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īng
nán
bīng
shǐ
使
tài
cháng
qīng
zhào
gōng
shí
dāo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tài
cháng
lóu
chuán
shēng
áo
cáo
wèn
bīng
guā
kòu
xià
láo
chū
lìng
bēn
fēi
bǎi
sōu
měng
jiāo
shòu
fēn
téng
táo
bái
hán
chéng
zhù
jǐn
páo
xuán
dōng
shì
guó
dāo
zhuàng
shì
duǎn
tóu
máo
píng
xuān
qiào
tiān
wèi
gāo
fān
fēng
zhuǎn
háo
bīng
xuě
dàn
shāng
āi
náo
juān
cuò
yīng
gāo
máng
è
yíng
qiū
tāo
guǐ
piē
liè
kēng
háo
cāng
shuǐ
shǐ
使
zhě
mén
chì
tāo
lóng
guó
rén
diào
áo
ruì
gōng
huí
shǒu
yán
láo
fēn
kǔn
jiù
shì
yòng
xián
háo
zhào
gōng
gāo
lǎn
huán
jié
pèi
xiāng
zhōng
shǐ
wàn
suì
chí
zhī
tiān
jūn
luàn
jūn
shǔ
jiāng
xiàn
线
zhēn
shuǐ
jīng
cén
dàn
wán
xīn
wèi
zéi
chén
è
xiū
gàn
chī
mèi
wǎng
liǎng
wèi
ěr
yāo
yāo
luàn
lǐng
gǎn
xīn
yòng
zhī
gāo
cháng
jiàn
tiān
jiē
guāng
yīng
xióng
shí
bǎo
dāo
liáo
dān
qīng
wǎn
zhuǎn
lín
guāng
máng
liù

译文

太常的楼船喧闹轰鸣,将士们奉命征讨敌寇,直逼下牢关隘。将领号令一出,百艘战船疾驰如飞,凶寇如蛟龙猛兽般四散奔逃。白帝城寒风凛冽,身披锦袍的将军驻守于此,严冬中展示胡国宝刀。勇士们身着短衣,头戴虎皮,倚栏拔刀,气势直冲云霄。狂风呼啸,日月颠倒,冰雪覆盖的山林间,哀猿悲鸣。刀身镶嵌碧玉,涂抹鸊鹈膏,刀刃如秋日波涛般寒光凛冽。鬼魅逃离战壕,苍水使者手持赤色绦带,威严不可侵犯。龙伯国的巨人停止垂钓巨鳌,芮公回首忧国,面容憔悴。分派将领拯救乱世,任用贤能,赵公昂首高歌,气度非凡。佩玉环鸣,始终如一,誓以宝刀护卫天子,万世不移。愿为君王理清乱局,如蜀江细流般坚定绵长。荆楚之地虽小,平叛之心不灭,逆臣贼子休想扰乱纲纪。鬼怪魍魉不过是虚张声势,妖邪之辈岂敢猖狂。此刀却自有威仪,高低得宜。虽不似长剑需倚天而立。可叹光禄英雄平息战乱,唯有大食(阿拉伯)宝刀堪与此刀媲美。刀身纹饰如麒麟宛转,光芒照耀天地,不染一丝尘埃。

逐句剖析

"太常楼船声嗷嘈":太常的楼船喧闹轰鸣,

# 嗷嘈:指声音喧闹、杂乱。

"问兵刮寇趋下牢":将士们奉命征讨敌寇,直逼下牢关隘。

# 下牢:楚地有上、下牢。,趋:一作超。,刮:削,消灭。

"牧出令奔飞百艘":将领号令一出,百艘战船疾驰如飞,

# 牧出令奔:州牧出县令奔。意谓当地官吏出而迎候。

"猛蛟突兽纷腾逃":凶寇如蛟龙猛兽般四散奔逃。

"白帝寒城驻锦袍":白帝城寒风凛冽,身披锦袍的将军驻守于此,

# 驻锦袍:谓驻满锦绣战袍的战士。,白帝寒城:指夔州城。

"玄冬示我胡国刀":严冬中展示胡国宝刀。

# 示:给人看。,玄冬:冬天。

"壮士短衣头虎毛":勇士们身着短衣,头戴虎皮,

# 头虎毛:头蒙虎皮。,壮士:指舞刀之人。

"凭轩拔鞘天为高":倚栏拔刀,气势直冲云霄。

# 天为高:言刀光上闪。,拔鞘:指拔刀出鞘。,凭轩:凭倚着战车。

"翻风转日木怒号":狂风呼啸,日月颠倒,

# 木:一作水。

"冰翼雪淡伤哀猱":冰雪覆盖的山林间,哀猿悲鸣。

# 淡:犹动也。,雪:一作云。,翼:飞意。

"镌错碧罂鸊鹈膏":刀身镶嵌碧玉,涂抹鸊鹈膏,

# 鸊鹈膏:脂膏名至毒可以用来涂刀。,罂:长颈瓶用以盛膏。,镌错:镌刻磨错。

"铓锷已莹虚秋涛":刀刃如秋日波涛般寒光凛冽。

# 虚:一作灵。,铓锷:一作铦锋。

"鬼物撇捩辞坑壕":鬼魅逃离战壕,

# 辞坑壕:越壕堑而去。辞,一作乱。

"苍水使者扪赤绦":苍水使者手持赤色绦带,威严不可侵犯。

"龙伯国人罢钓鳌":龙伯国的巨人停止垂钓巨鳌,

# 罢:停止。

"芮公回首颜色劳":芮公回首忧国,面容憔悴。

# 颜色劳:神色忧劳。,芮公:称荆南节度使卫伯玉。

"分阃救世用贤豪":分派将领拯救乱世,任用贤能,

# 阃:一作壶。

"赵公玉立高歌起":赵公昂首高歌,气度非凡。

"揽环结佩相终始":佩玉环鸣,始终如一,

# 揽环结佩:揽刀环而结佩之。

"万岁持之护天子":誓以宝刀护卫天子,万世不移。

# 持之:指持大食刀。,万岁:对天子而言有久长之意。

"得君乱丝与君理":愿为君王理清乱局,

"蜀江如线如针水":如蜀江细流般坚定绵长。

# 如针水:一作针如水。

"荆岑弹丸心未已":荆楚之地虽小,平叛之心不灭,

"贼臣恶子休干纪":逆臣贼子休想扰乱纲纪。

# 干纪:违犯法纪。

"魑魅魍魉徒为耳":鬼怪魍魉不过是虚张声势,

# 魅:怪物。,魑:山神。

"妖腰乱领敢欣喜":妖邪之辈岂敢猖狂。

"用之不高亦不庳":此刀却自有威仪,高低得宜。

"不似长剑须天倚":虽不似长剑需倚天而立。

"吁嗟光禄英雄弭":可叹光禄英雄平息战乱,

# 英雄弭:言其雄略足以平乱。

"大食宝刀聊可比":唯有大食(阿拉伯)宝刀堪与此刀媲美。

"丹青宛转麒麟里":刀身纹饰如麒麟宛转,

# 宛转:随顺变化。

"光芒六合无泥滓":光芒照耀天地,不染一丝尘埃。

# 泥滓:指泥渣。,六合:指天地四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出自唐代诗圣杜甫之手。彼时,社会动荡,群盗肆虐,百姓深陷困苦。在此背景下,杜甫创作了此诗。诗中,杜甫以其雄浑且富有感染力的笔触,对赵公手中的大食刀予以浓墨重彩的描绘。他盛赞这把宝刀拥有令人惊叹的锋利度,仿佛吹毛立断,更渲染其具备驱鬼除怪的神秘威力,营造出一种奇幻而震撼的氛围。杜甫借对宝刀的歌颂,实则寄托了深切的期望,盼望着身为荆南兵马使的赵公,能如同这把宝刀一般刚劲锐利,在平叛战场上大显身手,迅速且有力地铲平四处为患的群盗之乱,还世间以太平,救百姓于水火。此诗不仅展现了杜甫高超的诗歌技艺,更体现出他对国家命运、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诞生于大历元年(766年)寒冬之际,彼时杜甫正羁旅于蔡州。这一年的冬天,杜甫在夔州与赵公偶然相遇。在彼此的交流中,赵公向杜甫展示了一把来自大食国的宝刀。此刀造型独特、工艺精湛,瞬间吸引了杜甫的目光。面对如此稀世珍宝,又联想到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群盗肆意横行,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的现实状况,杜甫感慨万千,遂挥笔写下了这首《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借由对这把宝刀的赞美,抒发内心对国家安定、百姓安居的深切期盼。​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体裁为歌行体诗歌,题材属于咏物与战争。诗中描绘大食刀的锋利与神奇威力,借咏刀表达了诗人杜甫渴望赵公能如宝刀般强劲有力,迅速平定群盗之乱,体现出杜甫深切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国家安定、百姓安宁的热切期盼。

2. 写作手法

夸张:诗中用“吹毛立断”这类夸张性的表述,来形容大食刀的锋利程度,将宝刀的锐利效果放大化,给读者强烈的感官冲击,突出宝刀的不凡。渲染:对宝刀驱鬼除怪威力的描述,不断铺陈渲染,如描绘刀身散发的寒光、刀挥动时的呼啸之声等,构建出奇幻的氛围,增添了宝刀的神秘色彩。托物言志:杜甫表面上是在歌颂大食刀,实则借宝刀刚劲锐利的特点,表达对赵公的期望,希望他能像宝刀一样,在平叛中发挥关键作用,实现国家的安定,委婉而有力地抒发了自己的爱国之情与对太平的渴望。

3. 分段赏析

《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出自唐代诗圣杜甫之手。开篇之际,杜甫便展现出非凡的立意。他巧妙运用以动衬静之法,描绘周遭环境的动态场景,以此衬托出当时国家在动荡局势下对安定的强烈渴望,从侧面凸显国力的衰微与亟待重振的迫切。​诗中,杜甫巧用典故,借古喻今,生动且有力地表达出平定叛乱的坚定决心与强大力度,使诗歌的情感与内涵更具深度与厚重感。而“吁嗟光禄英雄弭,大食宝刀聊可比”这句尤为出彩,成为诗中最为人传颂的名句。句中的“大食宝刀”,即闻名全球的大马士革宝刀。此句不仅高度赞扬了阿拉伯民族精湛绝伦的铸刀技艺,更从侧面反映出他们卓越的劳动能力,为诗歌增添了独特的异域风情与文化底蕴。​在诗歌结尾处,杜甫将笔触聚焦于大食宝刀。通过对宝刀的细致描绘,进一步烘托出唐朝军队的英勇威武。仿佛在这把宝刀的映照下,唐朝军队能够轻易做到“丹青宛转麒麟里,光芒六合无泥滓”,寓意着军队凭借如宝刀般的锐利,扫平一切叛乱,让世间重归太平,展现出一幅充满希望与力量的宏大画卷。整首诗不仅彰显了杜甫高超的诗歌创作技艺,更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以及对平定叛乱、恢复太平的热切期盼。

4. 作品点评

《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极具艺术价值。杜甫开篇以独特视角,借动静结合之法,奠定凝重基调,凸显时代困境。诗中典故运用精妙,深刻传达平叛决心。对大食宝刀的描写堪称神来之笔,既展现阿拉伯铸刀技艺,又借此烘托唐军威武。全诗彰显杜甫深厚诗艺,饱含爱国忧民情怀,在其诗作中别具一格,读来令人心潮澎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江夏送张丞》

下一篇:唐·元结《二风诗十篇·治风诗五篇(其四·至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