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liáng
xiá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cán
shǔ
zhòu
yóu
cháng
zǎo
liáng
qiū
shàng
nèn
sàn
qīng
xiāng
fēng
zhú
hán
shū
yùn
yōu
xián
jìng
shuāi
bìng
rén
wèn
zhái
mén
qián
huái
huā
shēn
cùn

译文

残余的暑气使得白昼依旧漫长,早秋的凉爽天气还没形成气候。带有露珠的荷花散发着清香,稀疏的竹子更显风韵。整日悠闲地躺着,衰老多病却没有人过问。傍晚时分在宅门前,槐花堆积有一寸深。

逐句剖析

"残暑昼犹长":残余的暑气使得白昼依旧漫长,

"早凉秋尚嫩":早秋的凉爽天气还没形成气候。

"露荷散清香":带有露珠的荷花散发着清香,

"风竹含疏韵":稀疏的竹子更显风韵。

"幽闲竟日卧":整日悠闲地躺着,

"衰病无人问":衰老多病却没有人过问。

"薄暮宅门前":傍晚时分在宅门前,

"槐花深一寸":槐花堆积有一寸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凉闲卧》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五言绝句,讲述了初秋时节诗人闲卧家中的所见所感。诗的开篇点明残暑仍在,白昼漫长,而初秋凉意初显,尚显稚嫩。接着描绘带有露珠的荷花散发清香,风中竹子传来稀疏的韵味。诗人整日悠闲地卧着,却因衰老多病无人过问。傍晚时分,宅门前槐花堆积深达一寸。整首诗通过描写初秋景色与自身状态,表达了诗人闲适背后的孤寂与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露荷散清香,风竹含疏韵。薄暮宅门前,槐花深一寸”,描绘初秋带有露珠的荷花散发清香、风中竹子传来韵味以及傍晚宅门前槐花堆积的景色,借这清幽的景色,既抒发了闲适之情,又透露出孤寂之感,情景交融。细节描写:“露荷散清香,风竹含疏韵”,通过“露荷”的露珠、“散清香”,“风竹”的“含疏韵”这些细节,生动展现出初秋景物的特点,营造出清幽的氛围,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诗人所处环境。直抒胸臆:“幽闲竟日卧,衰病无人问”,直接表明自己整日悠闲卧着,却因衰老多病无人过问,直白地抒发了内心的孤寂与对自身境遇的感慨,点明诗歌主旨。

2. 分段赏析

首联:“残暑昼犹长,早凉秋尚嫩”,诗人开篇点明时令,虽然秋天已至,但残余的暑气仍在,白昼依旧漫长,初秋的凉意才刚刚显现,还显得有些稚嫩。此联为全诗定下了初秋时节独特的氛围基调,为下文描写初秋景色和自身状态做铺垫。颔联:“露荷散清香,风竹含疏韵”,此联描绘初秋景色。带有露珠的荷花散发着阵阵清香,随风摇曳的竹子传来稀疏而美妙的韵味。从嗅觉和听觉的角度,细腻地展现了初秋景物的清幽之美,借景抒情,衬托出诗人此时闲适的心境。颈联:“幽闲竟日卧,衰病无人问”,诗人的笔触从景物描写转到自身状态。自己整日悠闲地卧着,然而却因衰老多病无人关心过问。这两句直抒胸臆,将内心的孤寂与对自身境遇的感慨直接表达出来,与前两联的闲适之景形成对比,使情感更加复杂。尾联:“薄暮宅门前,槐花深一寸”,傍晚时分,宅门前的槐花堆积了一寸深。再次描绘景物,以景结情,通过宅门前寂静堆积的槐花,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孤寂之感,让读者在这清幽寂静的画面中,深刻体会到诗人复杂的情感,韵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任老》

下一篇:唐·吕岩《大云寺茶诗》

猜你喜欢