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昭容紫袖垂":在紫宸殿外,昭容们垂着紫色衣袖,
# 昭容:女官的品阶。
"双瞻御座引朝仪":两两相对,瞻望着御座,引领着朝见的礼仪。
# 引朝仪:指女官昭容将上朝大臣引入殿中。朝仪:宫人引导,至天祐间始革。
"香飘合殿春风转":春风流转,香气飘满了整个宫殿,
"花覆千官淑景移":美丽的春光移动,繁花覆盖着众多官员。
# 淑景:美好的景象。
"昼漏希闻高阁报":白天很少听到高阁上传来漏壶报时的声音,
# 希闻:很少听到。希:一作“声”。,昼漏:一种计时的工具。
"天颜有喜近臣知":皇帝脸上有喜悦的神情,只有亲近的大臣才能知晓。
"宫中每出归东省":每次退朝从宫中出来返回门下省等官署,
# 东省:门下省。
"会送夔龙集凤池":(大臣们)都会像夔龙汇聚于凤池一样,共同为朝廷效力。
# 凤池:凤凰池,本是皇宫中的池沼,后以指代朝廷。,集:一作“到”。,夔龙:相传为舜的两位臣子,夔为乐官,龙为谏官,后用以代指忠臣良相。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宫廷题材的七言律诗,借户外昭容、御座、春风飘香、繁花、高阁昼漏、天颜有喜等景象,写出了宫廷早朝退朝的礼仪规范与独特气象,展现出朝廷的威严与有序。
2. 写作手法
烘托:诗中通过对“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官淑景移”的描写,以春风流转带来的香气弥漫整个宫殿,以及繁花覆盖众多官员的景象,极力渲染出宫廷朝会时环境的优雅、氛围的庄重,烘托出宫廷的威严与繁荣气象。细节描写:在“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引朝仪”这两句中,诗人细致刻画了户外昭容垂着紫色衣袖,两两相对瞻望御座并引领朝仪的细节。
3. 分段赏析
“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引朝仪”是描绘紫宸殿外朝仪场景的起始之笔。“户外昭容紫袖垂”,诗人着重刻画了昭容这一宫廷角色,“紫袖垂”的描写,从服饰细节展现出昭容的仪态端庄,紫色衣袖自然下垂,给人一种庄重之感。“双瞻御座引朝仪”进一步描述,“双瞻”生动地呈现出昭容们两两相对,目光恭敬地望向御座的神态,而“引朝仪”则点明她们的职责,引领着整个朝会的礼仪流程,这两句奠定了朝会庄严肃穆的基调,让读者如临其境般感受到宫廷朝仪的规范与威严。“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官淑景移”是对朝会环境氛围的生动渲染。“香飘合殿春风转”从嗅觉和动态角度展开,春风轻拂,殿内香气四溢,“转”字赋予春风灵动之感,仿佛春风在殿内悠悠流转,将香气播散到每一处角落,让整个宫殿都沉浸在这宜人的气息之中。“花覆千官淑景移”则从视觉角度着力,描绘出繁花盛开,花瓣飘落覆盖在众多官员身上的画面,“淑景移”点明了这美好的景象随着时间缓缓推移,既展现出宫廷环境的优美,又暗示朝会时间之长,在花香四溢、繁花覆官的情境下,营造出朝会庄重又不失祥和的氛围。“昼漏希闻高阁报,天颜有喜近臣知”这两句从时间和皇帝神情角度着墨。“昼漏希闻高阁报”,“昼漏”指代白天的时间,“希闻”表明很少听到,说明朝会持续时间久,且氛围安静,几乎听不到高阁上传来的漏壶报时声,突出了朝会的庄重肃穆。“天颜有喜近臣知”,诗人将视角转向皇帝,皇帝脸上的喜悦之情只有身边亲近的大臣能够知晓,“天颜有喜”给整个朝会增添了一种愉悦的色彩,也暗示了皇帝与近臣之间特殊的关系,同时从侧面反映出朝会进展顺利,气氛融洽。“宫中每出归东省,会送夔龙集凤池”两句则是对退朝后官员动向的描述。“宫中每出归东省”,交代了官员们退朝后离开宫廷,返回各自官署(东省在此泛指官员办公之地)的情景,“每出”体现出这是日常朝会结束后的常规行为。“会送夔龙集凤池”运用比喻手法,将官员比作夔龙,把朝廷比作凤池,形象地表达出众多官员如夔龙汇聚于凤池一般,为朝廷效力,展现出朝廷人才济济的景象,也暗示了朝会的目的是为了让君臣共同商讨国家大事,推动朝廷各项事务的运转,升华了诗歌的主题,体现出诗人对朝廷有序运转的赞美。
4. 作品点评
《紫宸殿退朝口号》这首诗依循时间先后,依次描绘了上朝前夕的准备、朝堂之上的庄重朝会以及退朝后的场景。诗中展现出大唐在政治上井然有序、繁荣昌盛的风貌。从昭容引领朝仪,到春风拂殿、繁花覆官的朝会景象,再到退朝后官员各司其职,皆彰显出国家的蓬勃气象。杜甫借诗中内容,淋漓尽致地体现出自己对君主全心全意、尽职尽责的辅佐之意,以及对朝廷清明、国家兴盛的由衷赞美。
# 刘云:从容富丽(“香飘合殿”二句下)。刘云;意外意(“昼漏稀闻”二句下)。
明高棅《唐诗品汇》
# “天颜有喜近臣知”,无限恩幸,有味外味。
明陆时雍《唐诗镜》
# 蒋一梅曰:早朝诗浑雄大雅,有《紫宸殿》、《宣政殿退朝》二诗,固不用和贾至诗矣。周珽曰:李义山《咏淮西碑》云:“言论屡颔天子颐”,虽务奇崛,人臣有不当如此。乘舆轩陛,自不敢正斥。如老杜“天颜有喜近臣知”,可谓知体矣。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舂容瑰丽,却与右丞迥异,自是杜一家语。
明邢昉《唐风定》
# 于扬翊中取景,极其幽细。潜贴冥探,以为鬼斧。不必“阴房鬼火青,坏道哀湍泻”也。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
# 如画。宣政是正衙,紫宸是便殿,故二诗不同。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陆贻典:五、六有讽刺。何义门:首联如画。纪昀:情景宛然,似此写皇家富贵,乃是真从气象上写出。无名氏(甲):流丽端庄,两居其胜。无名氏(乙):浓丽如许,格律不卑,何减《雅》、《颂》?
近现代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
# 可备唐朝典故,诗亦委蛇有风度。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气象似逊《和贾(早朝)》,而委蛇丰度过之。
现代浦起龙《读杜心解》
# 邵云:唐时朝仪,尚可想见(“户外昭容”二句下)。
清杨伦《杜诗镜铨》
# 舂容大雅,何减右丞。此岂可以“村夫子”目之。
清李因培《唐诗观澜集》
# 三、四,写向空际,天际氤氲。第六,婉而隽。
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上一篇:唐·李白《感遇四首》
下一篇:唐·杜甫《得房公池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