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屿亭何处":孤屿亭立在何处,
# 孤屿:在温州南四里永嘉江中,屿有二峰,上有亭。
"天涯水气中":在天边的水气之中。
"故人官就此":老朋友你到那里去任职,
"绝境兴谁同":绝境中谁与你共尽游兴。
# 兴:一作与。
"隐吏逢梅福":那里有你这位梅福一样的东道,
# 梅福:汉朝人,曾任南昌县尉。正直敢言,因不满王莽专权,弃家隐于会稽。后用作咏县尉的典故。,隐吏:退隐的官吏。
"游山忆谢公":还有山水诗人谢灵运的游踪。
# 谢公:谢灵运,曾为永嘉太守,遍游郡中山水。
"扁舟吾已就":我已把扁舟租好找你去垂钓,
# 就:租赁。一作僦,一作具,一作买。
"把钓待秋风":只待秋风吹起即可启程。
# 把钓:一作只是。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描绘了孤屿亭的幽远孤寂之景,表达了对友人的离情别意,同时借典故抒发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对友人的关切中也有自我宽慰之意。
2. 写作手法
想象:“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诗人并未亲眼见到永嘉的孤屿亭,却凭借想象勾勒出它在遥远天涯、浩渺水气中的模样,拓宽了诗歌的空间感,给读者带来丰富的画面联想。渲染:“绝境与谁同”通过“绝境”一词,渲染出友人赴任之地的偏僻、孤寂氛围,强化了友人将面临的孤独之感,也体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担忧。联想:“隐吏逢梅福,游山忆谢公”由友人去永嘉赴任,诗人联想到历史上曾在当地有过事迹的梅福和谢公,借古人之事表达对友人境遇的关切与期许,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3. 分段赏析
《送裴二虬作尉永嘉》首联“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以问句起笔,描绘出孤屿亭在水气弥漫的天涯之地,营造出一种迷茫、遥远的氛围,“天涯”“水气”等词,炼字精妙,既点明友人赴任之地的偏远,又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颔联“故人官就此,绝境兴谁同”,直接叙述友人到永嘉为官,“绝境”一词突出永嘉之地的独特与偏远,表达了对友人独自处于这样环境的担忧。颈联“隐吏逢梅福,游山忆谢公”,运用典故,借梅福和谢公的事迹,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在永嘉任职生活的想象,希望友人能如古人般有所作为或享受山水之乐。尾联“扁舟吾已就,把钓待秋风”,诗人说自己已租好扁舟,等待秋风起时去垂钓,表面上写自己的闲适生活,实则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上一篇:唐·寒山《众星罗列》
下一篇:唐·王维《扶南曲歌词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