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暗萧萧":风雨声萧瑟,天色昏暗,
"鸡鸣暮复朝":在鸡鸣声中,从傍晚一直持续到清晨。
"碎声笼苦竹":细雨淅淅沥沥,声音笼罩着苦竹,
"冷翠落芭蕉":清冷的雨珠打在芭蕉上,使芭蕉更显翠绿,似有翠色滴落。
"水鸟投檐宿":水鸟因雨无处可去,纷纷飞到屋檐下栖息,
"泥蛙入户跳":泥蛙也趁着雨势,跳进屋内蹦跳。
"仍闻蕃客见":诗人还听闻有外国使者求见,
# 蕃客:外国客人,此处应指外国来使。
"明日欲追朝":明天朝廷要追加朝会,自己不得不去参加。
# 追朝:赶朝。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开篇描绘风雨连天的景象,整日整夜不停歇。“鸡鸣暮复朝”承接首句的“暗”字,在风雨昏暗的环境中,难以分辨昼夜,只能依靠鸡鸣来判断早晚时刻,此句生动地传达出诗人烦闷无聊至极的心境,妙不可言。次联继续围绕雨展开,“碎声”描绘出细雨连绵、滴滴答答的声音,“冷翠”则展现出雨中透着丝丝寒意,令人肌肤生凉。“笼”字承接“碎”字,表现出雨声萦绕苦竹的情景;“落”字承接“冷”字,这里的“落”意为“脱落”,即便细雨如丝,经日夜侵蚀,门前的蕉叶也不时掉落。这两句用词精妙,将“暮复朝”的连绵之意表现得淋漓尽致。需注意,“碎声笼苦竹”描绘的是雨声环绕苦竹,“冷翠落芭蕉”则是说芭蕉在雨中似片片冷玉般剥落,后一句实为倒装,与前句对仗,虽字词相对,但表意方式不同,这种手法在杜甫的五律中颇为常见。例如“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前句说即便无风,云也自行飘向塞外,后句表明因月光映照,关前夜晚亮如白昼;又如“水静楼阴直,山昏塞日斜”,前句因“水静”所以“楼阴直”,后句因“塞日斜”故而“山昏”。诗的前两联营造出凄冷的氛围,诗人愁苦的心境隐于字里行间。颈联笔锋一转,描写水鸟和泥蛙,进而引出尾联。水鸟飞至屋檐下,泥蛙爬入屋内,就连习惯栖息在泥水之中的它们,如今也难以忍受,纷纷躲进人家。蛙和鸟虽处境艰难,好歹还有处可避,而诗人却要在风雨中奔赴早朝。前半部分写居家时遭受苦雨的困扰,已尽显艰难,后半部分进一步描述风雨中出行的狼狈,更让人觉得不堪。整首诗围绕苦雨展开,读来满是困苦之境。
上一篇:唐·颜真卿《赠裴将军》
下一篇:唐·鱼玄机《闻李端公垂钓回寄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