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ǎng
chuān
·
·
jīn
zhú
lǐng

朝代:唐作者:王维浏览量:1
tán
luán
yìng
kōng
qīng
cuì
yàng
lián
àn
shāng
shān
qiáo
rén
zhī

译文

秀美的竹子映满高峻的山峰,竹子青翠的颜色荡漾在水面的细波上。我悄然无声地踏上了通往商山的道路,即便是经常在此打柴的人也难以寻找到这条路。

逐句剖析

"檀栾映空曲":秀美的竹子映满高峻的山峰,

# 空曲:高峻险要的山峰。,檀栾:秀美貌。诗文中多用以形容竹。典出汉枚乘《梁王菟园赋》:“修竹檀栾,夹池水,旋菟园,并驰道。”

"青翠漾涟漪":竹子青翠的颜色荡漾在水面的细波上。

# 涟漪:被风吹起的水面波纹。

"暗入商山路":我悄然无声地踏上了通往商山的道路,

# 商山路:商山,山名。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地形险阻,景色幽胜。秦末汉初四皓(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曾在此隐居。这里以“商山路”代指通向隐居之地的路。

"樵人不可知":即便是经常在此打柴的人也难以寻找到这条路。

# 樵人:打柴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辋川集·斤竹岭》是唐代王维创作的五言绝句。此诗以模仿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构思,吟咏归隐之志。《桃花源记》中,武陵渔夫经过“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眼前“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诗人写到通往斤竹岭的路“檀栾映空曲,青翠漾涟漪”,把桃树替换成了青竹。前两句绘景,后两句表意,先描绘檀栾青竹与水面涟漪之景,营造幽静氛围,后写商山路连樵夫都不知,突出其幽僻。此诗意境静谧幽远,诗画合一,尽显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山水田园诗。描绘了斤竹岭空曲处檀栾青竹倒映、青翠之色漾于涟漪的幽静迷人之景,以及通向商山那连樵夫都不知的隐秘小路,借山林幽僻景色,表达了诗人淡泊的心境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檀栾映空曲,青翠漾涟漪”,诗人通过描写檀栾青竹在空曲处的倒影,以及其青翠之色在水面上荡漾的景象,借这清幽美丽的山水之景,抒发了自己内心对这种宁静环境的喜爱和向往,含蓄地传达出一种淡泊的心境。动静结合:“檀栾映空曲”描绘了静止的青竹倒映在空曲处的画面,是静景;“青翠漾涟漪”则写出了青竹的颜色在水面泛起涟漪,呈现出动态之美。动静结合,使所描绘的画面更加生动鲜活,富有层次感。用典:此诗在构思上模仿陶渊明《桃花源记》,将《桃花源记》中桃花林的描写替换为青竹,渔人找不到桃花源的路换成樵夫不知商山路,虽语词不同,但旨意相似,通过用典,表达了诗人的归隐之志,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3. 分段赏析

首句“檀栾映空曲”,“檀栾”生动描绘出竹子修长秀美的姿态,“映空曲”则展现出竹子倒映在高峻险要的山峰间,营造出一种空灵清幽的静态画面,奠定了全诗静谧的基调。次句“青翠漾涟漪”,由静转动,将竹子的青翠之色与水面的涟漪相结合,青翠的竹子色彩在涟漪中荡漾开来,让画面鲜活灵动,给人以美的享受,也进一步渲染出此地的清幽与宁静,诗人对这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蕴含其中。第三句“暗入商山路”笔锋一转,将视角延伸至一条隐秘通往商山的小路,“暗入”二字,增添了小路的神秘与幽僻之感。尾句“樵人不可知”,通过樵夫都不知道这条小路,从侧面有力地烘托出斤竹岭环境的人迹罕至,强化了此地的幽远意境,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远离尘嚣、静谧生活的向往与沉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摹写竹深处,正不在雕琢。

明顾可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岑参《使院中新栽柏树子呈李十五栖筠》

下一篇:唐·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