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xíng

朝代:南北朝作者:鲍照浏览量:2
xiàn
suì
jiāng
xíng
chūn
shān
mào
chūn
míng
yuán
zhōng
niǎo
duō
jiā
shēng
méi
shǐ
liǔ
shǐ
qīng
fàn
zhōu
zhào
jīng
zòu
cǎi
líng
míng
鹿
fēng
wēi
wēi
shēng
xián
jiǔ
qīng
lián
chí
zhé
guì
zhī
fāng
xiù
dòng
fēn
liǎng
xiāng
liǎng
zhī

译文

新春始发,我打算出门游玩。春天的山林丰茂,春天的太阳明亮。园中鸟儿,啼鸣宛转多么动听。梅花刚刚绽放,杨柳刚刚转青。我们荡起龙舟画舫,整齐地划动船桨,惊得水鸟四处飞散。奏起《采菱》曲,唱起《鹿鸣》歌。微风轻吹,水上微波泛起。拨弄琴弦,斟满酒杯。进入莲池,攀折桂枝。散发着香气的衣袖轻轻挥动,芬芳的水草叶子向两边倒伏。青年男女彼此思念着对方,却都不知道对方也正怀着同样的情思。

逐句剖析

"献岁发":新春始发,

# 献岁:即岁首,一年之始。《楚辞·招魂》:“献岁发春兮,泪吾南征。”

"吾将行":我打算出门游玩。

# 吾将行:是借用《楚辞·涉江》:“忽乎吾将行兮”中的成句,在此谓“我将出发春游”。将行:将要出游。

"春山茂":春天的山林丰茂,

"春日明":春天的太阳明亮。

"园中鸟":园中鸟儿,

"多嘉声":啼鸣宛转多么动听。

# 嘉声:形容鸟的鸣叫声十分动听。嘉,美好。

"梅始发":梅花刚刚绽放,

"柳始青":杨柳刚刚转青。

"泛舟舻":我们荡起龙舟画舫,

# 舻:船。

"齐棹惊":整齐地划动船桨,惊得水鸟四处飞散。

# 齐棹:整齐地举起船浆。棹:一种桨。

"奏《采菱》":奏起《采菱》曲,

# 奏《采菱》:奏响《采菱曲》。《采菱》:民间采摘菱角时唱的对歌。

"歌《鹿鸣》":唱起《鹿鸣》歌。

# 歌《鹿鸣》:唱《鹿鸣》歌。《鹿鸣》:《诗经》的一篇宴请宾朋的作品。

"风微起":微风轻吹,

"波微生":水上微波泛起。

"弦亦发":拨弄琴弦,

# 弦亦发:指拨动琴弦。

"酒亦倾":斟满酒杯。

# 酒亦倾:斟满酒杯。

"入莲池":进入莲池,

"折桂枝":攀折桂枝。

"芳袖动":散发着香气的衣袖轻轻挥动,

# 芳袖动:舞动美丽的衣袖。

"芬叶披":芬芳的水草叶子向两边倒伏。

# 芬叶披:散开芬芳的荷叶。芬:指香气。

"两相思":青年男女彼此思念着对方,

"两不知":却都不知道对方也正怀着同样的情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日行》是南北朝诗人鲍照创作的三言乐府诗,借乐府旧题描绘春日胜景与情思。前八句以明快笔触勾勒春山明丽、花鸟竞秀的生机;中间八句刻画人们泛舟奏乐、饮酒赏景的欢愉;末两句含蓄展现春游中男女暗生的情愫。全诗节奏短促,画面鲜活,以凝练笔触绘出春日风情与朦胧爱恋。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宋文学家,“元嘉三大家”之一

鲍照(?~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东海(郡治今山东郯城北)人。出身寒微,曾任秣陵令、中书舍人等职,后为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临海王刘子顼起兵失败,鲍照为乱兵所杀。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体裁多样,题材丰富,长于乐府,尤擅七言之作,风格俊逸,对唐诗人李白、岑参等影响深远。其诗多不平之慨,表现了寒门之士积极进取的愿望和对士族专权现状的不满。亦擅赋及骈文。代表作品有乐府诗《拟行路难》十九首、赋《芜城赋》、骈文《登大雷岸与妹书》。著有《鲍参军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男女青年踏青游乐的诗篇。诗人于烂漫春光里,亲眼见到青年男女在郊外嬉戏玩闹的情景,心有所感而提笔创作,具体的创作年代已难以考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三言乐府诗,也是一首春景出游诗。本诗以凝练笔触绘出春日风情与朦胧爱恋,本诗描绘了春山明丽、花鸟竞秀的生机,以及人们泛舟奏乐、饮酒赏景的欢愉,体现了春游中男女暗生的情愫。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全诗多处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将明媚的春景与男女青年的欢乐、相思之情相融合。比如前八句写陆上游春之景:“春山茂,春日明。园中鸟,多嘉声。梅始发,柳始青”,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山繁茂、春日明媚、鸟声悦耳、梅柳初萌的景象,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又暗示了青年男女内心因春天到来而萌动的情思,景中含情,情景互生。动静结合:前八句写出游春景,草木春晖,莺啼燕啭,红梅绽放,柳枝抽芽,游人虽在活动,然景物则处于静态。接下去的八句泛舟奏乐,弦歌樽酒,入莲折桂,船动,人动,景动,全然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生动的勾勒出春天青年男女郊游嬉戏的情景。体现了,青春的朝气和快乐的气氛,状景如画,抒情隽永。渲染:诗歌前八句“春山茂,春日明。园中鸟,多嘉声。梅始发,柳始青。微风起,波微生”。诗人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入手,描绘了春山繁茂、春日明朗的景象,又以园中鸟儿悦耳的叫声增添生机,再加上初放的梅花、泛青的柳枝以及微风拂过的江面,通过这些春日景物,渲染出了一种明媚、清新且充满生机的氛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烂漫春光之中,也为后文青年男女的游乐活动提供了美好的背景。

3. 分段赏析

诗歌开篇八句,勾勒出陆游的盎然意趣。诗人即将启程春游,目之所及,百草繁茂争荣,万木郁郁葱葱,连绵群山皆被新绿浸染。灿烂春晖倾洒大地,焕发出缤纷色彩,暖意融融。园林深处,莺啼燕啭,清脆悦耳,宛如奏响一曲曲灵动春歌。红梅率先在春风中绽放,传递春的讯息;柳丝轻扬,嫩芽初绽,由黄渐青,如烟似雾。春日景象清新明丽,处处洋溢蓬勃生机。随后八句,转而描绘水游之趣。春游众人来到碧波浩渺之处,登上龙舟画舫。众人整齐划桨,奋力挥臂,舟楫如箭般破水前行,惊起水鸟扑棱棱飞向两岸。此情此景,令人心醉神驰,逸兴飞扬。船上忽而奏响江南《采菱曲》,曲调婉转柔美;忽而唱起古老《鹿鸣》歌,音韵和雅古朴。春风轻拂,水面泛起层层涟漪,众人在弦歌相伴下频频举杯,开怀畅饮。“入莲”四句着重刻画女子水游之乐:她们轻摇船桨,时而穿梭于荷叶茂密的莲池,时而停靠岸边折取桂枝。随着香气四溢的罗袖轻轻摆动,小船缓缓前行,芬芳水草顺势向两侧倒伏,尽显悠然意态。诗歌末句收束处,勾勒出春游青年男女间暗涌的情愫。这份爱意如深潭微澜,隐秘而缱绻——彼此倾心却又小心翼翼,将炽热情思藏于心底,在对视的目光里、擦肩的瞬间,悄然编织着只有自己知晓的心事。恰似深埋泥土的种子,情根既已在春光里悄然萌发,便终有破土抽芽之日;两颗因羞涩而封闭的心,也终将越过阻隔,在某个契机下轰然相撞。无论是遵循传统的明媒正娶,还是约定幽会的浪漫私语,甚至是冲破礼教的勇敢私奔,后续可能发生的种种情节,都随着这份未尽之言,化作无数个悬而未决的谜题。正如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所言“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鲍照以留白之笔,让读者在遐想中感受诗歌余韵悠长,也让这春天的故事在文学的长河里源远流长。

4. 作品点评

意境幽美,脉络精巧,亦是此诗的一大鲜明特色。开篇八句铺陈陆游春景,视角流转间,着重以声与色勾勒,将春日的明媚绚烂展现得淋漓尽致,景中自然流露融融情意;此时虽有游人活动,景物却似静立画卷之中。“泛舟”往后的十二句,则刻画水游之欢,每句皆含一动态,灵动多变,聚焦于弦歌美酒的欢愉时刻,情中又融入秀丽景致;船只划动、游人欢闹、水波荡漾,全然是鲜活的动态画面。到结尾两句,“两”字叠用,巧妙将男女情思、水陆景致收束,余韵悠长不绝。整首诗充满诗情画意,尽显俊逸洒脱之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声情骀宕,末六字比“心悦君兮君不知”更深。

清沈德潜《古诗源》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民歌《子夜四时歌·田蚕事已毕》

下一篇:南北朝·萧衍《芳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