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ǐ
使
yuàn
zhōng
xīn
zāi
bǎi
shù
chéng
shí
yún

朝代:唐作者:岑参浏览量:1
ài
ěr
qīng
qīng
gēn
lái
céng
tái
shàng
zhòng
liú
xiàng
zhōng
zāi
cuì
mén
liǔ
kuáng
huā
xiào
yuàn
méi
chóu
suì
wǎn
shuāng
néng
cuī

译文

因为喜爱你那青葱的秀色,所以把你移种到这个地方来。不曾被植种于御史台中,只能栽于这沙漠之中。柏树傲视那叶片脆弱易折的门前柳树,嘲笑那花朵滥放媚俗的院内梅花。不用发愁岁月已近冬日,那些寒霜冷露哪里能令柏树摧损呢。

逐句剖析

"爱尔青青色":因为喜爱你那青葱的秀色,

"移根此地来":所以把你移种到这个地方来。

"不曾台上种":不曾被植种于御史台中,

# 台:指御史台。汉代御史府中多植柏树,后因称御史台为柏台或柏府。

"留向碛中栽":只能栽于这沙漠之中。

# 碛:沙漠。

"脆叶欺门柳":柏树傲视那叶片脆弱易折的门前柳树,

"狂花笑院梅":嘲笑那花朵滥放媚俗的院内梅花。

"不须愁岁晚":不用发愁岁月已近冬日,

"霜露岂能摧":那些寒霜冷露哪里能令柏树摧损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使院中新栽柏树子呈李十五栖筠》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赞美柏树枝叶青翠,深植沙漠,不惧霜露,刚毅顽强,朴实无华的品性,暗喻诗人不屈不挠、立志在边疆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全诗借物抒怀,写得形神兼备、贴切周全、鲜活生动,展现了精湛的艺术造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岑参(715?~ 769?),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天宝进士,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两度出塞,边塞生活的体验极为丰富和充实,是盛唐书写边塞题材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其与高适并称为“高岑”。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景象。诗歌风格上,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调雄奇瑰丽。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写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载)。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新栽柏树的青翠色泽,及其被从他处移来、不种于高台而栽在沙漠的境遇,赞其叶胜门柳、笑对院梅,不惧霜露。借柏树坚韧不屈的品性,表达诗人对顽强精神的推崇,及自身扎根边疆、不畏艰难的志向。

2. 写作手法

拟人:“脆叶欺门柳,狂花笑院梅”中,“欺”“笑”本是人的动作神态,这里用来描写柏树的叶与花,赋予柏树以人的情态,生动展现出柏树胜过柳、梅的生机与自信,突出其坚韧不凡的品格。倒装:“脆叶欺门柳,狂花笑院梅”存在倒装。正常语序应为“脆叶门柳欺,狂花院梅笑”,诗人将“门柳”“院梅”置于“欺”“笑”之后,通过语序颠倒,突出柏树的叶、花对柳、梅的超越,强化柏树的生机与自信,凸显其不凡品性。反衬:以美衬丑,“脆叶欺门柳,狂花笑院梅”中,诗人以“门柳”“院梅”作为衬托对象,通过柏树的“脆叶”对柳的“欺”、“狂花”对梅的“笑”,突出柏树的生机盎然与自信不凡。柳、梅常被视为美好意象,此处却以柏树对它们的超越,反衬出柏树不媚俗、坚韧卓然的品性,使柏树的形象更鲜明突出。

3. 分段赏析

首联叙述移栽柏树的缘由,言辞十分质朴、清雅,颇有古雅之风。“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以这般宁静、悠然的笔触开篇,让人仿佛置身酷热夏日,躲进柏树浓荫里,一股清爽之意遍布全身,令人倾心向往。颔联“不曾台上种,留向碛中栽”是诗人对这株柏树境遇的感慨,显然这是诗人借物自比,自己未能在朝廷任职,只得在边塞勤恳效力。其实,柏树无论种在何处,那“青青”翠色始终不变,正如诗人无论身居高位还是身处边塞,都能时刻以报国为使命,其高尚气节如翠柏般常青,多年后仍能荫护后人。颈联“脆叶欺门柳,狂花笑院梅”两句运用拟人和倒装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身居高位却不注重自我修养、不为国为民,只知粉饰言辞讨好上级、相互倾轧夺权的卑劣之徒的轻视与嘲讽。尾联“不须愁岁晚,霜露岂能摧”,赞美柏树四季常青的优良品性,足以傲视严寒。同时也是诗人表明心志,体现出任何挫折困难都无法消磨自己一心报国的志向。

4. 作品点评

全诗清新雅致,颇有建安风骨的气韵。开篇写移栽的缘由,满含对柏树青葱本色的赞美;接着感叹柏树的境遇,又蕴含对它不嫌弃沙漠之地、依旧茁壮成长的敬佩;转而贬抑杨柳与梅花的浅俗纤弱,更衬托出柏树的不凡;最后彰显柏树耐经严寒的本性。全诗的意境也随柏树品质的升华而登上更高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禅房怀友人岑伦》

下一篇:唐·王维《辋川集·斤竹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