
lián
tiān
shā
shān
èr
nián
lǐng
gōng
shì
liǎng
guò
yáng
guān
xiāng
jiàn
bié
lái
tóu
bān

译文

往西前行已经很远了,仍然没有穷尽之时,回首东望又不知何时才能返回家乡。成天面对的都是狂风和暴雪,放眼望去直达天际的是连绵重叠的沙漠和山丘。我从事公职已历两年,曾两度经过阳关。想念你却见不得你,分别之后,我的头发都已经斑白了。

逐句剖析

"西行殊未已":往西前行已经很远了,仍然没有穷尽之时,

# 殊:甚。

"东望何时还":回首东望又不知何时才能返回家乡。

"终日风与雪":成天面对的都是狂风和暴雪,

"连天沙复山":放眼望去直达天际的是连绵重叠的沙漠和山丘。

"二年领公事":我从事公职已历两年,

# 领公事:从事公职。

"两度过阳关":曾两度经过阳关。

# 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南,是通往西域的要隘。,度:次。

"相忆不可见":想念你却见不得你,

"别来头已斑":分别之后,我的头发都已经斑白了。

# 头已斑:指头发变得斑白。斑:斑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寄宇文判官》为唐代诗人岑参所作的五言律诗。此诗为寄赠友人之作,开篇先叙写在西域的漂泊光阴与艰苦单调的任职环境;末句则以鬓发斑白之态,抒发对友人及家乡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于平实中显真情,字里行间满是难以抑制的悲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岑参(715?~ 769?),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天宝进士,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两度出塞,边塞生活的体验极为丰富和充实,是盛唐书写边塞题材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其与高适并称为“高岑”。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景象。诗歌风格上,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调雄奇瑰丽。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玄宗天宝八载(750年),作者担任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的掌书记,这是他首次出塞。彼时他满怀报国豪情,渴望在军旅生涯中开拓前路,然而未能得志,心境难免压抑。于是在次年写下这首诗寄给友人,希望借此排遣心中愁绪。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寄赠诗。描绘了诗人在西行边塞的旅途情景,营造出塞外风雪连天、沙山连绵的艰苦氛围,体现了诗人长期在外的羁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友人宇文判官的牵挂,以及对时光悄然流逝的感慨。

2. 分段赏析

首联“西行殊未已,东望何时还”,开篇直接点明诗人正在西行且行程未止,向东遥望故乡,却不知何时才能返回,表达出强烈的思乡之情,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描绘了诗人途中所见的塞外风光,整日里狂风呼啸、大雪纷飞,黄沙与山峦接连天际,渲染出边塞环境的恶劣与旅途的艰辛,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故乡的思念。颈联“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诗人叙述自己两年来忙于公事,两次经过阳关,侧面反映出其在塞外的羁旅生活,透露出一种身不由己的无奈,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尾联“相忆不可见,别来头已斑”,诗人直抒胸臆,表达对友人宇文判官的深切思念,因不能相见而心生惆怅,而分别后的时光已悄然流逝,头发都已斑白,这种感慨将思念之情推向了高潮,也表达出对时光易逝的无奈。

3. 作品点评

全诗语言质朴无华,情感却真挚动人。开篇先叙写在西域漂泊的蹉跎岁月,以及工作环境的艰苦与单调;结尾则以头发斑白的细节,点明对友人的牵挂,更寄托着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整首诗于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浓浓的真情,将那份难以抑制的哀伤之情自然流露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边塞生活的辛苦和对挚友与故乡的想念,非亲身经历过,很难真正体会。岑参有多首诗作,是赠给宇文判官的。……他一方面用诗作表达对好友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对宇文判官忙碌与奔波的描写,间接反映出自己在边疆生活的写照。那些“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心情,唯有同样经历过西域寒雪的人才懂。

不详台湾作家张曼娟《边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皇甫冉《秋日东郊作》

下一篇:唐·王维《赠裴旻将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