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婵娟罗浮月":婵娟明媚的罗浮山月,
"摇艳桂水云":摇艳飘荡的桂林水上云。
"美人竟独往":高尚尊贵的你竟然独自前往,
"而我安得群":而我怎么能够与众人一起。
"一朝语笑隔":一朝语笑相隔
"万里欢情分":欢乐情谊万里分离。
"沉吟彩霞没":彩霞飘落的时候沉吟你的诗句,
"梦寐群芳歇":群芳歇息时刻梦见你的身影。
# 群:一作琼。
"归鸿渡三湘":在归鸿渡过三湘的时候,
"游子在百粤":你这个游子正在百粤地区。
"边尘染衣剑":边疆的尘土染污了你的衣剑,
"白日凋华发":白日凋零了你的华发。
"春风变楚关":春风绿了楚关,
# 风:一作气。
"秋声落吴山":秋声落满吴山,你一去就快一年了。
"草木结悲绪":草木凋零百结悲绪,
"风沙凄苦颜":风沙凄苦萧瑟了容颜。
"朅来已永久":感觉你已经离开很久了,
"颓思如循环":颓萎的思绪如日月循环。
"飘飘限江裔":飘飘然局限于江边,
# 飘:一作飖。
"想像空留滞":想像留滞空空。
"离忧每醉心":离忧每每使心沉醉麻木,
"别泪徒盈袂":别泪盈盈落满衣袂。
"坐愁青天末":坐在青天的尽头发呆生愁,
"出望黄云蔽":出望天空黄云蔽日。
"目极何悠悠":目极悠悠,了望何处,
"梅花南岭头":南岭山头梅花开满了枝头。
# 南:一作遍。
"空长灭征鸟":天空如此遥远,征鸟难还,
# 征:一作去。,空长:一作长空。
"水阔无还舟":山水如此辽阔,无有归舟。
"宝剑终难托":宝剑难以寄托,
"金囊非易求":金囊也不容易索求。
"归来傥有问":你回来以后想寻找我的话,
# 傥:一作倘。
"桂树山之幽":我在桂树山之幽。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婵娟罗浮月,摇艳桂水云”以景起兴,描绘了罗浮山那明媚的月亮,以及桂水上飘荡摇曳的云彩,营造出一种空灵优美的氛围。“美人竟独往,而我安得群”,“美人”指代友人岑伦,写出友人独自离去,自己内心顿感孤独,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一朝语笑隔,万里欢情分”,说明自友人离开后,往日的谈笑欢乐都被距离阻断,曾经相聚的欢乐情谊也被分隔万里,进一步强化了分离后的惆怅。“沉吟彩霞没,梦寐群芳歇”,写诗人沉浸在对友人的思念中,看着彩霞消失,就连在梦中,美好的事物(或许象征与友人共处的时光)也已消散,突出思念之深。“归鸿渡三湘,游子在百粤”,以归鸿渡湘水,点明友人远游之地在百粤,自己与友人天各一方。“边尘染衣剑,白日凋华发”,看似在说边疆的风尘沾染衣剑,时光流逝催白头发,实则暗示友人在外漂泊的艰辛和时光易逝的感慨。“春风变楚关,秋声落吴山”,从时间角度写季节变换,春风吹过楚关,秋声落在吴山,友人离去已久。“草木结悲绪,风沙凄苦颜”,移情于景,草木似乎都凝结着悲伤情绪,风沙使面容变得凄苦,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悲愁。“朅来已永久,颓思如循环”,强调友人离开时间长久,自己颓废的思绪如同循环一般,挥之不去。“飘飘限江裔,想像空留滞”,说友人漂泊在江边遥远之地,自己只能凭借想象,却无法与友人相聚,更显无奈。“离忧每醉心,别泪徒盈袂”,直接抒发离别的忧愁常常让自己心醉神迷,离别的泪水常常沾满衣袖,将思念之苦推向高潮。“坐愁青天末,出望黄云蔽”,写诗人坐着愁望天边,出门却只见黄云遮蔽,烘托出内心的迷茫和愁绪。“目极何悠悠,梅花南岭头”,极目远眺,视线悠悠无尽,看到南岭头的梅花,以景结情,增添了思念的悠远和孤寂。“空长灭征鸟,水阔无还舟”,鸟儿飞过却不见友人归来,水面辽阔也不见友人的归舟,进一步强化了等待的无望。“宝剑终难托,金囊非易求”,两句含义较隐晦,或暗示理想抱负难以托付实现,生活也并非顺遂。“归来倘有问,桂树山之幽”,告知友人如果归来询问自己,可到桂树山的幽静之处寻找,在思念中又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味。
上一篇:唐·司空图《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