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uàn
shì

朝代:唐作者:吕岩浏览量:2
háo
zhī
shàn
rén
fāng
biàn
便
háo
zhī
è
quàn
jūn
zuò
shí
suí
yuán
rán
kuài
suàn
shì
shèn
mìng
wèn
shén
rén
shì
huò
ráo
rén
shì
tiān
yǎn
zhāo
zhāo
bào
yìng
shèn
tīng
yán
shén
qīn
guǐ

译文

善事虽然小,要努力去做。恶事虽然小,劝君也莫做。衣食要随缘,自然是快乐。算什么命运,何必去占卜问卦。害人便是祸,利人就是福。日月明昭昭,报应甚迅速。仔细听我说,神敬鬼也服。

逐句剖析

"一毫之善":善事虽然小,

"与人方便":要努力去做。

"一毫之恶":恶事虽然小,

# 一毫:一根毫毛。表示极小或很小。

"劝君莫作":劝君也莫做。

# 劝君:劝诫世人。

"衣食随缘":衣食要随缘,

# 随缘:顺应机缘,任其自然。

"自然快乐":自然是快乐。

"算是甚命":算什么命运,

# 算是甚命:旧时一种迷信,推算人的命运,断定人的吉凶祸福。

"问什么卜":何必去占卜问卦。

# 卜:占卦。

"欺人是祸":害人便是祸,

# 欺人:欺骗人,欺侮人。亦作害人。

"饶人是福":利人就是福。

# 饶人:宽容人,让人。亦作利人。

"天眼昭昭":日月明昭昭,

# 昭昭:明亮。,天眼:指日月。古人有日月乃天之眼睛之说。

"报应甚速":报应甚迅速。

# 报应:回报,回应,回音。

"谛听吾言":仔细听我说,

# 谛听:注意地听,仔细听。

"神钦鬼伏":神敬鬼也服。

# 神钦鬼伏:神敬鬼服。伏:通“服”,佩服,服气。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劝世》是唐代吕岩所写的一首诗。此诗情画意惩恶扬善。劝人不要为善而为恶。若能普及大众,养成风俗习惯,势必有利于社会的和谐。这首诗展现的大众道德教育意义重大,如果能得到法律的守护,效果会更好。诗歌前四句以微小行为为切入点,强调善恶不分大小,倡导积善去恶的日常实践,中段主张顺应自然、淡泊物欲,批判对命运的迷信与焦虑,后段直指人际交往的核心准则,强化因果观念,最终借神化道德准则增强劝诫力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道士,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吕岩(731?~?),唐代道士。字洞宾,号纯阳子。世传以为东平人,一说为河南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山西芮城县境)人。会昌年间两举进士不第,打算去游历华山,于长安酒肆遇钟离权,受其点悟,弃儒习道,后擅剑术。被后世奉为全真道北五祖之一,金元以后被神化,为“八仙”之一。其诗多为题咏、赠答、劝度、修炼之作,题咏诗和赠答诗多不可考。劝度诗大部分见于《浑成集》上卷。修炼诗多言内、外丹事。代表作品有《吕祖全书》《百字碑》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一毫之善,与人方便”,以“一毫”极言善行之微小,强调善意不分大小,举手投足皆可助人。此句倡导从细微处践行善念,如借物、让路等日常小事,体现“积善成德”的朴素伦理观。“一毫之恶,劝君莫作”,与上句形成对仗,以“一毫”对应“一毫”,警示恶行无分轻重。即便无心之失或轻微恶意,亦可能损人害己,需时刻自省克制,体现对道德底线的坚守。“衣食随缘,自然快乐”,主张顺应物质生活的自然状态,反对刻意追求富贵。通过“随缘”消解对匮乏的焦虑,以“自然”消解对得失的执念,传递知足常乐的生活智慧。“算是甚命,问什么卜”,质疑宿命论与占卜行为,认为命运非天定亦非可测,强调个人选择的主导性。此句以反问消解对未知的迷信,倡导积极行动而非被动等待。“欺人是祸,饶人是福”,直指人际交往的核心准则。“欺”与“饶”形成善恶对照,揭示短视之利与长远之害的辩证关系,呼应“因果循环”的传统伦理观念。“天眼昭昭,报应甚速”,以“天眼”代指自然法则或道德秩序,强调善恶终有报的必然性。“甚速”弱化因果的神秘性,突出行为与后果的即时关联性,增强劝诫力度。“谛听吾言,神钦鬼伏”,总结全诗主旨,以“谛听”呼吁专注领悟,“神钦鬼伏”以夸张修辞强化正道的神圣性。此句通过神化道德准则,增强劝世话语的权威性与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吴筠《胡无人行》

下一篇:唐·郑谷《摇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