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āng
shù

朝代:南北朝作者:萧衍浏览量:2
绿
shù
shǐ
yáo
fāng
fāng
shēng
fēi
chūn
fēng
fāng
fāng
xiāng
jiē
luàn
cēn
zhòng
huā
fēn
chóng
dié
chóng
dié
shuí
néng
qiè

译文

转眼间树木就变绿了,花朵开始绽放,无数花朵并不是一片绿叶就能发出来的。一叶经历春风,万花齐放,芳气相接,才有这般春风醉。花朵颜色错杂,参差错落,众多的花朵纷繁地层层叠叠在一起。这层层叠叠的繁花引发的情思难以言说,想到这些情思,又有谁能感到心情舒畅呢。

逐句剖析

"绿树始摇芳":转眼间树木就变绿了,花朵开始绽放,

"芳生非一叶":无数花朵并不是一片绿叶就能发出来的。

"一叶度春风":一叶经历春风,

# 度:过,经历。

"芳芳自相接":万花齐放,芳气相接,才有这般春风醉。

"杂色乱参差":花朵颜色错杂,参差错落,

# 参差: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杂色:一作“色杂”。

"众花纷重叠":众多的花朵纷繁地层层叠叠在一起。

"重叠不可思":这层层叠叠的繁花引发的情思难以言说,

"思此谁能惬":想到这些情思,又有谁能感到心情舒畅呢。

# 惬:惬意,心情舒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芳树》是南朝梁萧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此诗咏写春天的绿树。诗的前四句写树木由开始抽芽到因沐春风而叶密花发,纯为写景咏树,隐含着时间的推递关系;后两句由叶转写花朵,并与下句构成顶真,更写出花色之明艳;末两句点明女子对远方情郎的相思之情。这首诗托物起兴,饶有韵致,传达出一种幽微而恳切的情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梁开国君主

萧衍(464~549),即梁武帝,南朝梁开国君主。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齐高帝萧道成族侄。曾任齐雍州刺史,镇守襄阳。乘齐内乱,起兵东下建康,废齐和帝自立,国号“梁”,建元“天监”。即位后优容高门皇族,但亦注重擢拔寒士,鼓励农耕,减免租税。后期因佞佛、内部矛盾激化等导致侯景之乱,饥病困死。太子萧纲即位后,追谥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修陵。其早岁与沈约、谢脁、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等并游于齐竟陵王子良的西邸,号为“竟陵八友”。史称其“少而笃学,洞达儒玄”。其爱好文学,凡制诏文檄书表之类,多为其自撰。精通乐律,曾创制准音器四具,名“通”。原有集,已佚,明人张溥辑有《梁武帝集》。作品有《孝经义》《周易讲疏》《乐社义》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乐府诗,也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歌描绘了春天树木从抽芽到花繁叶茂的过程,运用顶真手法凸显花色明艳,最后点明女子对远方情郎的相思,托物起兴,传达出幽微恳切的情思。

2. 写作手法

顶真:“杂色乱参差,众花纷重叠。重叠不可思”中,“重叠”一词上递下接,前承花朵“纷重叠”的繁盛之态,后启“不可思”的相思之情,使诗句衔接紧密,节奏流畅,突出繁花带给人的视觉冲击与情感触动。起兴:诗的开篇“绿树始摇芳,芳生非一叶。一叶度春风,芳华自相接,”,先铺陈绿树抽芽、在春风中渐次繁茂的景象,描绘出春日树木由初生到繁盛的过程。而后“杂色乱参差,众花纷重叠”进一步渲染繁花似锦的画面。在此基础上,以花树的生机盎然、花事的繁盛兴发,自然引出末句“重叠不可思,思此谁能惬”中女子对远方情郎的深切思念,使情感表达如水到渠成,含蓄而富有韵味。

3. 分段赏析

“绿树始摇芳,芳生非一叶”两句描绘树木初萌的景象。“始摇芳”生动展现出绿树刚刚开始萌发芬芳的状态,“芳生非一叶”则点明树木芬芳的生发并非来自单一的叶片,暗示着生机的逐渐繁茂,为后文描写树木生长变化埋下伏笔。“一叶度春风,芳华自相接,”两句进一步刻画树木在春风中的生长过程。“一叶度春风”写出一片叶子在春风吹拂下的舒展,“芳华自相接,”说明随着时间推移,新叶不断生长,芬芳层层接续,暗含时间由春初向春深的推进,细腻展现出树木在春风中蓬勃生长的动态。“杂色乱参差,众花纷重叠”两句由叶转花,描绘繁花之态。“杂色乱参差”写出花朵颜色繁多、错落有致,“众花纷重叠”则突出繁花盛开、层层叠叠的繁茂景象,运用顶真手法,使诗句节奏紧凑,更强化了花朵明艳繁盛的视觉效果。“重叠不可思,思此谁能惬”两句点明主旨。“重叠”承接上文花朵的繁茂,“不可思”写出因繁花盛景引发的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思,“思此谁能惬”则直白道出女主人公对远方情郎的相思之苦,以问句收尾,将这种思念不得的惆怅之情表达得更为深切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鲍照《春日行》

下一篇:南北朝·吴均《答柳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