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kōng
dòng

朝代:唐作者:张志和浏览量:1
ér
rán
rán
zhī
yuán
zào
ér
huà
zào
huà
zhī
duān
kuò
rán
què
rán
xíng
tuán
luán
fǎn
ěr
zhī
shì
jué
ěr
zhī
guān

译文

没有自我而存在,是自然的本源。没有造作而变化,是造化的开端。廓然质朴,其形浑然,返观你的视线,断绝你的思虑,这样便可观照万物。

逐句剖析

"无自而然":没有自我而存在,

"自然之元":是自然的本源。

"无造而化":没有造作而变化,

"造化之端":是造化的开端。

"廓然悫然":廓然质朴,

"其形团圞":其形浑然,

"反尔之视":返观你的视线,

"绝尔之思":断绝你的思虑,

"可以观":这样便可观照万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空洞歌》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创作的诗作。此诗以四言句式构建玄理框架,开篇以“无自而然,自然之元;无造而化,造化之端”直指宇宙本源,通过否定性表述消解人为造作,强调自然之道自生自化的终极规律。中段“廓然悫然,其形团圞”以虚实相生之笔,勾勒出超越具象的混沌之境,末句“反尔之视,绝尔之思,可以观”则提出摒弃二元对立的认知方式,倡导以道家“坐忘”境界观照世界。全诗以凝练的笔触和深邃的哲思,探讨了自然、宇宙与认知的深层关系,兼具思辨性与文学性,给人以启迪与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张志和(?~?),唐代诗人。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烟波钓徒、玄真子。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弃官弃家,浪迹江湖。张志和工诗词,还能书画、击鼓、吹笛。其作品多写隐居时的闲散生活。他的词今存《渔父》五首,描写季节景物,鲜明生动,为早期文人词中著名之作,唐时传至日本,嵯峨天皇有和作。另有《玄真子》。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无自而然,自然之元”开篇点明主旨,揭示自然的本质。“无自而然”指出自然并非由某种特定的、外在的自我意志所驱动或创造,它本身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存在状态。一个“无”字,否定了自然背后存在刻意为之的力量,强调了自然的自发性与本真性。“自然之元”则进一步明确这种自然而然的存在是自然的根源、根本所在。此句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引导读者去思考自然的本质属性,为全诗奠定了哲学思辨的基调,展现出诗人对自然本质有着敏锐而独到的洞察力。“无造而化,造化之端”承接上句,将思考从自然拓展到造化层面。“无造而化”表明造化(即自然的演化、变化过程)并非由某种有意识的创造者所推动,它同样是在一种无为的状态下自然发生的。“造化之端”则指出这种无需刻意创造而自然演化的过程,正是造化的开端、源头。这两句相互呼应,深化了对自然和造化关系的探讨,强调了宇宙万物演化的自发性与规律性,体现了诗人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深刻理解.“廓然悫然,其形团圞”从抽象的哲学思考转向对具体形态的描绘。“廓然”描绘出一种广阔、空旷的景象,给人一种开阔、宏大的感觉,暗示着某种超越常规认知的存在空间。“悫然”则传达出一种恭敬、诚实的特质,赋予所描绘的对象以一种内在的精神品质。“其形团圞”具体描述了这种存在的形态是圆满、完整的,没有缺憾。这三者结合,既描绘了一种外在的形态,又赋予其内在的精神内涵,进一步引发对这种存在本质的思考,丰富了诗歌的意象和内涵。“反尔之视,绝尔之思,可以观”是全诗的升华,从对自然、造化的思考转向对人类认知方式的反思。“反尔之视”意思是反观自身的视角,提醒人们不要仅仅局限于常规的、表面的观察方式,而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世界。“绝尔之思”则强调要超越自身思维的局限和偏见,摒弃那些先入为主的观念和固有的思维模式。“可以观”表明,只有做到反观自身视角、超越思维局限,才能真正地去观察、理解世界。这三句层层递进,鼓励人们以更加开放、包容、深入的方式去探索世界,体现了诗人对人类认知能力的深刻反思和对更高层次精神境界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中山孺子妾歌》

下一篇:唐·于武陵《夜泊湘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