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ng
shān
qiè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zhōng
shān
qiè
jiàn
zhēn
suī
rán
yán
nián
mèi
shì
dāng
shí
jué
shì
rén
táo
chū
shēn
jǐng
huā
yàn
jīng
shàng
chūn
guì
jiàn
guān
tiān
yóu
shēn
róng
lǎo
qiū
shuāng
tuán
shàn
xiū
wǎng
chén
kūn
jiǎn
chōng
shì
wàn
gòng
bēi
xīn

译文

中山王的孺子妾,只是凭着美丽的容貌而得到中山王的宠爱。虽然说比不上李延年的妹妹李夫人,但仍然是当时的绝色佳人。庭院天井中生出的桃树和李树,花开在初春季节,分外艳丽。一贵一贱,自己怎么能够决定呢,全在于上天的安排。芙蓉花在寒意渐深的秋霜季节里渐渐老去凋零,美人的团扇很久不用,已经落满了灰尘。戚夫人在高祖时曾是多么得宠,却落得髡发入舂市的悲惨下场,万古以来,失意人的悲辛都是一样的啊。

逐句剖析

"中山孺子妾":中山王的孺子妾,

"特以色见珍":只是凭着美丽的容貌而得到中山王的宠爱。

# 特以色见珍:谓只凭美色受宠。

"虽然不如延年妹":虽然说比不上李延年的妹妹李夫人,

# 延年妹:李延年的妹妹李夫人,有倾国倾城之貌,是汉武帝最宠爱的妃子。

"亦是当时绝世人":但仍然是当时的绝色佳人。

"桃李出深井":庭院天井中生出的桃树和李树,

# 深井:庭中天井。

"花艳惊上春":花开在初春季节,分外艳丽。

# 上春:指孟春,春季的第一个月。

"一贵复一贱":一贵一贱,

"关天岂由身":自己怎么能够决定呢,全在于上天的安排。

"芙蓉老秋霜":芙蓉花在寒意渐深的秋霜季节里渐渐老去凋零,

"团扇羞网尘":美人的团扇很久不用,已经落满了灰尘。

# 团扇:汉成帝时,班婕妤失宠,供养于长信宫,作了一首《团扇歌》,以表达自己失宠后的心情。汉高祖刘邦时,戚夫人得宠,高祖驾崩以后,吕后成为皇太后,用残酷的手段整治戚夫人,挖去她的双眼,放入脏臭的猪圈中。

"戚姬髡剪入舂市":戚夫人在高祖时曾是多么得宠,却落得髡发入舂市的悲惨下场,

# 剪:集作发。

"万古共悲辛":万古以来,失意人的悲辛都是一样的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中山孺子妾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乐府《杂歌谣辞》中的歌行体诗。李白以其独特的视角与瑰丽想象,赋予此诗深刻内涵。诗可分为三个层次。开篇前六句,诗人着力描绘美人因倾世容颜而备受恩宠的场景,生动展现出宫廷中以色侍人的现象。随后的中间两句议论,犹如点睛之笔,点明诗旨,将宫廷宠妾的命运与诗的核心主题紧密相连。而在后四句中,李白笔锋一转,刻画了宫中嫔妃或因容颜衰老而失宠,或因宫廷争斗失败而获罪的悲惨境遇,这不仅是宫廷内部的真实写照,更是整个上层社会的一个缩影。李白在这首诗中,通过描写宫中嫔妃宠辱皆由命运掌控,实则以小见大,借宫廷之事暗喻仕途的起伏不定。诗人借此含蓄地抒发了自己以及众多失意之人内心的苦闷与心酸。在创作背景方面,汉时于中山封王的仅有景帝之子刘胜。据《汉书・景十三王传》记载,刘胜喜好饮酒与女色,还曾与赵王彭祖相互指责,称王者应享受音乐与美色。“孺子”是王妾中拥有名号者,李白或许正是依据这些典故与背景,创作出《中山孺子妾歌》,借古讽今,以宫廷女子命运隐喻仕途坎坷,展现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洞察与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歌行体诗。李白创作此诗,并非单纯描绘宫廷女子的悲欢离合,而是以此为喻,影射仕途的通达与困窘。诗人借对宫中嫔妃命运的描写,含蓄而深沉地抒发了众多失意之人内心积压的苦闷与心酸。这种情感共鸣,不仅来自于李白自身仕途不顺的切身体会,更是对整个社会中那些在命运浪潮里挣扎、渴望一展抱负却屡屡受挫之人的深切同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将中山孺子妾“特以色见珍”与“不如延年妹”对比,突出其虽非顶级美貌,却也是当世佳人,让读者更明晰其在宫廷中的定位,也为后文命运起伏做铺垫。比喻:“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把中山孺子妾比作从深井中长出、惊艳春天的桃李,生动展现其凭借美貌在宫廷中崭露头角,形象且富有画面感,使读者更易理解其受宠原因。象征:“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以秋霜中老去的芙蓉象征女子容颜衰败,尘封的团扇象征被弃,暗示宫中嫔妃色衰爱弛的命运,含蓄且深刻地揭示主题。用典:“戚姬髡发入舂市”,引用戚姬被吕后迫害,髡发后罚入舂市劳作的典故,借历史故事强化宫中女子命运悲惨无常之感,增添诗歌历史厚重感与感染力,引发读者对宫廷残酷的深思。

3. 分段赏析

《中山孺子妾》作为乐府《杂歌谣辞》中的经典旧题,经诗人精心雕琢,焕发出独特魅力。李白创作此诗时,巧妙地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层层递进,深入展现主题。开篇前六句,诗人浓墨重彩地描绘了美人凭借倾世容颜在宫廷中备受恩宠的画面。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美人得宠时的种种风光,让读者仿若置身于宫廷繁华之中,深刻感受到宫廷中以色侍人的现象之盛。“一贵复一贱,关天岂由身”这两句,宛如诗中的枢纽。从表达方式来看,此为议论句,却在整首诗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更是点明诗旨的核心所在。它将前文中美人受宠的表象,引向对命运无常的深沉思考,直接揭示出宫廷嫔妃的尊贵与卑贱并非由自身掌控,而是取决于上天,为后文进一步阐述命运的影响埋下伏笔。在后四句中,诗歌氛围陡然一转,呈现出宫中嫔妃截然不同的命运走向。有的因年华老去、容颜衰退,往日的宠爱渐渐消逝;有的在宫廷激烈的争斗中败下阵来,落得获罪的凄惨下场。这些生动的描写,不仅仅是宫廷内部嫔妃命运的真实写照,更是整个上层社会的一个生动缩影,深刻反映出上层社会的残酷与无常。李白借《中山孺子妾》一诗,以宫廷嫔妃的宠辱命运为切入点,巧妙地隐喻仕途的通达与困窘。在古代,仕途之路恰似宫廷嫔妃的命运般难以捉摸,个人努力往往难以抗衡命运的安排。诗人借此含蓄地抒发了自己以及无数失意之人内心深处的苦闷与心酸,引发读者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共鸣与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徐夤《水》

下一篇:唐·张志和《空洞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