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
guò
lǒng
shān
zhōng
chéng
wén
pàn
guān

朝代:唐作者:岑参浏览量:1
驿
guò
驿
驿
xīng
liú
píng
míng
xián
yáng
lǒng
shān
tóu
lǒng
shuǐ
tīng
lìng
rén
chóu
shā
chén
hàn
níng
diāo
qiú
西
lái
shuí
jiā
dào
xīn
fēng
hóu
qián
yuè
ān
西
shàng
tíng
liú
yóu
wèi
dào
lái
shí
zài
西
zhōu
shí
guò
shā
zhōng
zhāo
fēng
xiū
zǒu
suì
shí
zhōng
jiē
xuè
liú
wàn
fèng
wáng
shì
shēn
suǒ
qiú
zhī
sài
yuán
wèi
móu
shān
kǒu
yuè
chū
xiān
zhào
guān
chéng
lóu
liú
sōng
fēng
jìng
xiāng
sōu
liú
bié
jiā
lài
guī
mèng
shān
sài
duō
yōu
zi
qiě
xié
shǒu
chóu
qián
xiū

译文

一个驿站又是一个驿站,驿骑疾驰有如流星一般。黎明时分从那长安出发,傍晚已经越过陇山之颠。陇水声声令人不忍去听,呜呜咽咽多么使人愁烦。一路风沙尘土扑满马汗,晨昏雾气露水打湿衣衫。那西方驰来了谁家男儿,自说是新近里立功封官。上月间从安西启程出发,一路上不停留急把路赶。都护现在尚未到达驻地,出发时还在那西州旁边。十天间越过了浩瀚沙漠,狂风吹起沙土从早到晚。战马行走在那碎石道上,四蹄磨出鲜血洒在路间。置身万里之外报效朝廷,自己并无任何追求贪恋。并非不知边塞艰难辛苦,岂是为了妻子儿女打算。边塞山口明月正在升起,月光先已照上高高城关。溪水声声伴着松涛阵阵,在静夜里飕飕刮过耳边。离家之仿只靠归梦排解,关山塞外离忧萦绕心间。愿与为友携手同赴国事,不愁那前方的征途漫漫。

逐句剖析

"一驿过一驿":一个驿站又是一个驿站,

# 驿:驿站,古时驿道上每隔一段距离设一驿站,为往来官员歇息换马之所。

"驿骑如星流":驿骑疾驰有如流星一般。

# 驿骑:乘骡马传送公文的人。这里指乘马赴边的诗人。

"平明发咸阳":黎明时分从那长安出发,

# 咸阳:秦都咸阳,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此借指唐都长安。,平明:天亮的时候。

"暮及陇山头":傍晚已经越过陇山之颠。

"陇水不可听":陇水声声令人不忍去听,

"呜咽令人愁":呜呜咽咽多么使人愁烦。

# 呜咽:流水声若断若续。

"沙尘扑马汗":一路风沙尘土扑满马汗,

"雾露凝貂裘":晨昏雾气露水打湿衣衫。

# 貂裘:貂皮袍子。貂,一种动物,皮料珍,最能御寒。

"西来谁家子":那西方驰来了谁家男儿,

# 子:男儿。

"自道新封侯":自说是新近里立功封官。

# 新封侯:指是时宇文氏新任判官。

"前月发安西":上月间从安西启程出发,

# 安西:指安西节度使治所龟兹镇(今新疆库车)。,前月:上月。

"路上无停留":一路上不停留急把路赶。

"都护犹未到":都护现在尚未到达驻地,

# 都护:指高仙芝。唐高宗时于龟兹置安西都护府,设都护一人,总领府事。玄宗时更置安西节度使,治所在安西都护府,节度使例兼安西都护,故称安西节度使为都护。

"来时在西州":出发时还在那西州旁边。

# 西州:治所在今新疆吐鲁番东南哈拉和卓。

"十日过沙碛":十天间越过了浩瀚沙漠,

# 沙碛:指沙漠、戈壁。

"终朝风不休":狂风吹起沙土从早到晚。

# 终朝:从早到晚。

"马走碎石中":战马行走在那碎石道上,

"四蹄皆血流":四蹄磨出鲜血洒在路间。

"万里奉王事":置身万里之外报效朝廷,

# 奉:接受并执行。

"一身无所求":自己并无任何追求贪恋。

"也知塞垣苦":并非不知边塞艰难辛苦,

# 塞垣:边关城墙。

"岂为妻子谋":岂是为了妻子儿女打算。

"山口月欲出":边塞山口明月正在升起,

"先照关城楼":月光先已照上高高城关。

# 关:陇山下有陇关,又名大震关。

"溪流与松风":溪水声声伴着松涛阵阵,

"静夜相飕飗":在静夜里飕飕刮过耳边。

# 飕飗:象声词。风雨声。飗:一作飕。

"别家赖归梦":离家之仿只靠归梦排解,

# 赖:依靠。,家:一作来。

"山塞多离忧":关山塞外离忧萦绕心间。

# 离忧:别离之忧。

"与子且携手":愿与为友携手同赴国事,

# 携手:比喻互勉共进。,子:这里指宇文判官。

"不愁前路修":不愁那前方的征途漫漫。

# 修:长。一作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出自唐代诗人岑参之手,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前六句,诗人讲述离开长安后,一路西行的所见所感。中间十六句,描写路途中与宇文判官相遇的具体情形。结尾八句,则围绕夜宿陇山的经历展开。这首诗对宇文判官舍身报国、不计个人得失的高尚品格予以赞美,同时借景与事,抒发了积极乐观、无所畏惧的情怀。整首诗用词质朴平实,字里行间饱含深厚而诚挚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岑参(715?~ 769?),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天宝进士,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两度出塞,边塞生活的体验极为丰富和充实,是盛唐书写边塞题材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其与高适并称为“高岑”。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景象。诗歌风格上,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调雄奇瑰丽。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岑参任职右威卫录事参军,随后受任充任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的掌书记。为赶赴安西履职,岑参踏上行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便是他在西行赴任途中,有感而发创作的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边塞题材诗。诗歌借诗人初过陇山途中的种种见闻与经历,生动地勾勒出一幅边塞生活图景。开篇描绘诗人离京西行,从咸阳奔赴陇山,借助“驿骑如星流”等词句,尽显行程的紧迫,又以“陇水呜咽”营造出忧愁氛围,表达行役之苦与思乡之情。​途中遇见宇文判官,借“沙尘扑马汗”等描写,刻画了一位鞍马劳顿的戍边骑者形象。通过宇文判官的讲述,从天气、路况等多个角度,展现了边塞环境的艰苦,又以“万里奉王事”等语句,彰显出戍边将士的爱国情怀与奉献精神。​最后,借“山口月”“溪流松风”等陇山夜景,烘托诗人的离忧,而“不愁前路修”又表达出积极面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尽显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

2. 写作手法

比喻:“驿骑如星流”将飞驰的驿骑比作流星,形象展现驿骑速度之快及诗人奔赴边关的急切心情。这种比喻使抽象的速度变得直观可感,让读者如临其境。情景交融:通过“溪流与松风”描绘陇山夜景,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自然地烘托出诗人远离家乡的 “离忧”,“别家赖归梦,山塞多高忧”承上两句夜景写愁怀,让景与情相互交融,增强情感的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全诗层次分明,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部分:开篇六句,描述诗人离开长安,一路西行的情景;中间十六句,讲述途中与宇文判官相遇,并借交谈描绘边地景象;末尾八句,则围绕夜宿陇山的经历与心境展开。​开篇六句:从诗人离京奔赴边关写起,“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既突出路程遥远,又展现行进速度之快,“如星流”的比喻,将驿骑疾驰的画面生动呈现。“平明发咸阳,暮到陇山头”进一步强调行程的紧张与路途的漫长。随后“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诗人抵达陇山,听到陇水的声音,引发思乡情绪,传递出行役之苦。这六句紧扣诗题“初过陇山”,奠定了全诗急切且悲慨的基调。​中间十六句:描绘出一位在风沙与雾露中奔波的骑者形象,为“西来谁家子”的出现做足铺垫。当骑者自报“新封侯”时,其兴奋与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使诗歌格调从之前的“愁”转变为昂扬。此后宇文判官自述经历,“前月发安西”等八句,从路程、天气、路况等多个角度,细致描绘边塞的艰苦。即便如此,“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岂为妻子谋”等语句,彰显出戍边将士舍小家为国家的高尚情怀,表达诗人对他们的认可与钦佩。​最后八句:描绘出陇山苍凉荒寒的夜景,烘托出诗人的“离忧”。“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直抒胸臆,真切体现诗人远离家乡的愁苦。然而,结尾“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情绪一转,呼应诗题中的“呈”字,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结束全诗。

4. 作品点评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主要围绕初过陇山的行程,将诗人情感的变化与所见所闻巧妙融合。诗中既有奔赴边塞途中的急促紧张,又有对边塞艰苦环境的如实描绘。“不愁前路修”和“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等语句,彰显出诗人和戍边将士报效国家的昂扬斗志。​也因岑参有着亲身的边塞经历,因此诗中对景色、事件与情感的描写,都生动而真实,清晰地勾勒出戍边将士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钟云:如口道(“来时”句下)。钟云:汉魏人边塞语(“四蹄”句下)。谭云:从来作乡梦语奇妙者多矣,为此“赖”字占先(“别家”句下)。

明钟惺《唐诗归》

# 唐云:叙得有法,长篇中亦是足采。

清张鸣珂《汇编唐诗十集》

#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亦称惊绝。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辋川集·斤竹岭》

下一篇:唐·安麐《三姑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